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脑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8:08

  本文关键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脑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 神经元活动 动作相关听觉刺激 脑纤维束走向 功能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针对学龄前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脑部病变致病机理与空间定位尚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文献报道和前期工作基础,我们提出“表达情感的肢体语言声音刺激可诱发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镜像神经元异常活动”假说,以期发现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Normal Children, NC)脑部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方法:①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脑网络Small-world方法,对21名3~6岁孤独症儿童与21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实验,完成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重聚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Fast Spoiled Gradient-echo, 3D-FSPGR)及DTI扫描;绘制脑白质纤维束走向,分析空间节点信息流传递效率的差异;②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基于事件相关方法,设计与手动作相关的视觉、听觉刺激事件的相关范式,对15名3~6岁孤独症儿童与21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实验,完成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 3D-FSPGR和基于BOLD任务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空间激活差异;③采用磁共振同步脑电图分析方法,根据与手动作相关的视觉、听觉刺激范式,对10名3~6岁孤独症儿童与21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实验,完成磁共振同步32导联脑电图的检测,分析mu节律(8~12Hz)抑制活动及独立分量。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的DTI结果:16个分区(p0.05)的脑白质纤维束节点效率存在差异,15个异常脑区域节点效率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基底节区的双侧尾状核(L:p=0.0441,R:p=0.0009)、双侧豆状核(L:p=0.0222, R:p=0.0287)、双侧豆状核苍白球(L:p=0.0007,R:p=0.0082):边缘-边缘旁回区的双侧海马(L:p=0.0191,R:p=0.0119)、双侧海马旁回(L:p=0.0186,R:p=0.0049)、颞上回左颞极(L:p=0.0186)、右侧杏仁核(R:p=0.0337);语气语义、听觉、视觉区的左侧颞横回(L:p=0.0207)、双侧梭状回(L:p=0.0034,R:p=0.0419);1个异常脑区域节点效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在右侧辅助运动区(R:p=0.0493)。②孤独症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的BOLD结果:分析与手动作无关的声音刺激减去与手动作相关的声音刺激模式,孤独症儿童脑区激活强于正常儿童脑区,主要分布在双侧颞叶、双侧颞叶-枕叶交界区等;孤独症儿童脑区激活弱于正常儿童脑区,主要分布在双侧额叶、双侧额叶-顶叶交界区(p0.05)。③孤独症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磁共振同步脑电结果:与手动作相关听觉刺激,位于感觉-运动区C3电极在4000ms出现mu节律(8-12Hz)抑制现象。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DTI脑网络Small-world方法,发现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大脑基底节区、边缘-边缘旁回系统等区域节点信息流传递效率异常;与手动作相关听觉刺激孤独症儿童BOLD-fMRI激活区包括双侧额叶、双侧额叶-顶叶交界区等激活区;与手动作相关听觉刺激诱发孤独症儿童同步脑电mu节律(8-12Hz)功率谱抑制。上述发现可能作为分析孤独症儿童脑区病变致病机理的突破口之一,也可能是未来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异常脑区精确定位治疗的基础。
【关键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 神经元活动 动作相关听觉刺激 脑纤维束走向 功能磁共振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49.9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8
  • 参考文献15-18
  • 第一部分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18-38
  • 背景18-19
  • 材料与方法19-23
  • 结果23-26
  • 讨论26-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附表33-36
  • 附图36-38
  • 第二部分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38-80
  • 背景38-39
  • 材料与方法39-47
  • 结果47-49
  • 讨论49-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表58-69
  • 附图69-80
  • 第三部分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听觉刺激功能磁共振同步脑电分析80-101
  • 背景80-81
  • 材料与方法81-85
  • 结果85-86
  • 讨论86-88
  • 结论88-89
  • 参考文献89-92
  • 附表92-93
  • 附图93-101
  • 文献综述101-109
  • 参考文献106-109
  • 中英文缩略词表109-11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110-111
  •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利珍,罗胡兰,赵抗美,吴勇红,钱晴,何姚杰,谭风鸣;孤独症儿童2例的幼儿园干预效果[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2 方玉华;孤独症儿童三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1期

3 王立新,彭聃龄;孤独症的低级中央统合功能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4 刘军,苏林雁,王伯兰;伴语言倒退孤独症儿童53例社交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5 梁雪梅;郭兰婷;;孤独症的病因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6期

6 孙凌,周天红;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赵凤萍;王惠梅;;孤独症儿童听力的初步探讨及早期干预[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4期

8 梁巍;;孤独症[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05期

9 徐顺生;成敬;白雪光;石淑华;张静;;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6期

10 焦振岗;彭虹;曹静;;孤独症儿童语言矫正训练1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婉杏;查彩慧;汪玲华;;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慧聆;;发展中的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彩霞;;如何在自然情境下培养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语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万国斌;何慧静;何曼玉;王为实;;孤独症幼儿的行为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为实;万国斌;何慧静;何曼玉;;孤独症幼儿的行为特点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天喜;;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个案研究[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欧建君;陈琛;寻广磊;吴仁容;赵靖平;;中国城市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的职业和财政负担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谢明;;“运用维果茨基理论指导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报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唐久来;魏薇;吴德;王雨松;;孤独症儿童尿液代谢组学筛查指标的初步建立[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陈雪芬;秦s,

本文编号:582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582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