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精神分裂症患者iPSCs模型及神经细胞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9-04 00:40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iPSCs模型及神经细胞模型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直接转分化技术 精神分裂症 神经细胞 细胞模型


【摘要】: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高度遗传性的多因子共同作用的严重精神类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由于疾病模型的缺乏,至今未了解其发病机制。从iPSCs诱导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或者直接将体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为从体外研究供体神经细胞的分子事件以及研究神经发育过程提供了基础。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SZ患者的细胞模型。首先,通过慢病毒介导的重编程因子将SZ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其次,通过神经细胞发育关键转录因子组合将HDF直接转分化为神经细胞,由此建立SZ的iPSCs及神经细胞模型。方法1.重编程因子的慢病毒质粒构建,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EP4EO2SEM2K上扩增重编程因子组合OCT4-IRES2-SOX2和C-MYC-IRES2-KLF4,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VX-IRES-mCherry。并通过酶切、链接、大肠杆菌转化等得到重组质粒pLVXOCT4-IRES2-SOX2和pLVX-C-MYC-IRES2-KLF4。2.神经诱导相关因子慢病毒质粒构建,用PCR的方法从人类全血cDNA上扩增ASCL1、BRN2、MYT1L片段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VX-IRES-mCherry。并通过酶切、链接、大肠杆菌转化等得到重组质粒pLVX-ASCL1、pLVX-BRN2、pLVX-MYT1L。3.重组慢病毒制备与侵染效率分析。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pMD2.G和pSPAX2共转染293T细胞,浓缩超滤收集慢病毒,取浓度梯度侵染293T细胞检测侵染活力,确定侵染目的细胞的病毒用量。4.从SZ患者HDF细胞诱导iPSCs及其鉴定。用侵染活力良好的pLVXOCT4-IRES2-SOX2和pLVX-C-MYC-IRES2-KLF4病毒颗粒组合侵染患者HDF细胞,待克隆形成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诱导克隆是否为iPSCs。5.从SZ患者HDF细胞诱导神经细胞及其鉴定。用侵染活力良好的pLVX-ASCL1、pLVX-BRN2、pLVX-MYT1L病毒颗粒组合侵染患者HDF细胞,待神经样细胞形成后,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细胞是否为神经细胞。结果1.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诱导iPSCs的重组慢病毒质粒pLVX-OCT4-IRES2-SOX2(OCT4/SOX2)、pLVX-C-MYC-IRES2-KLF4(C-MYC/KLF4);成功构建了诱导神经细胞相关因子重组慢病毒质粒pLVX-ASCL1、pLVX-BRN2、pLVX-MYT1L。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成功包装出5种有侵染活力的慢病毒。2.将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HDF细胞诱导为iPSCs,并且对诱导克隆进行了鉴定。3.将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HDF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并对诱导神经细胞进行了鉴定。结论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DF细胞出发,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DF细胞去分化为iPSCs和转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本实验室后续建立更多SZ细胞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直接转分化技术 精神分裂症 神经细胞 细胞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1 材料和方法11-36
  • 2 结果与分析36-48
  • 3 讨论48-50
  • 4 小结50-51
  • 参考文献51-54
  • 综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54-64
  • 参考文献61-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4-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种朝阳;臧伟进;周筠;;iPSCs在心律失常疾病体外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3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种朝阳;臧伟进;周筠;;iPSCs在心律失常疾病体外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三届心脏学会、第十六届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会议纪要[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佩佩;精神分裂症患者iPSCs模型及神经细胞模型的建立[D];新乡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88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88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