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上颌矢状扩弓的动物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00:04
  目的探讨矢状方向扩弓对生长发育期新西兰大白兔上颌骨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对照组7只。实验组动物全天戴用自制的上颌矢状扩弓矫治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为自然生长。扩弓2周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上颌组织,沿上颌骨矢状方向切片,行常规HE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本上腭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上颌骨腭部骨边缘成骨细胞增生活跃,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呈带状聚集,而对照组的上颌骨腭部可见骨边缘有不等量的成骨细胞和较为微弱的成骨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发育期的新西兰大白兔上颌矢状方向扩弓可引起前腭部骨改建及生长。 

【文章来源】:河北医药. 2015年05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上颌矢状扩弓的动物实验研究


动物模型1.2.2取材及标本处理:扩弓2周后,取上颌组织,包括切牙、腭板和腭中缝

实验组


扩弓均非常成功,肉眼便可看出前牙覆盖与对照组明显的差别。2.2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上颌骨腭部骨边缘成骨细胞增生活跃,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呈带状聚集,成骨细胞的下方有少量类骨质出现。同时部分区域出现破骨细胞,但成骨现象大于破骨,有新骨沉积,新生的骨组织骨小梁排列与加力方向一致;对照组的上颌骨腭部可见骨边缘有不等量的成骨细胞和较为微弱的成骨活动,偶见破骨细胞。加力14d后,骨细胞计数分析实验组骨细胞计数为(27.0±5.9)个,而对照组的骨细胞计数为(17.5±3.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3。图2实验组(HE×40)图3对照组(HE×40)3讨论本实验在传统矫治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自制的垂直开大曲加力代替镍钛螺璜,使矫治器体积更小且力量也较稳定,不易衰减。垂直开大曲是加力的关键装置,上颌矢状扩弓后,较之对照组,上颌骨局部发生明显变化,覆盖由治疗前平均2mm变为治疗后平均5mm,说明本实验能够良好地模拟临床改良合垫舌簧矫治器的加力过程。本研究应用HE染色的方法对上颌骨腭部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总体上直观地观察上颌骨腭部的改建过程。HE染色可清楚的显示骨质或类骨质的形成。高倍镜下可见新生骨由粗大的骨胶原纤维及骨基质、骨细胞构成。众所周知,在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anchez-Fernandez等[4]研究表明,骨改建过程实际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稳态被打破,前者作用大于后者即表现成骨,反之则表现为破骨。有研究表明,机械力可以打破成骨和破骨的稳态[5]。在活跃的骨形成区有明显的成层排列的成骨细胞,位于骨的表面,如骨的内、外表面、哈弗管的表面及骨小梁的表面。活跃的成骨细胞为立方形,胞质嗜碱性[6]。Gabbay等[7]

成骨细胞,骨细胞,上颌骨,矫治器


闯銮把栏哺怯攵哉兆槊飨缘?差别。2.2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上颌骨腭部骨边缘成骨细胞增生活跃,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呈带状聚集,成骨细胞的下方有少量类骨质出现。同时部分区域出现破骨细胞,但成骨现象大于破骨,有新骨沉积,新生的骨组织骨小梁排列与加力方向一致;对照组的上颌骨腭部可见骨边缘有不等量的成骨细胞和较为微弱的成骨活动,偶见破骨细胞。加力14d后,骨细胞计数分析实验组骨细胞计数为(27.0±5.9)个,而对照组的骨细胞计数为(17.5±3.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3。图2实验组(HE×40)图3对照组(HE×40)3讨论本实验在传统矫治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自制的垂直开大曲加力代替镍钛螺璜,使矫治器体积更小且力量也较稳定,不易衰减。垂直开大曲是加力的关键装置,上颌矢状扩弓后,较之对照组,上颌骨局部发生明显变化,覆盖由治疗前平均2mm变为治疗后平均5mm,说明本实验能够良好地模拟临床改良合垫舌簧矫治器的加力过程。本研究应用HE染色的方法对上颌骨腭部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总体上直观地观察上颌骨腭部的改建过程。HE染色可清楚的显示骨质或类骨质的形成。高倍镜下可见新生骨由粗大的骨胶原纤维及骨基质、骨细胞构成。众所周知,在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anchez-Fernandez等[4]研究表明,骨改建过程实际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稳态被打破,前者作用大于后者即表现成骨,反之则表现为破骨。有研究表明,机械力可以打破成骨和破骨的稳态[5]。在活跃的骨形成区有明显的成层排列的成骨细胞,位于骨的表面,如骨的内、外表面、哈弗管的表面及骨小梁的表面。活跃的成骨细胞为立方形,胞质嗜碱性[6]。Gabbay等[7]研究表明机械力对成骨细胞?


本文编号:2919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919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