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与生活质量的研究及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3-01-15 18:25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患者影响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调查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经抗抑郁治疗后抑郁好转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并比较单纯心理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对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病例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入院后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心理治疗,另一组给予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入院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入院后两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1.0版)评分。 结果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所占百分比为57.1%,中度所占百分比为34.3%,重度抑郁百分比为8.6%。②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 郭敏,李惠兰,黄影柳,蒋湘玲,黄仕雄,陈涛,符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2)
[2]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5例临床分析[J]. 史海中,王合启,纪宇鸿. 实用全科医学. 2008(02)
[3]脑血管病致心境障碍病人生活质量调查[J]. 郭晋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1)
[4]卒中后抑郁的治疗[J]. 袁勇贵,张志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11)
[5]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 郭怡菁,杨玲俐,隋毓秀,张志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11)
[6]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评价[J].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07(09)
[7]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考评(续)——附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J]. 胡学军,张伯礼,蔡光先.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2)
[8]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J]. 李飞,谷德祥. 中国临床康复. 2006(38)
[9]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方润权,蓝瑞琼.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03)
[10]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梁翠萍,吕佩源.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04)
本文编号:3731354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 郭敏,李惠兰,黄影柳,蒋湘玲,黄仕雄,陈涛,符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2)
[2]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5例临床分析[J]. 史海中,王合启,纪宇鸿. 实用全科医学. 2008(02)
[3]脑血管病致心境障碍病人生活质量调查[J]. 郭晋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1)
[4]卒中后抑郁的治疗[J]. 袁勇贵,张志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11)
[5]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 郭怡菁,杨玲俐,隋毓秀,张志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11)
[6]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评价[J].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07(09)
[7]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考评(续)——附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J]. 胡学军,张伯礼,蔡光先.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2)
[8]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J]. 李飞,谷德祥. 中国临床康复. 2006(38)
[9]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方润权,蓝瑞琼.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03)
[10]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梁翠萍,吕佩源.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04)
本文编号:3731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7313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