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bFGF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对拔牙位点保存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3 19:47
目的:在拔牙后的骨重塑过程中,牙槽嵴的水平和垂直的改变不可避免,因此,拔牙后保存足够牙槽嵴软硬组织的量,对于避免复杂的后续治疗、获得美学效果、获得良好的传统或者种植修复效果以及延长预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文献和资料提出了大量治疗方法,用以减少或者避免拔牙后的组织丧失,但没有一种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牙槽窝内的骨替代品可作为周围细胞的支架,便于缺损周围细胞的渗透和迁移,同时起到维持拔牙窝空间的功能。屏障膜已确定可以减少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研究表明,位点保存的治疗中,屏障膜和填充材料的结合可以明显减少骨的吸收,但牙槽嵴仍被吸收,可能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具有诱导骨组织再生的潜能,对伤口愈合和上皮化起到重要调整作用,在组织再生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实验首次采用负载bFGF可吸收屏障膜覆盖拔牙窝,并结合骨移植材料进行位点保存,探究其对牙槽嵴的形态和组织学成分的作用效果,对临床选择位点保存技术具有指导意义。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选择4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远中根。实验共分为三组,A组空白组,拔牙窝内不植入任何材...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a)手术区域,双侧下颂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b)??进行牙半切,直达根分叉区;(c)翻瓣并拔除远中根:(d)根据随机分组原则,??
?一?▲irm??图1-1?(a)手术区域,双侧下颂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b)??进行牙半切,直达根分叉区;(c)翻瓣并拔除远中根:(d)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拔牙窝进行不同操作(A组:空白组,拔牙窝内不植入任何组织;B组:对照??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空白ADM膜;C组:实验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载bFGF的ADM膜);(e)严密缝合术区;(f)??多聚甲醛浸泡后的组织标本??(6)?CBCT?检测:??术后即刻及八周处死时,对比格犬双侧下颔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术区行CBCT断层扫描。层厚间距0.15mm,保存为医学图像通讯标准??DIC0M格式。以此方法描记所有二维图像后,利用mimics?17.0进行三维重建,??对牙槽窝颊舌向宽度、高度及牙槽嵴体积进行测量。??牙槽骨宽度(颊舌向)的测量
??图1-2用子测量CBCT图像宽度和骨高度的牙槽骨影像学标志。分别于牙槽嵴顶??和根尖水平做参考线。(a)测量牙槽崎顶下1mm,2mm,?3mm和5mm的骨宽??度(标注为1,2,?3,?5)?;?(b)分别与颊侧骨壁、舌侧骨壁及根尖位置做根尖??水平参考线的垂线,以此到牙槽嵴顶水平的长度作为颊侧(B)、舌侧(L)及??中央(M)的骨高度。??3、组织学观测??3.1硬组织切片:??(1)
本文编号:293425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a)手术区域,双侧下颂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b)??进行牙半切,直达根分叉区;(c)翻瓣并拔除远中根:(d)根据随机分组原则,??
?一?▲irm??图1-1?(a)手术区域,双侧下颂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b)??进行牙半切,直达根分叉区;(c)翻瓣并拔除远中根:(d)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拔牙窝进行不同操作(A组:空白组,拔牙窝内不植入任何组织;B组:对照??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空白ADM膜;C组:实验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载bFGF的ADM膜);(e)严密缝合术区;(f)??多聚甲醛浸泡后的组织标本??(6)?CBCT?检测:??术后即刻及八周处死时,对比格犬双侧下颔第二、第三、第四前磨牙(P2,??P3,?P4)术区行CBCT断层扫描。层厚间距0.15mm,保存为医学图像通讯标准??DIC0M格式。以此方法描记所有二维图像后,利用mimics?17.0进行三维重建,??对牙槽窝颊舌向宽度、高度及牙槽嵴体积进行测量。??牙槽骨宽度(颊舌向)的测量
??图1-2用子测量CBCT图像宽度和骨高度的牙槽骨影像学标志。分别于牙槽嵴顶??和根尖水平做参考线。(a)测量牙槽崎顶下1mm,2mm,?3mm和5mm的骨宽??度(标注为1,2,?3,?5)?;?(b)分别与颊侧骨壁、舌侧骨壁及根尖位置做根尖??水平参考线的垂线,以此到牙槽嵴顶水平的长度作为颊侧(B)、舌侧(L)及??中央(M)的骨高度。??3、组织学观测??3.1硬组织切片:??(1)
本文编号:2934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93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