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闭锁(牙合)患者在正畸矫治过程中肌电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0:28
  目的:探讨闭锁(?)病人在治疗前、打开咬合维持4-6周后及治疗基本结束时两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姿势位(MPP)及最大自主紧咬位(MVC)时肌电活动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在纳入研究时与正常人群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对其肌电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上闭锁(?)病例的矫治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方法:1.实验组17例患者均选自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0~36岁,中位数为28岁。实验组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打开咬合维持4-6周后及矫治基本结束时分别进行肌电检测,采用肌电仪检测受试者左右两侧TA、MM及SCM在MPP及MVC时的肌电值,并记录肌电图。2.对照组11例,均为山东大学口腔专业的在校学生;男5例,女6例;年龄19~26岁,中位数为23岁。对照组在纳入研究时进行肌电测试,采用肌电仪分别检测受试者左右两侧TA、MM及SCM在MPP及MVC时的肌电值,记录肌电图,其结果作为对照。3.在受试者纳入研究时,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名受试者,由另一位有肌电测试经验的医生对受试者进行肌电...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语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颌前突患者胸锁乳突肌和咀嚼肌的肌电研究[J]. 李波,卢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02)
[2]深覆矫治过程中平面导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的肌电图研究[J]. 徐建光,王旭霞,任旭升,张君,李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9(03)
[3]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年轻女性嚼肌超声厚度及肌电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英文)[J]. 李海涛,崔传江,卢恕来,何开云.  上海口腔医学. 2008(05)
[4]正常(牙合)者下颌运动时的肌电活动研究[J]. 李波,谭学新,马丽.  解剖科学进展. 2008(02)
[5]偏侧咀嚼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J]. 杨柳,邹德荣,江澜,张旻.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02)
[6]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疗效稳定性的因素[J]. 白玛德吉,李巍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04)
[7]正常者下颌运动的肌电活动研究[J]. 华咏梅,金蕾,孟秀英.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01)
[8]儿童及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颜面部肌肉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J]. 郭奕君,丁寅,聂敏媛.  中国美容医学. 2005(02)
[9]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病儿咀嚼运动时咬肌及颞肌前束的肌电特征[J]. 徐宏,陈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02)
[10]健康人下颌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电活动的研究[J]. 姜婷,杨朝晖,张震康,冯海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2(06)



本文编号:2900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900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