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7 12:44

  本文关键词: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军医大学》 2012年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

李向杰  

【摘要】:背景和目的: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和最佳选择,而能否正确认识根管解剖形态是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工作中根管形态的观察还主要依靠X线影像,当牙根表面形态变异,如出现凹陷,沟裂,分叉等可能影响根管形态的影像学观察;同时由于根管形态变异较多,多根管影像重叠难以分辨,容易遗漏根管。而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因此,熟悉和掌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特点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显微CT技术对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和分析其根管解剖特点,以便更深入准确的了解该牙的解剖形态和牙根组织内外结构的关系,为临床牙体治疗和修复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1.收集西南地区2009年1月~2010年6月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15颗,其中15颗无年龄信息。将离体牙表面软组织和牙石清除干净后放入有编号的小瓶中备用。 2.挑选有患者年龄信息的10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观察每颗牙是否存在根面沟。然后拍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片(RVG),记录RVG影像图片。以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为依据,将不能归为该类型的定为其他类型(Ⅸ型)。由一位经过读片培训的口腔医师对RVG影像读片,获得每颗牙齿根管类型。 3.将上述100颗离体牙包埋好放置于固定器内,使用显微CT从牙尖到根尖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运用Mimics10.01软件分割出每颗牙并三维重建,获得每颗牙的三维图像。由同一口腔医师对显微CT影像读片,获得每颗牙齿根管类型,再与RVG影像的根管分型结果比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将收集的15颗无年龄信息离体牙同样运用上述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共获得115颗离体牙显微CT三维图像。在Mimics10.01软件下分析每颗离体牙的三维图像,系统研究根管解剖结构,观察根管口形态、根尖孔位置和数目、侧副根管、根管交通、根尖三角等细微结构。从不同方向观察每颗离体牙的三维图像,以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为依据进行分类,将不能归为该类型的确定为其他型,根据本实验结果并将其他型进一步细化为1-2-3型,1-3型,1-3-2型。然后对显微CT影像读片,获得每颗牙齿根管类型。 5.从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影像读片结果中,提取2张X线片均显示单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然后根据数字化成像系统测量软件排除根管与牙长轴角度大于20°的牙标本,共挑取下颌第一前磨牙标本58颗。 6.将5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按年龄分为3组:低年龄组(33颗)、中年龄组(15颗)和高年龄组(10颗)。再将每颗牙根平均分为3段:根尖段、根中段和根颈段,采用Mimics10.01软件在横切面图像上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再计算根管3段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根管锥度。比较3组年龄段的根管直径差异,根管锥度差异。 7.从实验4获得根管分类为Ⅴ型(1-2型)的样本26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牙齿的全长,然后使用Mimics10.01软件将26颗牙的三维透视图保存为舌面和近中面BMP格式,再运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BMP格式的三维透视图中的牙齿全长、舌根管口位置垂直于牙长轴点到根尖距离,根尖到釉牙骨质界距离。分析舌面和近中面观测的舌根管口位置的差异,并测量分析舌根管与主根管夹角,舌根管弯曲度。同样分析舌面和近中面观测的舌根管角度差异。 结果: 1.显微CT和数字成像系统法观察同时发现单根管为63%,而2种方法均诊断多根管为25%。显微CT与RVG影像对根管分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0.541,为中度一致。10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有29颗牙(29%)出现根面沟,主要分布于近中根面(25/29),显微CT影像发现含根面沟的牙中2个或2个以上根管24颗(82.8%)。