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流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8 08:11
  目的:探讨流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方法:对3 967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流浪组)和3 734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流浪组)进行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EPQ-RSC)调查和分析。结果:与非流浪组相比,流浪组CSQ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及合理化评分低,自责、幻想、退避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PQ-RSC中的外向性评分低,神经质、精神质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浪组性别间比较显示,相比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退避、自责、幻想和合理化评分更高,解决问题、求助评分更低(P<0.05或P<0.01)。两组CSQ与EPQ-RSC中各维度评分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流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应对方式更为不良,人格缺陷更明显,且彼此影响。 

【文章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30(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调查工具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CSQ、EPQ评分比较
    2.3 CSQ、EPQ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及阴性症状[J]. 刘燕花,邓沛荣,邓颖慧,谷士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2]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 化振,杨来启,吴兴曲,马文涛,张彦,贾婷,施旺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3]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 刘竹华,张建新,周明洁,王力.  中国全科医学. 2011(34)
[4]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人格特征[J]. 赵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 (04)
[5]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  心理学报. 2000(03)

硕士论文
[1]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研究[D]. 李正平.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23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423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