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肥大的相关测量与截骨面积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22:29
目的:了解下颌角相关骨性测量,探求对面部结构特征影响密切的结构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截骨线的选择和截骨大小与各骨性侧量数据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根据Kamashi截骨线设计方法行下颌角截骨术截骨的31名女性患者,所拍摄头部CT、三维重建后测量的相关数据值(头长、头宽、面中宽、下颌角、下颌夹角、下颌宽),用直尺测量截除的骨块数据,并计算出相应面积,采用线性回归相关性检验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及截骨面积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下颌角肥大患者的各项术前数值为((?)±S)185.26±8.45mm、144.85±7.11mm、133.95±7.79mm、107.19±5.41°、61.36±7.29°、103.34±6.65mm,下颌角截骨面积为592.00±106.31mm2。其中,女性下颌角截骨术的截骨面积与下颌角度、下颌宽度及下颌夹角度数具有相关性;女性下颌角截骨面积与下颌夹角、下颌宽呈正相关,下颌宽越宽,相应截骨面积越大(r=0.6608,p<0.01);下颌夹角的度数越大,所截取的骨面积也越大(r=0.605,p<0.01);女性下颌角截骨面积与下颌角度呈...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T三维重建图及测量
使其两侧对称,按同样的方法可以构建出模型的内表面,继而构建下领骨的实体模型。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得到的模型文件转成STL格式直接进行快速原型制作。2.2.1.3测t标准其中头长为眉间中点到后枕的直线距离;头宽为左右侧头点间距;面中宽为颧突间距;面下宽为下领角间距(下领宽);下领夹角(颇下点与左右下领角点之间的夹角)反映出下领骨底面的结构特征。2.2.2截骨线设计患者行下领角截骨术中根据Kamashi截骨线设计方法截骨,一般情况下,根据Kajnashi截骨线设计方法,下领骨升支前缘的垂线与咬合平面的平等线与下领骨下缘及升支后缘交点的连线为安全截骨线〔5〕(如图4)。
2.2.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经鼻腔插管吸入麻醉。常规局部注射0.25多卡因副肾上腺素混合液(1:200,000)。切口起自口内下领骨升支下前缘的外沿前庭沟外侧勃膜向前延伸至下领第1双尖牙,切透豁骨膜,采用“脱套”技术骨膜下剥离,充分显露下领骨升支的中下部、下领角和下领骨体。妥善保护下槽神经血管束、颊神经。下领角截骨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用小圆钻做截骨标记,再用长柄圆钻和摆锯做一弧形截骨线,截透下领角外板和内板。尚存的部分骨性连接用弯骨凿凿分离内侧的翼内肌附丽,将下领角完整取出。取出的下领角近似三角形,用直测出所取骨块的下领体的底和高长度,计算出所去骨块的三角形面积为:S二1/2底X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族人下颌角相关测量与下颌角肥大诊断标准分析[J]. 周智,柳大烈,牟飙,刘志刚,杜本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07)
[2]年轻化面部轮廓改型术[J]. 陈小平,宋建良,史颂民,谭晓燕,孙豪,林金德,宋震坤,沈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06)
[3]杭州地区美貌女性面型测定与分析[J]. 陈小平,宋建良,孙豪,范希玲,朱云山,金珏,焦亚平,韩斐,冯玉富.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03)
[4]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J]. 闫炳智,董福生,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02)
[5]下颌截骨整体塑形术[J]. 陈育哲,王侠,秦荣生,朱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01)
[6]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 黄绿萍,归来,张智勇,滕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3(05)
[7]与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相关的下颌骨测量[J]. 徐永成,原林,马晓光.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05)
[8]咬肌、翼内肌与下颌角肥大的相关性研究[J]. 徐永成,原林,李建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05)
[9]干细胞原位培植四维抗衰老美容整形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不同年龄组面部软组织厚度变化[J]. 陈忠存,杨加峰,顾永进,常晓静,陈惠惠,陈倩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2(03)
[10]双侧下颌角突出合并小颏畸形的治疗[J]. 张智勇,归来,滕利,侯全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04)
本文编号:2967517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T三维重建图及测量
使其两侧对称,按同样的方法可以构建出模型的内表面,继而构建下领骨的实体模型。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得到的模型文件转成STL格式直接进行快速原型制作。2.2.1.3测t标准其中头长为眉间中点到后枕的直线距离;头宽为左右侧头点间距;面中宽为颧突间距;面下宽为下领角间距(下领宽);下领夹角(颇下点与左右下领角点之间的夹角)反映出下领骨底面的结构特征。2.2.2截骨线设计患者行下领角截骨术中根据Kamashi截骨线设计方法截骨,一般情况下,根据Kajnashi截骨线设计方法,下领骨升支前缘的垂线与咬合平面的平等线与下领骨下缘及升支后缘交点的连线为安全截骨线〔5〕(如图4)。
2.2.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经鼻腔插管吸入麻醉。常规局部注射0.25多卡因副肾上腺素混合液(1:200,000)。切口起自口内下领骨升支下前缘的外沿前庭沟外侧勃膜向前延伸至下领第1双尖牙,切透豁骨膜,采用“脱套”技术骨膜下剥离,充分显露下领骨升支的中下部、下领角和下领骨体。妥善保护下槽神经血管束、颊神经。下领角截骨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用小圆钻做截骨标记,再用长柄圆钻和摆锯做一弧形截骨线,截透下领角外板和内板。尚存的部分骨性连接用弯骨凿凿分离内侧的翼内肌附丽,将下领角完整取出。取出的下领角近似三角形,用直测出所取骨块的下领体的底和高长度,计算出所去骨块的三角形面积为:S二1/2底X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族人下颌角相关测量与下颌角肥大诊断标准分析[J]. 周智,柳大烈,牟飙,刘志刚,杜本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07)
[2]年轻化面部轮廓改型术[J]. 陈小平,宋建良,史颂民,谭晓燕,孙豪,林金德,宋震坤,沈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06)
[3]杭州地区美貌女性面型测定与分析[J]. 陈小平,宋建良,孙豪,范希玲,朱云山,金珏,焦亚平,韩斐,冯玉富.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03)
[4]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J]. 闫炳智,董福生,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02)
[5]下颌截骨整体塑形术[J]. 陈育哲,王侠,秦荣生,朱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01)
[6]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 黄绿萍,归来,张智勇,滕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3(05)
[7]与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相关的下颌骨测量[J]. 徐永成,原林,马晓光.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05)
[8]咬肌、翼内肌与下颌角肥大的相关性研究[J]. 徐永成,原林,李建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05)
[9]干细胞原位培植四维抗衰老美容整形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不同年龄组面部软组织厚度变化[J]. 陈忠存,杨加峰,顾永进,常晓静,陈惠惠,陈倩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2(03)
[10]双侧下颌角突出合并小颏畸形的治疗[J]. 张智勇,归来,滕利,侯全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04)
本文编号:2967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96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