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可卡因戒断大鼠稽延性症状变化及其与海马GSK3 β介导的昼夜节律基因bmal1表达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慢性可卡因戒断大鼠稽延性症状变化及其与海马GSK3 β介导的昼夜节律基因bmal1表达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可卡因 稽延性症状 节律紊乱 GSK3β bmal1
【摘要】:目的:药物戒断后的节律紊乱、负性情绪和躯体症状等稽延性症状是导致复吸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慢性可卡因戒断不同时间后,其稽延性症状表现不同,并在探索稽延性症状发生的脑内分子机制时发现,生理状态的大鼠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 GSK3β)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皮层(PFC)及视交叉上核(SCN)表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性,而慢性可卡因处理后p GSK3β在药物奖赏相关的上述四个脑区表达水平和节律性出现异常。有研究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可以间接地影响昼夜节律基因bmal1的表达。本实验通过研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慢性可卡因处理后大鼠GSK3β及昼夜节律基因bmal1在药物成瘾相关脑区——海马中的变化规律,以探讨GSK3β通过影响bmal1的表达在慢性可卡因戒断后稽延性症状产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开发有效防复吸药物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探索了慢性可卡因大鼠戒断3天、10天和30天后稽延性症状变化及海马中GSK3β、p GSK3β、bmal1 m RNA的昼夜节律表达情况。首先实验大鼠在12h/12h昼夜环境(早上8:00开灯,下午20:00关灯)适应饲养7天后,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和可卡因组(cocaine组)两大组。对saline组大鼠给予1ml/kg生理盐水连续腹腔注射14天;对cocaine组,给予20mg/kg剂量的可卡因连续腹腔注射14天,然后戒断3天、10天和30天,分别命名为d3、d10和d30组。上述四组的大鼠再分别设置7个时间点,即:ZT0(8:00)、ZT4(12:00)、ZT8(16:00)、ZT12(20:00)、ZT16(24:00)、ZT20(4:00)和ZT24(8:00)。大鼠连续14天腹腔注射后,戒断3天、10天和30天,分别测定各组的大鼠体重增重,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观察大鼠活动节律和抑郁症状等稽延性症状,采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GSK3β和p GSK3β在上述7个时间点的表达量,采用Realtime-PCR检测bmal1 m RNA在上述7个时间点的表达量。结果:生理盐水处理组大鼠活动具有明显的节律性,晚上活动水平大于白天,在时间点(24:00,ZT16),大鼠活动水平最大,此时GSK3β/p GSK3β的比值最大,而bmal1m RNA表达量最低;慢性可卡因处理后戒断3天时,大鼠稽延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增重减少,抑郁,总体活动水平降低,活动仍有节律性,白天活动水平大于晚上,在时间点(16:00,ZT8),大鼠活动水平最大,此时GSK3β/p GSK3β的比值最大,而bmal1m RNA表达量最低;戒断10天时,主要表现为体重增重减少,轻度抑郁,活动仍有节律性,白天活动水平大于晚上,在时间点(12:00,ZT4),大鼠活动水平最大,此时GSK3β/p GSK3β的比值最大,而bmal1m RNA表达量最低;戒断30天时,主要表现为大鼠活动无昼夜节律性,GSK3β/p GSK3β的比值及bmal1m RNA表达量也无节律性。结论:慢性可卡因大鼠戒断不同时间后其稽延性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昼夜节律紊乱会在可卡因戒断后长期存在,可能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海马GSK3β介导的昼夜节律基因bmal1表达可能在可卡因戒断后昼夜活动节律紊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可卡因 稽延性症状 节律紊乱 GSK3β bmal1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4
- 一、材料和方法14-26
- 1 材料14-19
- 1.1 实验仪器14-15
- 1.2 药品和试剂15-17
- 1.3 相关试剂及配制17-19
- 2 方法19-26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可卡因给药方案19
- 2.2 可卡因慢性处理大鼠戒断后体重增重的变化19-20
- 2.3 糖水偏爱测试20
- 2.4 可卡因慢性处理大鼠戒断后旷场行为变化20
- 2.5 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 和pGSK3β 的蛋白表达水平20-22
- 2.5.1 组织总蛋白质的提取20-21
- 2.5.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21
- 2.5.3 western blot操作步骤21-22
- 2.5.4 数据处理22
- 2.6 Realtime-PCR法检测bmal1的mRNA表达水平22-25
- 2.6.1 组织总RNA的提取22-23
- 2.6.2 组织总RNA的浓度及纯度的测定23
- 2.6.3 组织总RNA的完整性测定23
- 2.6.4 逆转录反应23-24
- 2.6.5 PCR反应24
- 2.6.6 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24-25
- 2.7 统计分析25-26
- 二、结果26-32
- 1 可卡因慢性处理大鼠戒断后体重增重的变化26-27
- 2 可卡因慢性处理大鼠戒断后糖水偏爱行为的变化27-28
- 3 可卡因慢性处理大鼠戒断后旷场行为的变化28-29
- 4 海马GSK3β/pGSK3β 表达水平及节律的变化29-31
- 5 海马昼夜节律基因bmal1 mRNA表达的变化31-32
- 三、讨论32-36
- 1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稽延性戒断症状变化的分析32-33
- 1.1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躯体症状变化的分析32
- 1.2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情绪变化的分析32-33
- 1.3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节律紊乱的分析33
- 2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大鼠海马GSK3β/pGSK3β 表达水平变化的分析33-34
- 3 慢性可卡因戒断后大鼠海马昼夜节律基因bmal1 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分析34-36
- 四、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2
