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3:10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频谱 视觉持续性行为测试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事件相关电位差异,为ADHD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用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确定ADHD组8例,对照组8例。对所有对象进行改进型视觉持续性行为测试,包括Go和NoGo两个条件。采用高密度脑电采集仪记录脑电用于后续分析,分析P2-N2峰峰值以及频谱在11Hz左右的峰值,找出差异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Go条件下ADHD组P2-N2峰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Go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NoGo条件下,ADHD组在11 Hz左右的频谱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Go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DHD患儿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可用P2-N2峰峰值、频谱在11Hz左右峰值作为评价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脑电生理指标,为ADH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频谱 视觉持续性行为测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63035) 江西省科技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2BAB217022)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JJ14193)
【分类号】:R749.94
【正文快照】: 引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类疾病。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过动、冲动以及注意缺陷障碍[1]。视觉持续性行为测试(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是由Beck等[2]于1956年以研究警觉为目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慧,周晓林,王玉凤,孟祥芝;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反应抑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1期

2 王改青,都萍,王慧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家庭情况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6期

3 王改青,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家庭情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3期

4 朱焱,苏林雁;ADHD患者脑功能性磁共振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5 王刚,刘金同,孟宪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ADHD研究进展[J];山东精神医学;2004年03期

6 魏宝玉 ,金正勇 ,苏林雁;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7 李艳苓,汤艳清,孙晶,孙刚,沈丽红;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价值[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8 钱秋谨,杨莉,王玉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748例各亚型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年09期

9 熊忠贵;徐海青;石淑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10 刘建新;静进;;ADHD患儿认知-神经心理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表征搜索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立文;;与儿童ADHD有关问题讨论纲要[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风华;金星明;张劲松;;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晓华;唐光政;潘顺英;;ADHD儿童综合干预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衣明纪;周继勇;冉霓;付們;;不同智力水平的ADHD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行为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郭田友;郭兰婷;杨闯;;ADHD的适应行为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耀国;苏林雁;曹枫林;刘军;;自我控制训练干预冲动性ADHD儿童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晓华;;ADHD儿童综合干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文强;;不同气质类型ADHD儿童的临床综合干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志强;郑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模式及对疾病康复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香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 杜亚松;不是每个ADHD都能长成“鱼”[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张旭;礼来公司公布最新ADHD全球调研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徐述湘;专家呼吁重视儿童ADHD[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亦舟;ADHD治疗告别红处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编译 齐妙;抗精神病药物能否治疗ADHD患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教授 金星明;ADHD治疗:从有效到缓解[N];健康报;2009年

7 欣文;美国发布ADHD治疗药与猝死风险的相关信息[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朱国旺;应将“缓解”作为多动症治疗的主要目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孩子更易患上多动症,你还剖腹产吗[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赵德恒 王健 杨焕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选择适当评定工具 注意长短期ADR监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2 汪惠丽;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熊忠贵;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以及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5 胡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雪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尼古丁烟碱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彦;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苏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杜晓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复合模式加工中NAVON效应的反转[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芳;不同动机水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成玲;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ADHD儿童的私语特点及其在执行功能任务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晓雷;ADHD儿童箱庭治疗过程[D];河北大学;2010年

5 冯哲;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学龄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春梅;ADHD儿童及父母的认知功能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范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内分泌激素的变化[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赵衍翠;不同性质额外刺激对ADHD儿童延迟厌恶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姚瑞;ADHD儿童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父母焦虑、抑郁情绪的代际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3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643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