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关键词:新型多功能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性痴呆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抑制剂 巯基化合物 细胞保护 他克林 多靶点配体 血管性痴呆 巯基他克林 Morris水迷宫 学习与记忆 胆碱酯酶活性 氧化损伤与抗氧能力 抗凋亡 葡萄糖代谢
【摘要】:第一部分ST09设计合成、体外活性检测及肝毒性评价 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采用多靶点配体(multi-target-directed ligands. MTDLs)的分子构建策略,选用经典药物他克林(tacrine)作先导化合物,在保持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抑制活性的基础上,引入巯基官能团,并制备成“前药”形式,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多功能化合物。本课题选择其中效果最好的化合物ST09,继续改进其合成路线并初步评价其药理毒理作用,探索其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 方法:化学合成、核磁共振、质谱分析、体外ChE活性筛选、体外细胞保护活性评价、类药性分析、电子自旋共振技术、体内肝毒性评价、HE染色。 结果:优化他克林衍生物前药分子ST09的合成方法,扩大合成量,总收率保持在50-60%,其化学结构经波谱解析得到确证。体外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作为前药分子的ST09经全血孵育后,会迅速转变为脱乙酰基的他克林巯基衍生物的形式(ST10),30min内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6.72%。体外胆碱酯酶活性测试显示,ST09和ST10都基本保留了母药tacrine对AChE的抑制活性,对BuChE的抑制作用稍微减弱。PC12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30μM ST09对PC12细胞几乎无细胞毒性,对H202诱导的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性。大鼠体内肝毒性分析发现,ST09给药组(3.45mg/kg)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或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GO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或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ALT/GPT)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都处于正常值范围;肝脏HE染色结果也与之一致,各组均未表现出肝细胞损伤。与同等摩尔浓度的tacrine相比,ST09不引起Hepg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升高,且其脱乙酰基活性形式ST10具有显著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通过Pallas3.3软件分析ST09化学结构,结果显示ST09满足lipinski类药性五规则(rule of five, Ro5);而且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透过性(TPSA值为71.09A2),能够实现中枢靶向性。 结论:相对于tacrine,前药ST09及其活性体内代谢产物ST10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其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显著增加,且对于肝脏细胞的毒性也明显降低,说明巯基基团的引入产生了“增效减毒”的效果。 第二部分ST09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VaD约占痴呆患者总数的20-30%,是因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permanent occlus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arteries,2-VO)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研究VaD的建模方法之一。为评价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对VaD的治疗效果,本课题观察2-VO所致Va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病理学特征变化,研究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对V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择多奈哌齐(Don)作为阳性对照药。将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Model+溶媒)、阳性对照组(Model+Don)、给药组(Mode+-ST09低、中、高)三个剂量组。采用2-VO法致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建立学习记忆损伤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1w开始每天腹腔给药,Sham组和Model组给予生理盐水,Don组给予0.30mg/kg/day, ST09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按1.73mg/kg/day,3.46mg/kg/day和6.92mg/kg/day,连续给药6w后,进行大鼠Morris水迷宫有关空间学习和记忆的行为学检测。应用HE染色观察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术后7w,在定位航行实验中,Model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Sham组[F(1,16)=25.251,P0.01];与Model组相比,ST09中、高治疗组大鼠潜伏期明显缩短[F(1,25)=12.845,P0.001]。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3,141)=82.902,P0.01]。在day×group交互影响中,结果显示所设置的给药方案随着训练进行具有显著差异[F(15,141)=1.827,P=0.036]。在隐藏平台后的第1d训练中,各组逃避潜伏期并无显著性差异F(5,47)=0.576,P=0.718)。第2-4d,各组逃避潜伏期具有显著性差异[day2:F(5,47)=4.967, P=0.001; day3:F(5,47)=6.670, P0.001;day4:F(5,47)=11.228,P0.001]。在训练第2-4d,与Model组相比,Sham组和ST09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在第3-4d,ST09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也明显缩短(P0.05)。与Model组相比,低剂量ST09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Model组相比,Sham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路程均明显延长(P0.05);ST09中、高剂量组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or0.01);ST09中剂量组在目标象限的路程明显延长(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皮层和海马CAl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形态完整,核仁清晰。Model组大鼠皮层和海马脑区神经元丢失,胞核固缩、浓染,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增生。ST09治疗组和Don组此类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ST09对Va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大大减轻,表明ST09对VaD具有治疗作用。 第三部分ST09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机制 目的: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胆碱能神经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增加和能量供应不足都有密切关系。本课题通过观察药物对VaD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组织胆碱能系统损伤、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和脑部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ST09治疗VaD相关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经2-VO造模、给药和行为学测试后的SD大鼠断头处死,取血清及海马、皮层组织。选取Sham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剂量给药组(3.46mg/kg)四组样本做后续研究。血清、海马和皮层组织匀浆液做抗氧化和氧化损伤指标、蛋白巯基含量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检测。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和皮层凋亡相关蛋白Bax、Bc1-2和活性Caspase-3表达。