结合显微CT三维图和三维透视图信息,发现RVG影像将3颗牙的近中根面沟误诊为根管结构。 2.通过显微CT对115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性研究中发现,根管口为椭圆形84.3%(97/115),长椭圆形7%(8/115),“8”字形7%(8/115),三角形1.7%(2/115)。根尖孔大多数位于根侧77%(89/115),其中50.4%(58/115)的牙齿为单根尖孔,28.7%(33/115)为双根尖孔,14.8%(17/115)出现3个根尖孔,6.1%(7/115)出现4个根尖孔。含有副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5.7%(41/115),副根管大多位于根尖1/3(92.7%,38/41)余下3颗牙标本位于根中1/3。其中含1个副根管87.8%(36/41),2个副根管9.8%(4/41),4个副根管2.4%(1/41)。根尖三角仅仅占总样本6.1%(7/115)。根管交通仅有4颗牙,1颗位于根中1/3,3颗位于根尖1/3。袢形根管有8颗牙,3颗位于根中1/3,5颗位于根尖1/3。根管峡位于根中或根尖1/3各1颗。 3.以Vertucci根管类型为标准,115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中,显微CT分型为,Ⅰ型(1-1):65.2%(75/115),Ⅲ型(1-2-1):2.6%(3/115),Ⅴ型(1-2):22.6%(26/115),Ⅶ型(1-2-1-2):0.9%(1/115),其他型中1-3-2型:2.6%(3/115),1-3型:5.2%(6/115),1-2-3型:0.9%(1/115)。 4.颊舌向4个横切面中,除根尖孔外,同水平面3个年龄组根管直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年龄组直径最大;而近远中向主要在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间有差异(P0.05)。颊舌向3段,低年龄组的根管锥度分别与中高2年龄组间有差异(P0.05),中高年龄组之间的根管锥度无统计学差异;近远中向也主要在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间有差异(P0.05)。 5. Ⅴ型(1-2)下颌第一前磨牙,从舌侧面和近中面观测舌根管口位置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侧面观测81%(21/26)位于牙齿的中1/3,剩余19%(5/26)位于牙齿的根1/3,即38%(10/26)位于牙根的上1/3,剩下62%(16/26)位于牙根的中1/3;近中面观测69%(18/26)位于牙齿的中1/3,余下31%(8/26)位于牙齿的根1/3,即27%(7/26)位于牙根的上1/3,剩下73%(19/26)位于牙根的中1/3。 6.舌侧面和近中面观测的舌根管与主根管角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舌侧面观测均值8.31°,近中面却高达33.54°;舌侧发现舌根管弯曲度为直根或轻度弯曲92%(24/26),,而近中面显示重度弯曲77%(20/26)。舌侧面观测均值11.31°,近中面为26.66°,2个方向观测舌根管弯曲度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显微CT影像能清晰地显示根管形态;颊舌向和近远中向RVG影像相结合大致能判读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类型,但分辨复杂根管准确性较差,易将近中根面沟误判为根管。 2.西南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复杂,侧副根管,管间交通,多根管率较高。含根面沟样本可能与多根管和C形根管有关。 3.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显微CT横切面中,根管形状复杂多样。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一横切面根管管径逐渐缩窄,而根尖孔却变化不大,牙根中段颊舌向根管直径增龄性变化明显。在颊舌向,不同年龄组根管原始锥度变化较大,而近远中向变化较小,临床上应根据近远中向根管原始锥度选择。近远中向低中年龄组(13~45岁)3段根管锥度在趋近0.07,建议选择0.07的锥度预备。 4. Ⅴ型(1-2)下颌第一前磨牙舌根管口主要位于距根尖5~12毫米;舌根管与主根管角度较大,从颊舌向观测容易丢失Ⅴ型下颌第一前磨牙舌根管,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1.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林;韩怡;;第一恒磨牙根尖区根管自然锥度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2 陶小玲;彭彬;边专;樊明文;;400颗上颌前牙根管弯曲情况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林正梅;方溢云;凌均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4 潘莉;章润贞;李颂;;13~23岁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锥度的初步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5 葛久禹,王铁梅,韩方凯,陈君;牙科数字成像系统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9年01期

