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情绪对ADHD倾向儿童时距估计与厌恶延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04:28

  本文关键词:情绪对ADHD倾向儿童时距估计与厌恶延迟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ADHD倾向儿童 厌恶延迟 时距估计 高唤醒积极情绪


【摘要】:目的:了解ADHD倾向儿童与正常儿童时距估计和厌恶延迟的差异,分析情绪效价及唤醒度对ADHD倾向儿童时距估计和厌恶延迟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选择延迟任务范式和言语报告法,比较了从天津市某小学三、四年级12个班筛选出的21名ADHD倾向儿童和21名正常对照儿童的时距估计和厌恶延迟水平,然后以不同效价和唤醒度的情绪图片插入ADHD倾向儿童延迟获得的等待时间间隔中,以判断情绪对ADHD倾向儿童的时距估计和厌恶延迟水平的影响。结果:ADHD倾向儿童对延迟任务的时距估计更长,存在厌恶延迟倾向;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特别是高唤醒积极情绪能够缩短ADHD倾向儿童的主观时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DHD儿童的厌恶延迟水平。结论:ADHD倾向儿童存在时距估计长、厌恶延迟的特点,但增加高唤醒度积极情绪可对之加以改善。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ADHD倾向儿童 厌恶延迟 时距估计 高唤醒积极情绪
【分类号】:B844.1;R749.94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时琴琴;周思洋;吴增强;;7-10岁儿童不同亚型ADHD行为与共病问题[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2 李颖;杨斌让;陈楚侨;李建英;彭刚;杨思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持续注意反应任务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6期

3 马谐;陶云;胡文钦;;时距知觉中的情绪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4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秦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诊断标准简介与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2期

6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7 于得澧,王磊,韩雪莹,杜亚松;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昭红;奖惩对两种亚型ADHD儿童情感性决策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惠霞;宫然;杨琼;朱雅丽;刘瑞凝;;情绪对ADHD倾向儿童时距估计与厌恶延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3期

2 朱沁泉;王俊宏;;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气阴两虚证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03期

3 吴文晓;王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年06期

4 王永飞;陆爱军;;在沪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11期

5 陈岱;姚康;谈笑;杨志新;;Loading设计的用户体验:呈现时长与类型对等待时间知觉和情绪感受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15年04期

6 卢海丹;金河庚;黄昭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共病研究综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5年04期

7 钱晶晶;鲁毅;孙学进;吴卿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的BOLD-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6期

8 吴文晓;王荣;褚琳娜;魏红艳;张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06期

9 刘吉伟;;护理干预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16期

10 关明杰;候雪;郝金奇;吴涤;;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宫然;情绪对ADHD倾向儿童时间知觉与厌恶延迟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晓;中学生强化敏感性、自我控制能力与健康促进行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谢唐红;4-7岁儿童情感决策能力发展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衍翠;不同性质额外刺激对ADHD儿童延迟厌恶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兵;罗学荣;刘霞;钟燕;杨文清;付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执行功能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2 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韦臻;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丁军;;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3 刘灵;吕晔;杨玉凤;雷晓梅;王亚萍;张欢;;持续性注意测试与DSM-Ⅳ在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2期

4 潘学霞;万彬;麻宏伟;戴晓梅;;整合视听持续测试诊断不同年龄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2期

5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6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刘兰;温静;杜勇;海景军;马学兵;;宁夏部分地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况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戚元丽,于瑞丽,王祖承,忻仁娥;美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量表在中国试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9期

9 康传媛 ,王玉凤 ,杨莉 ,钱秋谨;不同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者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10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成,马继红;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18期

2 黄晓玲,李慧娟,王桂英;影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外部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年08期

3 费敏华,林海中,朱春萍,潘华霏,丁海燕;发现“新大陆” 认识“新世界”——有关成人ADHD的新发现、新认识[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4 黄广文,苏林雁,任颖,朱焱;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ADHD儿童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5 李久伟;田慧玲;杨翠娜;;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2004年05期

6 林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培训班”和“ADHD与前庭功能国际讲习班”[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7 周志远;;多动的儿童与ADHD[J];生命世界;2005年12期

8 姚燕滨;;ADHD的病因与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03期

9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石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李雪荣;苏林雁;杜亚松;;ADHD的遗传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程嘉;王玉凤;张浩波;;ADHD儿童平衡仪治疗前后行为问题改善的初步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林海中;费敏华;;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ADHD[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时昕;张微;;成人ADHD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晓华;;ADHD儿童气质特点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倩;张丽锦;;ADHD儿童前瞻记忆的动态评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张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表征搜索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立文;;与儿童ADHD有关问题讨论纲要[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风华;金星明;张劲松;;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建国;成人患者拉动ADHD市场扩张[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丁香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 杜亚松;不是每个ADHD都能长成“鱼”[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张旭;礼来公司公布最新ADHD全球调研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徐述湘;专家呼吁重视儿童ADHD[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王迪;ADHD用药等待审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渔阳;ADHD用药命运多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晓东;ADHD药物的标签被要求修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石瑛;ADHD药物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副作用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亦舟;ADHD治疗告别红处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编译 齐妙;抗精神病药物能否治疗ADHD患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2 汪惠丽;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熊忠贵;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以及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5 胡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雪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尼古丁烟碱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彦;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田慧;滋肾调肝法治疗ADHD共患TD及其中枢单胺类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王苏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芳;不同动机水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成玲;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管方超;高中生ADHD的注意、抑制功能与其网络中视觉认知加工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国琴;不同的激活水平对ADHD儿童反应执行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良政;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舒雅;兰州市区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薛金凤;基于双通道理论模型ADHD类别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黄丽;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李晓萌;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发生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卢凌凌;反向眼跳的重测信度及反向眼跳与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倾向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9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89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