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修复后牙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2-09-27 19:32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式用于后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治的后牙楔状缺损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34颗牙)、B组30例(35颗牙),C组30例(37颗牙)。A组:给予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B组:给予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治疗;C组:给予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治疗。观察患者修复后1年时的患牙咀嚼功能满意度、颜色匹配满意度、牙龈边缘着色满意度、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三组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度、颜色匹配满意度及牙龈边缘着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修复后患牙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及牙周附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三组患者患牙修复后继发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桩核折断或核冠损坏发生率B组高于C组(P=0.039),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三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复合树脂、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后牙楔状缺损,均可达到良好治疗目的,但是修复后...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比较:
2.2 三组患者修复后患牙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及牙周附着水平比较:
2.3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后并发症比较:
2.4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的研究进展[J]. 马宏伟,王津惠,刘政君. 口腔医学. 2018(03)
[2]氧化锆桩核与金属桩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观察[J]. 王玉玮,李丁新,赵飞,齐宝明,高志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08)
[3]1990-2015年四川省口腔疾病的患病及伤残寿命损失情况分析[J]. 王卓,何君,季奎,李镒冲,曾新颖,王春晓,邓颖.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07)
[4]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比较[J]. 张青.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4)
[5]全瓷冠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张超. 中国处方药. 2017(03)
[6]纤维桩核冠和铸造金属桩核冠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印奇志. 安徽医药. 2017(01)
[7]口腔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孙巍巍,牛一山. 西部医学. 2017(02)
[8]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J]. 侯豫. 贵州医药. 2016(07)
[9]3种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牙5年临床效果评价[J]. 辛志强,梁锐英,杨春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10]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现状及进展[J]. 马雅静,李冰.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1)
本文编号:368148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比较:
2.2 三组患者修复后患牙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及牙周附着水平比较:
2.3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后并发症比较:
2.4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的研究进展[J]. 马宏伟,王津惠,刘政君. 口腔医学. 2018(03)
[2]氧化锆桩核与金属桩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观察[J]. 王玉玮,李丁新,赵飞,齐宝明,高志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08)
[3]1990-2015年四川省口腔疾病的患病及伤残寿命损失情况分析[J]. 王卓,何君,季奎,李镒冲,曾新颖,王春晓,邓颖.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07)
[4]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比较[J]. 张青.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4)
[5]全瓷冠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张超. 中国处方药. 2017(03)
[6]纤维桩核冠和铸造金属桩核冠在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印奇志. 安徽医药. 2017(01)
[7]口腔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孙巍巍,牛一山. 西部医学. 2017(02)
[8]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J]. 侯豫. 贵州医药. 2016(07)
[9]3种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牙5年临床效果评价[J]. 辛志强,梁锐英,杨春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10]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现状及进展[J]. 马雅静,李冰.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1)
本文编号:3681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6814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