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8:25
本文关键词:三种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 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浓度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勺关系及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作用,并探讨其他可能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VaD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收治的首次发病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符合健康对照标准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全面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BDNF、 VEGF、MMP-9浓度,对脑梗死组随访3个月,并完成HAMD、HAMA、NIHSS、 HIS、MMSE、 MoCA等评分,根据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的MMSE评分结果分为脑梗死后VaD组及脑梗死后N-VaD组。首先,通过比较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BDNF、VEGF、MMP-9浓度的差异,了解发生脑梗死后血清中三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方向。然后,通过比较脑梗死后VaD组与N-VaD组血清BDNF、 VEGF、MMP-9浓度的差异,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BDNF、VEGF、MMP-9浓度与脑梗死后VaD的关系及其是否对脑梗死后VaD有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V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1、本研究中脑梗死组患者238例,健康对照组100例,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BDNF、VEGF、MMP-9浓度(分别为6.23±2.03ng/ml、248.69±24.16pg/ml、250.70±47.08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0±2.18ng/ml、199.97±16.50pg/ml、178.07±20.04n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本研究中脑梗死后VaD组患者52例,N-VaD组患者186例,脑梗死后VaD组有高血压者44例(84.62%)明显高于脑梗死后N-VaD组的120例(64.52%)(P=0.006);脑梗死后VaD组有糖尿病者38例(73.08%)明显高于脑梗死后N-VaD组的90例(48.39%)(P=0.002);两组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等其他基线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4、脑梗死后VaD组血清BDNF和VEGF浓度(分别为4.50±1.90ng/ml、227.35±19.33pg/ml)均显著低于脑梗死后N-VaD组(分别为6.72±1.79ng/ml、254.65±21.93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后VaD组血清MMP-9浓度(292.92±49.90ng/ml)显著高于脑梗死后N-VaD组(238.90±38.89n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BDNF浓度(OR=0.529,P0.001)、低血清VEGF浓度(OR=0.970,P=0.008)、高血清MMP-9浓度(OR=1.019,P0.001)、高血压(OR=10.962,P0.001)及糖尿病(OR=4.871,P=0.004)是脑梗死后VaD的独立危险因素。 6、血清BDNF浓度≤6.18ng/ml、VEGF浓度238.99pg/ml、MMP-9浓度≥258.15ng/ml预测脑梗死后VaD的准确度分别为71.01%、84.45%、79.83%;联合血清BDNF和口VEGF预测脑梗死后VaD的准确度为88.24%;联合血清BDNF和MMP-9预测脑梗死后VaD的准确度为88.66%;联合血清VEGF和MMP-9预测脑梗死后VaD的准确度为86.97%;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后VaD的准确度为92.02%。 结论: 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BDNF、VEGF及MMP-9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2、高血压、糖尿病、低血清BDNF浓度、低血清VEGF浓度和高血清MMP-9浓度是脑梗死后VaD的独立危险因素。 3、血清BDNF浓度≤6.18ng/ml或血清VEGF浓度238.99pg/ml或血清MMP-9浓度≥258.15ng/ml是脑梗死后VaD的潜在预测指标。 4、联合血清BDNF、VEGF及MMP-9浓度三项指标预测脑梗死后VaD发生的准确度优于各个指标独立预测和三个指标两两联合预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对象与方法15-22
- 1.1 研究对象15-18
- 1.1.1 脑梗死组15
- 1.1.2 健康对照组15-16
- 1.1.3 脑梗死后VaD组与N-VaD组16-18
- 1.1.4 研究对象登记18
- 1.2 临床基础资料及试验方法18-22
- 1.2.1 临床基础资料18
- 1.2.2 评定所需相关量表18-20
- 1.2.3 血清学指标的测定20-21
- 1.2.4 统计学方法21-22
- 结果22-33
- 2.1.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22-24
- 2.2 脑梗死后VaD组与N-VaD组基线临床资料的比较24-26
- 2.3 脑梗死后VaD的危险因素分析26-28
- 2.4 血清BDNF、VEGF、MMP-9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28-33
- 2.4.1 血清BDNF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28-29
- 2.4.2 血清VEGF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29-30
- 2.4.3 血清MMP-9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30-31
- 2.4.4 血清BDNF、VEGF、MMP-9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联合预测价值31-33
- 讨论33-40
- 3.1 三种生物学指标与脑梗死后VaD的关系33-36
- 3.1.1 血清BDNF浓度与脑梗死后VaD的关系33-34
- 3.1.2 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死后VaD的关系34-35
- 3.1.3 血清MMP-9浓度与脑梗死后VaD的关系35-36
- 3.2 血清BDNF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36-37
- 3.3 血清VEGF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37
- 3.4 血清MMP-9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预测价值37
- 3.5 血清BDNF、VEGF、MMP-9浓度对脑梗死后VaD的联合预测价值37-38
- 3.6 脑梗死后VaD的其他危险因素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9-50
- 附录50-63
- 综述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VEGF、BDNF、MMP-9的研究63-82
- 综述参考文献71-82
- 致谢8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艳;;参麦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J];临床医学;2016年06期
,本文编号:949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9497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