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抑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评分与血管紧张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血管紧张素(Ang)Ⅱ、AngⅠ、醛固酮(ALD)。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每位入选者进行抑郁评分,根据抑郁评分结果将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分为抑郁组(n=55)、无抑郁组(n=67)两个亚组,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TG、TC、LDL-C、UA明显升高〔别为(均P0.05)〕;HDL-C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AngⅠ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高血压抑郁组、无抑郁组两亚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DS评分与AngⅡ(r=0.802,P0.001)、AngⅠ(r=0.188,P=0.039)呈正相关。结论抑郁与Ang水平正相关,可能是Ang的调节因素之一,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抑郁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
【基金】:海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琼卫2011-78)
【分类号】:R544.11;R749.4
【正文快照】: 抑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高血压合并抑郁状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本文探讨抑郁程度与血管紧张素(Ang)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近2年在心内科住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均为血压控制不达标、且入院前1个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四喜;;血管紧张素-(1-7)与动脉粥样硬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杜军;陈长勋;;血管紧张素(1-7)的心血管效应[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5期
3 刘雅;温绍君;赵莉敏;刘洁琳;文杰;王佐广;刘亚萍;陈新军;;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1-7)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5期
4 李春方;杨汝菖;;新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酶[J];黑龙江医药;1981年05期
5 周希,李法琦;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与临床意义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6 Schlaich M. P.;Kaye D. M.;Lambert E.;郝广华;;血管紧张素II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相互作用及对心脏的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7 Wakui H;Tamura K;Masuda S;Tsurumi-Ikeya Y;Fujita M;Maeda A;Ohsawa M;Azushi-ma K;Uneda K;Matsuda M;Kitamura K;Uchida S;Toya Y;Kobori H;Nagahama K;Yamashita A;Umemura S;刘莉;叶鹏;;肾小管中血管紧张素受体相关蛋白增加可抑制血管紧张素依赖性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07期
8 黄妍;;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及对心血管系统的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9 谢冲;叶增伟;;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17期
10 陈敏;郑仁礼;祁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石林;文志斌;何晓凡;何美霞;张卉;;血管紧张素双轴概念与血栓形成的关系[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杨慧宇;杨志明;吴蕊;肖传实;康玉明;;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苏震;;血管紧张素1-7对肾脏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志明;杨慧宇;吴蕊;肖传实;康玉明;;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5 杨志明;梁长清;张娜娜;肖传实;;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诱导的p38 MAP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李慧;杨志明;肖传实;康玉明;;血管紧张素-(1-7)与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巨噬细胞NPC1表达[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于学军;何作云;黄岚;;血管紧张素(1-7)对不同高血压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贺石林;文志斌;何美霞;何晓凡;;血管紧张素与血栓形成的关系[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杨志明;梁斌;张娜娜;肖传实;;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和ICAM-1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10 何作云;;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颖;新型血管紧张素可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N];科技日报;2008年
2 闻声;英科学家研制出降压针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周焱;合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记者 黄X;研究人员发现治高血压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杨凯;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唐小春;硝基化脂肪酸抑制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血压升高和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D];吉林大学;2010年
3 吴照堂;孤束核中血管紧张素1-7通过Mas受体/PI3K/Akt通路上调一氧化氮释放[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杨建民;血管紧张素-(1-7)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林旭;亲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断剂对子代心脏及血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宇;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钟健;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管功能和增殖的调控[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郑郧;缓激肽在血管紧张素-(1-7)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侃;血管紧张素-(1-7)通过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循环纤维细胞的数量与功能[D];浙江大学;2012年
5 梁长清;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38 MAPK的拮抗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马宝新;血管紧张素-(1-7)在缰核调节血压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吕建波;血清瘦素、血管紧张素-Ⅱ、肿瘤坏死因子与肥胖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张丽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犬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辛艳峰;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脂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滕雅轩;血管紧张素I(2-10)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99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9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