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3:31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神经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 格兰杰因果分析 背侧注意网络 腹侧注意网络 持续注意


【摘要】:目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注意力涣散、缺乏组织性、多动和冲动行为。近年来,人们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报道了ADHD的各种神经解剖学改变。很多研究从负责不同认知活动的脑区入手,发现前额叶和纹状体的活动异常可能是引起ADHD外部症状的关键原因。本研究将采用静息态和任务态两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分别探讨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大脑自发活动低频振荡的频率依赖改变、背侧注意网络-腹侧注意网络的格兰杰因果联系、执行控制和持续注意的神经网络改变。 方法: 1、7-12岁29名未经治疗的ADHD混合型儿童和33名健康对照儿童完成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图像预处理后对大脑自发活动的低频振荡信号进行分频能量计算,4个频段分别为slow-5(0.01-0.027Hz), slow-4(0.027-0.073Hz), slow-3(0.073-0.198Hz), slow-2(0.198-0.25Hz),所得结果与ADHD症状评分做相关分析。 2、7-12岁未经治疗的ADHD混合型儿童和33名健康对照儿童完成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图像预处理后对背侧注意网络(双侧顶间沟、额部视区)和腹侧注意网络(右侧颞-顶联合部和右侧腹侧额叶)的脑区——进行盲去卷积格兰杰因果分析。 3、28名ADHD儿童和31名健康对照儿童完成提示-靶持续性操作任务,记录受试者行为学反应与功能影像,图像预处理后采用事件相关设计分别获得Go、NoGo和Lure条件下的脑区激活图,采用总体线性模型获取激活脑区的时间序列并作组间相关分析。 结果: 1、ADHD与健康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活动低频振荡表现出频率依赖改变,ADHD在右侧额内侧回和双侧中央后回的高频(slow-2、slow-3)和低频(slow-4、slow-5)能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交互效应显示主要异常活动位于小脑、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左侧额内侧回和左侧楔前叶等脑区。 2、ADHD主要表现为双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额下回区域出现有效连接增多。出度网络分析提示这些脑区的过度活动会向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岛叶、右侧颞中回和壳核等区域输出更多地信息。而入度网络分析提示来自左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前回的过度输入导致了这些脑区的有效连接增多。 3、ADHD组在额-顶-边缘网络中表现异常的激活模式,并且在后部和小脑区域表现激活增高。在执行控制和持续注意的认知加工中,ADHD出现活动异常的脑区包括前扣带回、主要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纹状体、岛叶、顶叶和小脑,并且在这些脑区的神经活动在时间纬度上也表现出差异性。 结论: 1、ADHD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LFO波幅是与特定频段相关的。 2、ADHD背侧和腹侧注意网络之间出现异常的信息交换。 3、ADHD与持续注意和执行控制中表现异常的额-顶-边缘网络活动模式。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神经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 格兰杰因果分析 背侧注意网络 腹侧注意网络 持续注意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2
  • 第一章 引言12-15
  • 第二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低频振荡的频率依赖改变15-28
  • 2.1 前言15-17
  • 2.2 实验对象和方法17-19
  • 2.2.1 实验对象17-18
  • 2.2.2 数据采集18
  • 2.2.3 图像预处理18
  • 2.2.4 低频振幅分析18-19
  • 2.3 结果19-25
  • 2.3.1 临床资料19
  • 2.3.2 影像学结果19-25
  • 2.4 讨论25-27
  • 2.5 结论27-28
  • 第三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网络的格兰杰因果分析28-42
  • 3.1 前言28-30
  • 3.2 实验对象和方法30-33
  • 3.2.1 实验对象30
  • 3.2.2 数据采集30
  • 3.2.3 图像预处理30-31
  • 3.2.4 感兴趣区域的定义31
  • 3.2.5 血流动力学响应的去卷积处理31
  • 3.2.6 基于体素的格兰杰因果分析31-33
  • 3.2.7 统计分析33
  • 3.3 结果33-39
  • 3.3.1 临床资料33
  • 3.3.2 影像学结果33-39
  • 3.4 讨论39-41
  • 3.4.1 背侧注意网络向腹侧注意网络的因果联系39
  • 3.4.2 腹侧注意网络向背侧注意网络的因果联系39-40
  • 3.4.3 出度网络分析40
  • 3.4.4 入度网络分析40
  • 3.4.5 格兰杰有效连接与症状量表的关系40-41
  • 3.5 结论41-42
  • 第四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控制和持续注意的神经网络改变42-57
  • 4.1 前言42-43
  • 4.2 实验对象和方法43-46
  • 4.2.0 实验对象43-45
  • 4.2.1 实验任务45
  • 4.2.2 数据采集45-46
  • 4.2.3 图像处理46
  • 4.3 结果46-53
  • 4.3.1 临床资料46
  • 4.3.2 行为学结果46-47
  • 4.3.3 影像学结果47-53
  • 4.4 讨论53-56
  • 4.4.1 行为学表现53-54
  • 4.4.2 Go条件和NoGo条件54
  • 4.4.3 Lure 条件54-55
  • 4.4.4 ROIs激活的时间进程55-56
  • 4.5 结论56-57
  • 第五章 局限性和总结57-59
  • 5.1 局限性57-58
  • 5.2 总结58-59
  • 参考文献59-77
  • 综述77-101
  • 参考文献92-101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01-102
  • 致谢102-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年04期