- 综述42-48
- 参考文献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长琦 ,潘春水 ,齐永芬;神经介素S的鉴定及其对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2 蔡翔;陈金兰;;因时制宜中昼夜节律的一些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郭倩;李庆云;万欢英;黄绍光;;昼夜节律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4 周岚;曹济民;;小鼠转轮运动昼夜节律研究技术的建立[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6期
5 陈香宇;张吉强;;MicroRNA-JAK/STAT环路调控昼夜节律行为的输出系统[J];生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6 薛振东 ,卢守祥;昼夜节律——生物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7 苏彩平;;传统针灸与昼夜节律[J];福建中医药;1982年05期
8 王文林;;人体的昼夜节律与临床用药时辰[J];中原医刊;1986年04期
9 永山治男 ,姜煜普;药物奏效方式与昼夜节律[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06期
10 黄晖;;《内经》对人体昼夜节律系统的认识初探[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祥;;辐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段长农;胡剑北;;胃肠道功能的昼夜节律研究[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谭宁;李晓艳;吴莹;;温度对果蝇昼夜节律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简坤林;孙学川;宋开源;王玉学;陈德平;王向方;;择时运动对军人血浆褪黑激素昼夜节律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杨华;连祥霖;;盲人肾功能昼夜节律的观察[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莹;郑明银;;数学建模在昼夜节律生物钟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吴曦;刘志玮;时广森;邢丽娟;王晓翰;谷习文;曲志鹏;董珍;熊静;高翔;张辰宇;徐璎;;昼夜节律影响心脏功能[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简坤林;徐莹;王向前;刘莉;;坑道作业人员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及调整的研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Edmunds;;分子钟间的信号转导:昼夜节律振荡器对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左晓虹;陈彪;;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昼夜节律相关基因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雪飞;血压是影响生理昼夜节律重要因素[N];健康报;2007年
2 李晓康;如果没有光 人体的昼夜节律是25小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航空医学教授 孙学军;肠道菌群也要“倒时差”[N];北京科技报;2014年
4 魏开敏;按昼夜节律服用心血管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张荔子;艾滋病毒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N];健康报;2004年
6 冯卫东;生物钟与新陈代谢分子关联查明[N];科技日报;2008年
7 蒲昭和;按人体节律给药 提高治癌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沈羡云;地上一天天上16日[N];中国航天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你对“时间”真正了解多少[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德欣;缰核在视交叉上核—松果体昼夜节律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瑞雨;慢性肾脏病大鼠尿钠昼夜节律紊乱的时间生物学机制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谭忠林;抑郁症5-羟色胺系统及外周激素昼夜节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许顺良;微RNA通过脆性X智力迟滞蛋白(FMRP)介导途径调控昼夜节律和控制干细胞命运[D];山东大学;2009年
5 陈艳红;健康豚鼠心室肌细胞β受体激活调控IKr电流的昼夜节律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周先举;果蝇群体嗅觉行为的昼夜节律以及阻断嗅觉传入和听觉缺陷对果蝇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衫衫;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昼夜节律调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金鹏;褪黑素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周江燕;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昼夜节律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恒江;家蚕生物钟负反馈环路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亚辉;慢性可卡因戒断大鼠稽延性症状变化及其与海马GSK3 β介导的昼夜节律基因bmal1表达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游爱玲;具时滞的昼夜节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黄永璐;睡眠觉醒、静息活动昼夜节律在衰老中的改变及其与松果体素昼夜节律间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8 王立立;高钠饮食对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昼夜节律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静怡;高盐摄入对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昼夜节律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徐军;褪黑素对大鼠生理昼夜节律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2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2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