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正畸治疗前后患者口内菌群变化检测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9 13:27

  本文关键词:正畸治疗前后患者口内菌群变化检测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研究背景:

有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82%[1]。颌面部畸形直接影响到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健康、功能和容貌外观以及心理健康。正畸矫治的病患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加也逐年增多。正畸固定矫治中,很多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会出现牙齿表面釉质脱矿的现象。有研究显示,,牙齿表面釉质在固定正畸矫治过程的脱矿率大约为 2-97%[2, 3]。这些现象可能与正畸矫治器的粘接有关,因为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齿上需要粘接托槽、带环等矫治附件,这些附件可能会使牙齿表面清洁受限、软垢滞留,从而影响口腔健康。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虽然在矫治过程中软垢很多、口腔卫生很差,而且矫治时间较长,牙面也未出现明显的脱矿现象[11]。那么在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的釉质脱矿的原因是什么呢?本研究从微生物学方面对正畸患者佩戴矫治器前后进行菌群测定,分析正畸患者在固定正畸矫治前后口腔菌群的变化及其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前后患者口内菌群的变化;将患者口腔菌群的变化与患者口腔健康相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从 2013 年8月-2014患者中随机选取口内牙齿没有明显脱矿患者20名,于正畸矫治前刮取其上颌前牙牙区菌斑,分为未治疗组组;选取正畸治疗超过六个月并且前牙未出现明显脱矿且口腔健康状况良好患者20名,取同样区域菌斑为正畸治疗组。年8月间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正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

取牙面菌斑样本,菌斑基因组DNA提取后PCR扩增,最后对扩增子进行测序和分析,检测正畸前后口内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正畸治疗组的菌斑多样性与未治疗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测得口腔内约有238个不同的细菌菌属与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有关。其中10个属的

细菌含量较高,占整个口腔的70%,分别是Parascardovia,Rothia, Corynebacterium, Leptotrichia, Streptococcus, Selenomonas, Prevotella, Capnocytophaga,

Hylemonella。通过将正畸前后牙面菌斑比较,我们发现有6个属的细菌存在差异。6个属的细菌包括在Parascardovia, Leptotrichia, Corynebacterium,Streptococcus,Selenomonas, 以及Prevotella。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前后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多种菌属与龋病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这种菌属的改变在临床并未引起相应口腔健康的改变,我们可以认为在正畸治疗以后口腔内微生物菌群建立了一个新的稳定生物体系。

结论:

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后,出现了局部牙面菌斑中Streptococcus, Corynebacterium, Leptotrichia, Antinomycetes, 以及Lactobacillus总菌群中含量明显增高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戴用正畸固定矫治器后,局部牙面菌斑中的菌群构成发生改变,并且进入一种新的稳定平衡状态。

关键词: 固定正畸治疗 16S rDNA 菌属含量

前言

临床上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的保持一直是比较难以维持的。在临床上我们就经常发现许多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在矫治过程就发生了牙面脱矿的现象。显然这与牙面菌斑在固定正畸矫治的附件周围聚集有一定的关系[4, 5]。可能是因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口内菌群的紊乱,牙周治病菌以及致龋菌比例增多的现象,从而导致牙周炎以及釉质脱矿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固定矫治过程中发生釉质脱矿的概率大约为2-97% [2, 3],其主要表现为脱矿牙釉质表面光泽度下降呈白垩色,影响美观,严重者可导致龋的发生[4]。也有调查显示固定矫治器粘接6个月内脱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6-12个月间脱矿发生率也会有所上升[1] 。

另一方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些接受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即使在矫治过程中软垢很多、口腔卫生很差,同时矫治时间较长,牙面也未出现明显的脱矿现象以及牙周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口腔内菌群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实验使用16S rDNA测序的方法,分析口腔菌群在正畸前后发生的变化。16S rRNA位于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上,包括10个保守区域和9个高变区域,保守区在细菌种属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而高变区域在细菌种属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16S rDNA可以做作为分别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已经被广发认为是可以较快且准确分析细菌系统和分类鉴定的指标。以往454测序平台以读长优势广泛应用于16S rDNA测序领域,但是随着MiSeq平台双端PE250和PE300测序策略的发展,读长不断增长,使得基于MiSeq测序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7],所以已经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首选之策[8,9]。根据所扩增的16S区域特点,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的方法, 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双末端测序。通过对Reads拼接过滤,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并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可以揭示样品物种构成;进一步的α多样性分析(Alpha Diversity),β多样性分析(Beta Diversity)可以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

本研究从微生物学方面应用16S rDNA测序的方法对正畸患者佩戴矫治器前后进行菌群测定,分析在正畸固定矫治前后患者口内菌群的差异及其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实验试剂

(1)PBS缓冲液(上海研域试剂有限公司)

(2)Phusion? High-Fidelity PCR Master Mix(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

(3)GC缓冲液(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

(4)DNA纯化回收试剂盒 (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5)蓝白斑筛选试剂(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粉(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7)Eppendorf 管(海门市盛邦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1.2主要仪器设备

(1)DL—CJ—IN型高性能超净工作台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公司)

(2)MLS—3750型高压灭菌器 (日本SANYO公司)

(3)MDF一382E型超低温冰箱 (日本SANYO公司)

(4)TGL_16G型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5)ND一2000C型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NanoDrop公司)

(6)PowerPac 3000型Bio—rad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

(7)1 70—4406型小型水平电泳槽(美国BIO.RAD公司 )

(8)GelDoc 2000型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公司)

(9)LightCycler 480 Real—Time PCR仪(瑞士Roche公司)


  本文关键词:正畸治疗前后患者口内菌群变化检测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45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