2 单宏波,张玉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及致病因素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年02期

3 张文渊;任侠;;ADHD儿童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4 王勇慧,周晓林,王玉凤,孟祥芝;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反应抑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1期

5 王改青,都萍,王慧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家庭情况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6期

6 王改青,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家庭情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3期

7 朱焱,苏林雁;ADHD患者脑功能性磁共振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8 王刚,刘金同,孟宪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ADHD研究进展[J];山东精神医学;2004年03期

9 魏宝玉 ,金正勇 ,苏林雁;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10 李艳苓,汤艳清,孙晶,孙刚,沈丽红;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价值[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昕;张微;;成人ADHD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表征搜索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立文;;与儿童ADHD有关问题讨论纲要[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风华;金星明;张劲松;;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晓华;唐光政;潘顺英;;ADHD儿童综合干预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衣明纪;周继勇;冉霓;付們;;不同智力水平的ADHD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行为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郭田友;郭兰婷;杨闯;;ADHD的适应行为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耿耀国;苏林雁;曹枫林;刘军;;自我控制训练干预冲动性ADHD儿童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晓华;;ADHD儿童综合干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文强;;不同气质类型ADHD儿童的临床综合干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建国;成人患者拉动ADHD市场扩张[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丁香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 杜亚松;不是每个ADHD都能长成“鱼”[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张旭;礼来公司公布最新ADHD全球调研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徐述湘;专家呼吁重视儿童ADHD[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王迪;ADHD用药等待审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渔阳;ADHD用药命运多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晓东;ADHD药物的标签被要求修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石瑛;ADHD药物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副作用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亦舟;ADHD治疗告别红处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编译 齐妙;抗精神病药物能否治疗ADHD患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惠丽;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熊忠贵;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以及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4 胡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雪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尼古丁烟碱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唐彦;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田慧;滋肾调肝法治疗ADHD共患TD及其中枢单胺类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吴孝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评估、诊断和认知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杜晓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复合模式加工中NAVON效应的反转[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芳;不同动机水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成玲;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慕雯雯;ADHD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处理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佳;ADHD儿童的私语特点及其在执行功能任务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晓雷;ADHD儿童箱庭治疗过程[D];河北大学;2010年

6 冯哲;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学龄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春梅;ADHD儿童及父母的认知功能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范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内分泌激素的变化[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衍翠;不同性质额外刺激对ADHD儿童延迟厌恶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8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98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