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发生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6 22:00

  本文关键词: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发生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孤独症 儿童 共病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的发生状况,为准确诊断、治疗ADHD患儿中的孤独症样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7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其中ADHD-In组135例,ADHD-H组48例,ADHD-C组92例)和337例正常对照儿童使用SNAP-IV评定量表和ASDS进行评估。对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ASDS结果进行秩和检验,对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ASDS各分量表得分进行配对秩和检验,并对SNAP-IV评定量表和ASDS两个量表的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ADHD-In组的ASQ及各分量表标准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2.32~-5.28,P均0.05);ADHD-H组的ASQ虽高于正常对照组(Z=-3.31,P0.01),但各分量表标准分中,只有语言标准分高于正常对照组(Z=-2.98,P0.01);ADHD-C组的ASQ及语言分量表、社会分量表、适应不良分量表、感觉运动分量表标准分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4.53~-5.79,P均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SDS结果的秩和检验提示:病例组的患病可能性更高;SNAP-IV评定量表与ASDS各因子的偏相关分析提示:ADHD-In组的注意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与ASDS各因子分呈正相关,ADHD-H组的注意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与ASDS各因子分无关,ADHD-C组的注意缺陷症状与社交问题及语言症状有关。【结论】ADHD患儿中ASD症状确实较正常儿童突出。各亚型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的患儿ASD症状更加突出;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的患儿ADHD症状越突出,ASD的症状也越突出;以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ADHD症状与ASD症状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具有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症状特点的患儿ASD症状较正常对照组儿童突出,他们的注意缺陷症状与ASD症状的关系更密切。临床上在对ADHD患儿进行心理评估及制定诊疗计划时,应注意评估患儿的ASD症状。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孤独症 儿童 共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1
  • 1.对象和方法11-16
  • 1.1 研究工具11-13
  • 1.1.1 SNAP-IV评定量表11
  • 1.1.2 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量表11-13
  • 1.1.3 韦氏学前儿童智能量表13
  • 1.1.4 韦氏学龄儿童智能量表13
  • 1.1.5 基本信息调查表13
  • 1.2 研究方法13-14
  • 1.3 研究对象14-15
  • 1.3.1 入组条件14
  • 1.3.2 分组标准14-15
  • 1.4 数据管理15
  • 1.5 统计学处理15-16
  • 2. 结果16-24
  • 2.1 基本资料16
  • 2.2 配对原则16
  • 2.3 ADHD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ASDS结果的秩和检验16-17
  • 2.4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ASDS得分比较17-22
  • 2.4.1ADHD-In组与正常对照组阿斯伯格综合症诊断量表各因子分比较17-20
  • 2.4.2 ADHD-H组与正常对照组ASDS各因子分比较20-21
  • 2.4.3 ADHD-C组与C3组ASDS各因子分比较21-22
  • 2.5 SNAP-IV评定量表与ASDS各因子的相关分析22-24
  • 3 讨论24-29
  • 3.1 ADHD患儿ASD症状特点24-25
  • 3.2 ASD症状与ADHD症状之间的关系25-26
  • 3.3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及共病原因讨论26-27
  • 3.4 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27-28
  • 3.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28-29
  • 4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附录 1: 综述34-42
  • 参考文献37-42
  • 附录 2: 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量表42-44
  • 附录 3: SNAP-Ⅳ评定量表44-47
  • 致谢47-48
  • 科研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成,马继红;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18期

2 黄晓玲,李慧娟,王桂英;影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外部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年08期

3 费敏华,林海中,朱春萍,潘华霏,丁海燕;发现“新大陆” 认识“新世界”——有关成人ADHD的新发现、新认识[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4 黄广文,苏林雁,任颖,朱焱;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ADHD儿童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5 李久伟;田慧玲;杨翠娜;;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2004年05期

6 林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培训班”和“ADHD与前庭功能国际讲习班”[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7 周志远;;多动的儿童与ADHD[J];生命世界;2005年12期

8 姚燕滨;;ADHD的病因与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03期

9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石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李雪荣;苏林雁;杜亚松;;ADHD的遗传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程嘉;王玉凤;张浩波;;ADHD儿童平衡仪治疗前后行为问题改善的初步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林海中;费敏华;;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ADHD[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时昕;张微;;成人ADHD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晓华;;ADHD儿童气质特点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倩;张丽锦;;ADHD儿童前瞻记忆的动态评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张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表征搜索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立文;;与儿童ADHD有关问题讨论纲要[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风华;金星明;张劲松;;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建国;成人患者拉动ADHD市场扩张[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丁香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 杜亚松;不是每个ADHD都能长成“鱼”[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张旭;礼来公司公布最新ADHD全球调研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徐述湘;专家呼吁重视儿童ADHD[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王迪;ADHD用药等待审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渔阳;ADHD用药命运多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晓东;ADHD药物的标签被要求修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石瑛;ADHD药物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副作用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亦舟;ADHD治疗告别红处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编译 齐妙;抗精神病药物能否治疗ADHD患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2 汪惠丽;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熊忠贵;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以及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5 胡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雪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尼古丁烟碱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彦;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田慧;滋肾调肝法治疗ADHD共患TD及其中枢单胺类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王苏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芳;不同动机水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成玲;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管方超;高中生ADHD的注意、抑制功能与其网络中视觉认知加工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国琴;不同的激活水平对ADHD儿童反应执行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良政;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舒雅;兰州市区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薛金凤;基于双通道理论模型ADHD类别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黄丽;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李晓萌;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发生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慕雯雯;ADHD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处理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5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05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