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水溶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臭氧水溶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臭氧水溶液对常见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臭氧水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伴放线菌嗜血菌(H.a)ATCC29522、具核梭杆菌(F.n)ATCC10957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作用30、60、90、120 s的杀菌率,阳性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蒸馏水。实验样本在厌氧培养72 h后进行菌落计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臭氧水溶液对几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杀灭效果,且杀菌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P0.01)。对P.g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杀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臭氧水溶液对3种细菌杀灭作用的浓度影响因素β值均大于0.95,时间影响因素β值均小于0.11。结论:臭氧水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浓度依赖性杀灭效果。
【作者单位】: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科;
【关键词】: 臭氧 牙周可疑致病菌 杀菌作用
【分类号】:R781.4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克庄;臭氧水发生器[J];今日科技;1997年02期
2 郑伟;臭氧 新健康卫士[J];饮食科学;2001年08期
3 王华然;王尚;李昀桥;王福玉;李迎凯;尹静;;臭氧在水中的溶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年05期
4 惠觅宙;魏晨;郭清;;臭氧和臭氧水消炎杀菌在治疗人体伤口疾病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3年06期
5 魏兰芬,林军明,张峰,许激;臭氧水溶液杀菌效果实验室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1期
6 黄新宇,孙利群,董丽丽,宋铁;臭氧水溶液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1年01期
7 王芳,易滨,刘育京,李汉忠,胡松;蛋白胨对臭氧水杀菌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4期
8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臭氧[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2005年06期
9 吉艳霞;;臭氧用于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病人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年01期
10 崔森;白希尧;张波;马安成;李树成;;臭氧水消毒效果测定[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志俭;宋文阁;;医用臭氧与疼痛临床[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2 白敏兟;沈丽;韩慧;白希尧;;臭氧水溶液制取方法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邱静;方艳梅;;两种方法评价臭氧水杀菌效果的研究[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王素芹;“臭氧水”来者不善[N];中国信息报;2000年
2 鲁建云 汤宏勇;臭氧:良好的杀菌剂[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李健 屈弘 汪世民;气态臭氧能否取代农药[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4 张绍彬;赫尔曼高压臭氧的五大医用功能和八种治疗方法[N];健康报;2007年
5 江苏 催恩仲;活氧机制取臭氧水的多功能妙用[N];电子报;2006年
6 ;臭氧的广谱杀菌效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蓝电臭氧净水机 一机多能乐万家[N];科技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汤璇;臭氧处理医疗废水值得推广[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刘道安;用臭氧杀灭病原体[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宗玉;臭氧水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睿;医用臭氧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2 姜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应用臭氧水可行性的材料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媛;臭氧水溶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乔彩云;臭氧水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及其杀菌效果的研究与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云飞;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联合应用臭氧水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刘菲;臭氧水处理在牛肉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赵继;臭氧水对骨科感染性创面常见耐药菌灭菌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黄华军;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贾素慧;臭氧水溶液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蔡璇;臭氧/游离氯及其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病毒灭活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5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54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