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受植区预备及不同植骨块对骨增量效果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2:11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块及牙槽骨受植区不同预备方式对牙槽骨骨增量效果的影响的差别,以期为探索预防植骨后吸收的措施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方法:4只实验狗共16处颊侧牙槽骨受植区分为4组,每组4处受植区。对照组受植区常规钻孔预备,在其外侧植入皮质-松质骨骨块。实验一组受植区去皮质骨预备,植入皮质-松质骨骨块。实验二组受植区钻孔,植入带骨膜的皮质-松质骨骨块。实验三组受植区去皮质骨预备,植入带骨膜的皮质-松质骨骨块。动物分别于术后8周和12周时分两期处死,每次2只共8处植骨区,每组2处,保证此2处植骨区在手术时分别设计在同一只动物的上颌和下颌。供骨区为自体髂骨。通过标本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评价植骨吸收及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4只实验狗均存活,髂骨及口内伤口均正常愈合,无感染、裂开等并发症。术后8周标本显示对照组与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粗糙不平,有点蚀样骨陷窝,部分区域有小面积骨吸收。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移植骨块的骨块表面平滑光整,未见点蚀样骨陷窝及骨吸收区。术后12周时标本显示对照组移植骨块大部分(上颌)或全部(下颌)吸收。实验一组移植骨块与受植区骨组织实现良好的整合,无明显分界,植骨块表面大部分区域吸收塌陷,形态不规则。实验二组移植骨块的骨块部分(上颌)或大部分(下颌)吸收。实验三组移植骨块的骨块表面形态完好,表面光整,未见骨陷窝及骨吸收区。术后8周组织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一组移植骨表面有骨吸收陷窝;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移植骨块表面连续完整,仅个别骨吸收陷窝见于下颌植骨块。术后12周时对照组和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有广泛的骨吸收陷窝,边缘粗糙不规则;实验二组吸收陷窝较少,其中在下颌者可见植骨块与受植区有结缔组织层;实验三组植骨块表面连续光整,未见骨吸收陷窝。12周时植骨界面愈合良好。 结论:与传统的皮质-松质骨骨块移植相比,牙槽骨骨增量时带骨膜的皮质-松质骨骨块移植后骨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上颌牙槽骨植骨后骨吸收率较下颌牙槽骨低。植骨区去皮质骨预备可以减少移植骨吸收。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83
【部分图文】:
8周后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粗糙不
8周后实验三组移植骨块表面平滑
图3受植区去皮质骨预备图4未去皮质骨组植骨块以钦螺钉固定图58周后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粗糙不平,有点蚀样骨吸收陷窝(箭头)图68周后实验三组移植骨块表面平滑光整(宽箭头),骨膜长入周围骨缝内(窄箭头)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2359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83
【部分图文】:
8周后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粗糙不
8周后实验三组移植骨块表面平滑
图3受植区去皮质骨预备图4未去皮质骨组植骨块以钦螺钉固定图58周后实验一组植骨块表面粗糙不平,有点蚀样骨吸收陷窝(箭头)图68周后实验三组移植骨块表面平滑光整(宽箭头),骨膜长入周围骨缝内(窄箭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延峰;刘筱菁;陆平;周晓南;归来;;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贴附植骨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2 万小龙,谭建伟,利云峰,唐尧,辛志强,张薇,黄海定,苏小茹;骨膜游离移植修复犬股骨颈骨折[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年04期
3 姚忠军,何明武,严永祥,王平年,胡军;外固定器固定结合骨膜骨瓣转移治疗尺骨不连接[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4 陈振光;;带血管蒂骨及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不连和肱骨缺损的现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5 李隆慧,陈新良,韩国华,岳洪,郑良国,丁明;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位修复中青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892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9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