6 方溢云;林正梅;;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7 廖骞;韩俊力;徐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形态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1年05期

8 崔恺,汪平,张明礼,袁渝萍,范继红,王宇;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和牙根情况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9 吴友农,岳保利;1769个恒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10 王旭;牙髓组织的增龄性变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俊,陈治文,石莹;绿芦笋提取液抑制肿瘤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4期

2 李国春,黄煌;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3 王立飞;DyractAP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许小平;秩和比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项青云;卫生统计学假设检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刘文华;张琴;孙玉花;施仲赋;;秩和比法在高校医学期刊综合考评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周涛;桂友顺;陈根述;吴义芳;;我院临产妇女凝血检测参考值调查[J];安徽医药;2008年09期

8 王欣;刘婧;汪克明;;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马涌;胡吴斌;汪克明;;针刺内关、神门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旁核区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贤相;吴克里;杨金奎;王胜利;王学明;;安庆市1990~2000年卫生事业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J];安庆医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磊;胡玲;宋小鸽;唐照亮;何璐;蔡荣林;郝峰;;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跖关节细胞因子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郭志武;;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的方法及SAS实现[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潘春柳;刘畅;;2003~2004年贵阳市云岩区自建集中式供水水质分析[A];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窦钟琦;;极固宁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5 林永峰;;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控烟心理干预研究[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封苏琴;;一致性检验方法介绍[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7 胡玲;何璐;蔡荣林;龙迪和;吴子建;;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效应的比较研究[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蔡荣林;胡玲;汪克明;吴子建;陈业农;龙迪和;何璐;刘婧;周逸平;;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效应比较[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子建;蔡荣林;龙迪和;何璐;胡玲;;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影响[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曹健;周美启;吴生兵;汪克明;周逸平;王月兰;陈业农;;针刺对CCS大鼠颈交感神经节NET mRNA和心肌β1-AR mRNA表达的影响[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之琪;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邱红燕;长效避孕节育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张华;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变动流入的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状况综合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4 韩建军;IL-24与endostatin双基因联合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曹俊山;上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评价与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郭滇华;博弈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机构政府投入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石建党;普通棉耳狨猴死亡病毒病因及与人群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秦江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朱彩蓉;糖尿病治疗效果的药物经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刚;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波;南京地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崔翠;成人牙科焦虑症流行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唐丽;统计数据异常值诊断方法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赵云海;我国农村卫生室的定位与发展困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俊;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的体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韩莎;饮水型氟骨症非骨相特征的分析及早期判别模型的建立[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艳平;四种方法充填13~23岁人群单根管前磨牙效果的体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邱延菊;两种常用牙体充填材料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步江;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雪冰;吕培军;;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CT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01期

2 文玲英,陆先韫,王志良,马福成;牙髓组织增龄变化的组织学定量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3 黄定明;高小洁;谭红;周学东;;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与根管治疗难度的相关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4 张文,彭彬,陈智,边专,樊明文;487颗下颌前牙根管的弯曲情况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5年01期

5 柳雯;杨柳;许晓芳;李颂;;显微CT与体视显微镜测量根管锥度的体外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5期

6 顾永春,皮昕;3803个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7 崔恺,汪平,王宇,杨亚宁,范继红;离体下颌前磨牙根管及牙根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8 方溢云;林正梅;;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9 姚士林,夏东彬,牛志清;浅谈牙片数字化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原医刊;2004年10期

10 葛剑平;周玥;曹立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久成;;采用计数影像处理技术研究根管的形态[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8年05期

2 刘明亮;方凯;张一兵;;连续横截离体牙对C形根管形态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6期

3 顾永春;;什么是“连续锥度”的根管形态[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09期

4 梁睿贞,吴友农;根管形态研究方法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年11期

5 黄定明;郝玉庆;罗世高;贾刘合;周学东;;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形态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6 张栋华;吴大明;吴友农;葛兵;;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吴友农;史俊南;;根管形态的复杂性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1期

8 杨婕,朱玲;上颌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形态与定位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9 程晓莉;翁雨来;;42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8年05期

10 王瑶;惠曦;黄定明;;上颌第二磨牙弯曲单根单根管1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茹;王虎;田媛媛;喻譞;胡涛;P.M.H.Dummer;;利用CBCT评估中国人下颌磨牙根管形态[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新梅;夏凌云;杨国彪;;手用ProTaper在预备S形模拟根管中成形效果的比较[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周振;任燕;赵守亮;王福永;夏红智;;藏族第三磨牙牙根形态和透明牙根管形态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喻譞;张茹;田媛媛;王虎;胡涛;;中国西部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孙书昱;;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形态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吴大明;吴友农;;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因素对根管治疗术难度的影响[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胡明;吴大明;吴友农;;牙科数字成像系统判断根管类型的一致性检验[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邓蔓菁;李向杰;刘娜;刘宁;安建平;;西南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CT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吴大明;吴友农;朱庆萍;刘卫红;;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的研究[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岳保利;;牙根形态及其根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俊;垂直加压充填技术临床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何俐;C形根管系统的预备及临床治疗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闫萍;MTA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邦莲;陕西地区出土3000年前人牙齿根管形态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廖元元;锥形束CT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文;下颌前牙根管的形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方冬冬;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根管系统解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翁希里;关中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李向杰;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张春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根管形态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8 吴大明;年轻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学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9 程然;微焦点CT和有限元法评价根管预备效果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娟娟;山东地区汉族人上颌第二前磨牙髓腔形态及根管情况的锥束CT观察[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