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对创伤后康复期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rTMS对创伤后康复期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 负性情绪 正性情绪 心理弹性
【摘要】: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评分≥38分)的康复科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接受20 Hz高频r TMS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域(DLPFC);对照组20例,采用假性r TMS,刺激部位同治疗组。两组被试分别接受10次,共2周的治疗。在刺激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心理弹性以及正负性情绪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弹性和正负性情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正负性情绪得分在刺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心理弹性得分在刺激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假刺激前后在各项评分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 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减少负性情绪,有效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症状。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 负性情绪 正性情绪 心理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0994)~~
【分类号】:R749.5
【正文快照】: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经历创伤或异乎寻常的刺激后的一种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及持续性高警觉和回避症状为核心临床表现[1],常伴有抑郁和焦虑[2]。PTSD患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中国普通社区人群PT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别怀玺;王学员;;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年02期
2 张义;党海红;;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创伤的易感因素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张雷鸣;李侃;;心理治疗联合艾司唑仑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应激相关障碍对照研究[J];北方药学;2010年04期
3 黄韫慧;吕爱芹;王垒;施俊琦;;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赵欢;吴建平;;城市绿色与灰色空间复愈作用的初步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史玉兰;隋慧雪;连佳芳;;杏仁核在味觉厌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王一牛;周立明;曲琛;罗跃嘉;;感情色彩双字词内隐加工的ERP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琼;;大学生情绪与冲突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8 杨丽;梁宝勇;张秀阁;吴雨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9 朱亿萧;朱云霞;;情绪易感性对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伶;黎军;谭小平;谭小红;傅远西;王振华;;开县雷击事件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鑫;;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MEDR)技术在抑郁症中心的应用介绍[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健梅;原维佳;;一项PTSD的质性研究——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鲲鹏;地震灾后医疗救助评估与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耿昕;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仲玲;知觉对股价的作用:映射认知有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洁;不同情绪刺激下运动员执行控制特征及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益阳;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绍扬;“新宅女”情感价值导向的美容小家电体验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周琳;劳务派遣工的主观幸福感对组织公平与组织认同关系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雪峰;社会认同威胁对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伟;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2 吴兴曲,王倩云,杨来启,胡淑芳,邓自和,王惠利,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刘光雄;312名高原汽车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3 谢巧明,向虎,黄键,刘良;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应激原类型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4 韩建波,刘兰芬;105例车祸伤后病人应激障碍的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贾丽霞;陈心月;房宁宁;张银玲;;心理弹性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2 郑栻华;杨翠容;;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心理弹性培养的做法和成效[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年05期
3 董泽松;张大均;;536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2期
4 李丹丹;林芹兰;高玲;;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1期
5 刘巧兰;何芙蓉;蒋敏;周艳阳;;5.12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J];卫生研究;2013年06期
6 任雅欣;周英;马春花;楚翠兰;张欢;严夏舒;潘胜茂;;心理弹性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年03期
7 祥云;;增强心理弹性须放得下[J];长寿;2007年08期
8 陈文贵;;心理弹性大,焦虑不再来[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3年08期
9 赵淑娟;郑秀娟;刘嘉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10 王燕秋;张佳佳;任景敏;黄健;李敏;许莹;彭李;缪毅;张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刘振庭;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适应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7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3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