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渗透树脂对人工龋损显微硬度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5 17:33

  本文关键词:牙齿组织光热动态特性与PTR检测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5年

渗透树脂对人工龋损显微硬度的实验研究

邓辉  

【摘要】:目的:比较渗透树脂、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剂三种材料处理人工龋损即刻和二次脱矿后显微硬度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40个牛下切牙制备成样本牙,在脱矿液中制成人工龋,随机分为四组(A、B、C、D组),分别用渗透树脂(A组)、氟保护漆(B组)及窝沟封闭剂(C组)处理样本牙,D组为空白对照,垂直于样本牙表面将其一分为二,测量其中一半样本牙的表面及横断面(断缘下的40μm,80μm,120μm三个层面)不同深度的显微硬度值,将另一半样本牙再次置于脱矿液中14天,再次测量其表面及横断面三个层面不同深度的显微硬度值。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描述使用?X±S,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SNK法。结果:用渗透树脂、氟保护漆及窝沟封闭剂分别处理人工龋损样本牙后,表面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55.31±30.58,346.08±23.88,341.79±16.62,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均高于与空白对照组(D组)299.73±23.35(P0.05)。在横断面40μm层面处,A、B、C、D组结果分别为339.98±33.26,328.19±14.85,330.34±20.08,302.23±28.73。A、B、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D组有差异(P0.05)。在横断面80μm层面处,渗透树脂A组、氟保护漆B组与空白对照D组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24.19±16.62、302.62±13.36及293.93±23.02,三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窝沟封闭C组315.60±19.71与空白对照D组293.93±23.02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横断面120μm层面处,A、B、C、D组结果分别为322.99±10.86,291.21±10.19,296.86±14.34,287.60±14.51。A组的显微硬度值显著高于其它B、C、D三组(P0.05)。将另一半样本牙脱矿处理后,表面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14.58±21.44,302.50±16.14,300.13±14.96,261.89±24.31。A、B、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横断面40μm层面处,A、B、C、D组结果分别为293.75±22.63,259.54±21.07,272.86±19.63,244.79±31.99。渗透树脂A组、氟保护漆B组与空白对照D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窝沟封闭C组与空白对照D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横断面80μm层面处,A、B、C、D组结果分别为271.07±18.36,236.74±16.29,238.27±24.09,224.33±28.73。B、C、D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与A组有差异,且A组显微硬度值高于其他组。在横断面120μm层面处,A、B、C、D组结果分别为250.84±18.20,216.82±11.39,217.33±16.72,212.80±25.67。A与B、C、D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均无差异。结论:渗透树脂能够有效地进入到人工龋损内,堵塞和充填微孔,增强釉质的强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学东;;人工龋方法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6年05期

2 王毅;食物防龋[J];中国食品;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华;夏华新;;第一磨牙被动拔除正畸治疗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2 陈梅梅;武瑾;程靖;周媛;白冰;;脉冲Nd:YAG激光辐照乳牙防龋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 王伟民;颜雨春;韩晓兰;王飞;;后磨牙折裂及隐裂的临床治疗研究[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4 郝静华;张志宏;钟进;危凯;王丽;;Mtwo机用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5 郝树立;李玲;;两种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6 冯承水;朱锐;兰卫东;;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方碧松,李玉晶,黄清泉;深龋腐质及龋损下方牙本质中内毒素含量的测定[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1期

8 陈南燕;后牙隐裂及折裂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9 朱习华;董红;龙明生;;ROOT ZX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的临床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1期

10 贾世俊;;上颌第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颊部皮肤窦道1例[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占肖;;经口气管插管病人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A];第二十六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九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绍洪;毛永惠;业江梅;詹跃;;后牙纵折的保留治疗[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永和;王炯明;李焕玉;;失活剂泄漏致牙周组织坏死12例[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曾倩;李周胜;董抗;;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21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春玲;口腔健康状况与慢性胃疾患关系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楚金普;中药防龋药效学实验方法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6年

3 邹朝晖;光动力疗法对口腔生物膜致龋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4 韩光红;不同正畸力值对牙髓活力、Fos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姜萍萍;涎腺局部调节由防龋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赵永生;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曹宝成;TiO_(2-x)N_x薄膜托槽的制备、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白阳;镁合金膜引导骨再生修复重度萎缩下颌牙槽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周亚威;北京延庆西屯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肖晓鸣;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兵;两种根管充填方法与牙根纵裂关系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黄娟;前牙断冠再接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韩峰;重度慢性牙周炎和高龋者牙菌斑变形链球菌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牛方;磷酸酯粘结剂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杨立群;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龋病、牙周病及膳食营养的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曾令芳;乳牙尖周病损中HCMV和EBV片段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姜红;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的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高碧云;EB病毒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陈小芳;甜茶护齿含片对抑制变形链球菌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儿童龋损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7年02期

2 史俊南;龋损、龋蚀、龋坏、龋变、龋患[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年12期

3 赵滨;;两种充填材料治疗恒磨牙龋损的临床比较[J];西部医学;2007年03期

4 栾秀玲;秦艳利;毕良佳;张治国;;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5期

5 杨帆;;渗透技术对早期牙釉质龋损模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1年04期

6 王立华;;牙体大面积龋损的修复[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6期

7 王立华;;牙体大面积龋损的修复[J];中外医疗;2013年14期

8 ;简摘[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3期

9 刘昭慧;5岁儿童龋损与相关家庭因素[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05期

10 王引顺;张赟;;“三明治”技术修复前牙龋损52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宏;方碧松;侯晓玫;杨东梅;蔡爽;陈薇;;相邻后牙邻面龋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海华;龋病相关微生物及龋损组织自体荧光表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辉;渗透树脂对人工龋损显微硬度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飞;牙齿组织光热动态特性与PTR检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何美英;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牙合)面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马莹莹;不同功率对HMME-PDT防龋效果及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相关作者

>王飞 >朱海华

>何美英 >邓辉

>马莹莹

渗透树脂对人工龋损显微硬度的实验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牙齿组织光热动态特性与PTR检测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3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