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复杂音乐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复杂音乐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性抑郁障碍 协和音 不协和音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摘要】: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多发且严重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情绪障碍疾病,针对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除药物外,物理治疗如音乐治疗是目前研究应用的热点。音乐可以诱发聆听者情感状态发生改变这一理论目前已被广为接受,但是对于音乐诱发情感状态改变的神经生理机制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音乐信息加工机制目前也不得而知。以往多数研究认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存在异常。音乐作为与情绪信息相关的刺激材料,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可能存在前注意加工的异常。本课题通过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成分,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复杂音乐信息中的协和、不协和音乐成分前注意加工的机制。方法:被试为14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两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均相匹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均符合DSM-IV的诊断标准,实验前对所有被试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RSD-17)量表的评定。该实验采用偏差-标准反转oddball范式,以软件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复杂音乐信息(包括协和、不协和音)为刺激材料,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忽略听到的声音刺激,专注观看无声电影,全程记录被试的ERP波。离线保存数据。提取中央区(C3、Cz、C4)和额区(F3、Fz、F4) ERP失匹配负波的波幅及潜伏期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被试MMN的平均波幅及潜伏期进行分析,对重性抑郁障碍组年龄、教育程度、病程、汉密尔顿抑郁(HRSD-17)、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评分与MMN平均波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MMN波幅分析:正常对照组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引发的MMN波幅间刺激类别主效应显著(F(1,22,=6.404,p=0.019)。重性抑郁障碍组协和、不协和音引发的MMN波幅刺激类别主效应显著(F(1,26,=5.125,p=0.032)。两组协和音引发的MMN波幅无明显组间效应(F(1124,=0.171,,p=0.683)。组别和半球存在交互效应(F(1,24,=4.481,p=0.032)。正常对照组协和音在左半球引发的MMN波幅最大,重性抑郁障碍组MMN波幅半球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两组不协和音引发的MMN波幅无明显组间效应(F(1,24)=0.024,p=0.879)。组别和半球存在交互效应(F(1,24,=4.120,p=0.022),正常对照组不协和音右半球引发的MMN波幅最大,重性抑郁障碍组MMN波幅半球间未见显著性差异。2.MMN波峰潜伏期分析:对于不协和音刺激,重性抑郁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MMN波峰潜伏期无明显主效应(F(1,24,=0.097,p=0.758)。对于协和音程刺激,重性抑郁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MMN波峰潜伏期无明显主效应(F(1,24,=2,246,p=0.147)。3.相关分析: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组MMN波幅与年龄、教育程度、病程、HRSD-17、HA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s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协和、不协和音乐信息前注意加工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异常,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协和、不协和音乐信息加工半球偏侧化消失。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 协和音 不协和音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4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对象和方法14-17
- 1. 对象14-15
- 2. 方法15-17
- 2.1 刺激材料15-16
- 2.2 实验程序16
- 2.3 脑电记录16
- 2.4 数据处理16-17
- 2.5 统计分析17
- 结果17-22
- 1. 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17-18
- 2. 神经心理学测量18
- 3. 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分析18-22
- 3.1 MMN波幅分析18-20
- 3.2 MMN潜伏期分析20
- 3.3 相关分析20-22
- 讨论22-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综述30-40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法;刘璐;韩晓嫣;;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2 汤艳清;吴枫;孔令韬;徐克;;3.0T磁共振对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灰质异常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3 李馨;张敬悬;唐济生;;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与正常人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4 洪珊珊;金华;贾佳;周颖;王晨阳;柯晓燕;;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5 柳宏宇;李喜泼;霍绪平;邹振民;崔春青;;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李会;李喜泼;穆喜术;杨冀晓;李杰;周晓坤;;保定市重性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7 黄秀芳;栗克清;李喜泼;武浩然;马起民;董秀清;高晓奇;王成武;李冰;史永双;李铁全;李克松;石岩;冯芳;赵玉君;韩冬梅;张君;周晓坤;;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8 陈娟;;心理社会因素在重性抑郁障碍中的作用[J];校园心理;2009年02期
9 杨薇;许秀峰;杨骏;程宇琪;;重性抑郁障碍病因机制假说[J];医学综述;2010年13期
10 丁军;苏林雁;张志强;卢光明;马静;张燕;黄巍;刘晓云;;首发未药物治疗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三维结构磁共振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馨;张敬悬;唐济生;;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应对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一兰;邓河晃;张璐璐;;重性抑郁障碍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杨骏;;重性抑郁障碍病因机制假说[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天生;何金彩;;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前瞻记忆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蒋颜;卢蕴容;史利根;;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相关研究[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郑天生;何金彩;;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崔利军;栗克清;江琴普;崔泽;高良会;张扬;吕华;李建峰;刘永桥;孙秀丽;韩延超;杨老虎;严保平;杨宝丽;杨怡静;;河北省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人口学特征及功能状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爱霞;曹晓华;徐成;刘志芬;李建英;张克让;;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周子璇;任燕;闫冬梅;贾娇;刘霞;郭琴;杨红;;有无自杀意念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璐璐;郑洪波;宁玉萍;马崔;;BDNF基因Va1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事件相关电位及认知功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于娟;尽早有效识别,,及时就医[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蔡德山;抗抑郁市场不郁闷[N];医药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枫;首发、未用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磁共振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丁军;首发未药物治疗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脑磁共振影像结构与功能病例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卢蕴容;血浆神经活性物质测定和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对于重性抑郁障碍研究的意义[D];浙江大学;2014年
4 马静;长沙市中学生抑郁伴/不伴焦虑的调查及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特定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晓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的近红外光成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田文敏;EGF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张洁旭;MAOA内部多位点作用模式及DNA甲基化状态与精神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刘盈;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药效学作用与5-HT_(1A)R基因C(-1019)G多态性及磁共振脑结构成像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亚琴;重性抑郁障碍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初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璐莎;重性抑郁障碍MAPK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静息态脑功能的关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戴红;重性抑郁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色彩偏好及其对此两者情绪水平的预测[D];浙江大学;2015年
4 韩鑫;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后的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付煜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对复杂音乐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尹岩;重性抑郁障碍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氟西汀疗效及副作用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丹宁;中国汉族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家族史的预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赵冰;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杜长军;重性抑郁障碍筛查量表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评价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燕;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情感任务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69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