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形态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形态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 VBM 灰质体积 精神分裂症 Freesurfer 皮层厚度 PANSS
【摘要】:第一部分基于体素的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变化的磁共振研究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探讨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区域。方法:依据入组标准,共纳入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招募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所有符合入组标准者进行资料采集,登记所有纳入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进行全脑磁共振扫描,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采集矢状位T1WI,获取3D脑结构图像,通过VBM方法计算全脑灰质体积,采用SPM8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左侧颞中回、海马旁回、纺锤体、舌回、颞上回、岛叶、中央前回、顶下小叶、丘脑及右侧颞上回、海马旁回、丘脑的灰质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DR校正);患者组未发现有脑灰质体积大于健康对照组的脑区。结论: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的减少,这些灰质体积的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机制相关。第二部分基于表面的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磁共振研究目的:采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analysis,SBA)方法,探讨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皮层厚度及表面积改变区域,同时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ore, PANSS)的评定,并探索患者皮层厚度改变脑区的皮层厚度与精神症性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入组标准,共纳入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招募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所有符合入组标准者进行资料采集,登记所有纳入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阳性评分、阴性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总评分。进行全脑磁共振扫描,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采集矢状位T1WI,获取3D脑结构图像。通过FreeSurfer软件计算脑皮层厚度与表面积,分别比较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将有差异脑区的皮层的皮层厚度与PANSS评分(总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病理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左半球中的舌叶、颞下回、额中回后部及右半球中的颞下回、中央旁小叶、纺锤体、额上回、额中回尾部皮层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皮层表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皮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中,左颞下回、左额中回后部、右侧颞下回、右中央旁小叶与PANSS评分中的阳性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左额中回后部、右中央旁小叶、右额上回与PANSS评分中的阴性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左颞下回、左额中回后部、右颞下回、右中央旁小叶、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后部与PANSS评分中的一般病理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左颞下回、左额中回后部、右颞下回、右中央旁小叶、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后部与PANSS评分中的总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皮层厚度异常,且有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与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VBM 灰质体积 精神分裂症 Freesurfer 皮层厚度 PANS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49.3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4
- 第一部分 基于体素的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变化的磁共振研究14-25
- 1 材料及方法14-17
- 2 结果17-21
- 3 讨论21-25
- 第二部分 基于表面的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磁共振研究25-35
- 1 材料及方法25-28
- 2 结果28-32
- 3 讨论32-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3
- 文献综述43-56
- 参考文献50-56
- 附录56-59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56-57
- 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表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方煜,蔡昌群,万承龙,武慎彬,阳中明,汪开山;利培酮治疗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年03期
2 陈方煜,蔡昌群,万承龙,武慎彬,阳中明,汪开山;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李秀华;在校生首发精神分裂症108例临床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4 陈海支,尹刚,李新胜,刘晓华,徐静;不同预后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2期
5 李献云,费立鹏,张培琰,吉中孚;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2期
6 李菲菲,费立鹏,李兰英,孟梅,阎德亮;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情感表达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5期
7 王娴贤,陈平周,洪晓虹,陈曲亮;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年04期
8 孙传贤,孙文仪;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9 倪峻华,欧阳筠淋;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02期
10 左津淮,寻知元,王茂华,曹毅;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天星;郭细先;曾德志;华曙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对其复发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汤庆平;朱培俊;赖根祥;张静;;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施剑飞;沈鉴清;;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梅芳;;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君青;罗忠;周斌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铭;张咏梅;;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黄继伟;张生;彭海艮;陆先臻;;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鲁从林;吴华玲;周忠莲;张峰;金俊;杨勇;;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郭琴;潘苗;张凌芳;;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庞礼娟;宋学勤;吕路线;赵靖平;李幼辉;李雪;高金松;;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原;三成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问题[N];健康报;2007年
2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鹏;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高危人群大脑灰质容量差异与基于脑网络的模式识别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陶好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和脑网络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刘登堂;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会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症状维度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2 黑钢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与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祁继鹏;首发精神分裂症及超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对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陈领;共情能力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石贺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1年复发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中磊;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的比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慧铀;成年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形态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8 孟玉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局部一致性fMRI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9 方今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五年随访结构[D];延边大学;2005年
10 李惠芳;家庭社会经济情况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4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94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