以小动物18F-FDG PET成像技术检测四组SD大鼠(给药6w后)进行皮层和海马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 结果:给药6w后,Model组大鼠海马和皮层脑区SOD活性显著低于Sham组,ST09(3.46mg/kg)组缺血损伤后的SOD活性得到显著提高(P0.05vs model)。 Model组大鼠海马和皮层MDA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而ST09(3.46mg/kg)组明显逆转了这两个脑区的MDA增加(P0.01)。Model组大鼠血清、海马和皮层蛋白巯基含量较Sham组显著降低,ST09组则得到显著改善(P0.01),并且ST09组血清和脑组织中蛋白巯基含量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Don组(P0.01)。相对于Sham组,Model组大鼠皮层和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T09(3.46mg/kg)明显逆转缺血损伤所致的凋亡改变,皮层Bc1-2/Bax表达从0.632±0.111增至1.697±0.131(P0.05),海马从0.238±0.048增加到0.756±0.068(P0.01);皮层区活性caspase-3表达水平从0.706±0.054降至0.475±0.042(P0.01),海马从0.821±0.036降至0.483±0.076(P0.01)。小动物18F-FDGPET成像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PET示踪剂的分布显著减少(P0.01),说明慢性脑缺血造成皮层和海马组织葡萄糖代谢减少,而ST09组示踪剂分布明显增强(P0.05),并超过阳性对照药Don组,提示ST09具有更好的脑代谢改善作用。 结论:ST09明显改善VaD大鼠海马和皮层的抗氧化、抗凋亡系统功能,保护脑部的氧化损伤和胆碱能系统损伤,同时还大大促进缺血脑区葡萄糖代谢,增加了脑区的能量利用,这些因素共同参与该化合物对V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以上结果提示,ST09具有潜在的抗VaD的临床开发价值。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抑制剂 巯基化合物 细胞保护 他克林 多靶点配体 血管性痴呆 巯基他克林 Morris水迷宫 学习与记忆 胆碱酯酶活性 氧化损伤与抗氧能力 抗凋亡 葡萄糖代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13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11
- Abstract11-17
- 前言17-21
- 第一部分 新型他克林巯基衍生物前药分子ST09设计合成、体外活性检测及肝毒性评价21-46
- 1 材料与方法21-33
- 2 结果33-41
- 3 讨论41-45
- 4 小结45-46
- 第二部分 ST09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46-57
- 1 材料与方法46-49
- 2 结果49-53
- 3 讨论53-55
- 4 小结55-57
- 第三部分 ST09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机制57-76
- 1 材料与方法57-65
- 2 结果65-70
- 3 讨论70-74
- 4 小结74-76
- 全文总结76-78
- 本文创新点78
-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5
- 综述85-112
- 参考文献106-112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112-113
- 致谢113-1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宗远;阎爱侠;;脑血分配系数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夏蓉;刘晓东;马长清;;血脑屏障与药物转运方法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08年10期
3 丁杰;;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综合诊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0期
4 Zhong-Fu Zuo;Qiang Zhang;Xue-Zheng Liu;;Protectiv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retinal Müller cell in early diabetic ra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3年04期
5 易兴无;;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1期
6 柴超;夏爽;沈文;;脑微出血的空间与时间分布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7 张小乔;李鹂;刘伟;陈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2期
8 梅峥嵘;张芳艳;吴仲洪;张仲林;;隐丹参酮与多奈哌齐合用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4年10期
9 曾贵刚;张申;顾坚忠;陈国强;魏品康;;运动训练对SHR/SP大鼠VD模型认知功能及海马ChAT、AchE活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年11期
10 刘婧;付小梅;吴建华;黄潇;关志宇;;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勤;于剑奇;施其权;叶海燕;陈逸青;余嗣明;;红藻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阿魏酸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梅峥嵘;曾晓敏;黄汉辉;司徒冰;;隐丹参酮与多奈哌齐合用对Aβ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徐源;隋建美;;血管性痴呆及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胆碱能系统的相关性研究[A];2013年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丽丽;;阿尔茨海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俊丽;HSP70介导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扇贝多肽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沈杰;药物ADMET理论预测方法开发和靶向雌激素受体的药物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白静;转染ALDH2基因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春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恒艾;丹酚酸A对脑微血管栓塞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孙永叶;微量营养素补充对孕妇和中老年人群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史俊;石杉碱甲-磷酸川芎嗪复方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永生;血管性痴呆胆碱能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金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彭英;左旋丁基苯酞抗脑缺血和抗老年痴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锋;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区BDNF、NGF、ERK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马宇光;海底热液口蟹Gandalfus yunohana特异性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赖增娇;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晓辉;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志新;异莲心碱,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的抗痴呆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艳芬;发育期补充DHA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7 田盛;类药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理论预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宋旭霞;聪圣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徐阿晶;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TAK-147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陈美华;缺血再灌拟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单胺类递质变化及人参皂苷Rg_2的干预[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3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6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