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形态特征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维重建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形态特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氏Ⅱ类亚类 下颌骨偏斜 三维测量 锥形束CT 正畸治疗
【摘要】:目的:利用CBCT对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三维重建,来建立一套能够表现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特征的三维定位标准;用这套三维定位标准来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及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60名正畸治疗前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使用CBCT采集颅面Dicom数据,使用Mimics15.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取17对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硬组织标志点,运用直线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对两位正畸医生对这些标志点定位的准确性进行分析;选取60名正畸治疗结束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按照颈椎骨龄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生长发育高峰期组(男10人,女29人,平均年龄13.45±1.55岁),第二组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组(男4人,女17人,平均年龄21.35±6.25岁),对其正畸治疗前后采集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选取能够代表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形态的11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名观察者对左右侧关节内突最下点(ENPL、ENPR)在X轴上表现出定点的不一致性(rENPL=0.9375/bENPL=0.9643;rENPR=0.9424/bENPR=0.9824),而在Y轴及Z轴上表现出较好的定点一致性;左右侧颏顶点(Gn L、Gn R),右侧关节后突最下点(Po PR),左侧外耳道解剖耳点(Po L)在Z轴上表现出定点的不一致性,(rGn L=0.9658/bGn L=1.0544;rGn R=0.9869/bGn R=1.0514;rPo PR=0.9498/bPo PR=1.0328;rPo L=0.9637/bPo L=1.0548),而MPL、MPR、LPL、LPR、Co AL、Co AR、Co PL、Co PR、ATL、ATR、POPL、FRL、FRR、Co TL、Co TR、Ag L、Ag R、Ra L、Ra R、Rp L、Rp R、Go L、Go R、MNL、MNR、Gn L、Gn R、Fo L、Fo R、Po R点在X、Y、Z轴上表现出较好的定点一致性。(2)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女性与男性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性侧与远中侧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均无较大差异(P0.05)。(3)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女性患者治疗前中性侧的下颌支长度(P=0.023)和髁突全高(P=0.035)明显大于远中侧,而中性侧的关节窝前部宽度治疗前后均大于远中侧(P=0.015),其余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只有治疗前远中侧的关节窝长度大于中性侧(P=0.048),其余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长发育高峰期及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治疗前后中性侧与远中侧的下颌骨、髁突及关节窝等测量项目的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中性侧下颌支长度的变化与髁突全高的变化有相关性(P=0.021),并呈正相关(r=0.553),远中侧也出现相同的结果。(P=0.017,r=0.568)。结论:(1)实验所选的标志点在三维坐标系上的定位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可以为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的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2)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对称,可能大多为功能性与牙性的偏颌畸形;而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II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表现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骨性不对称;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治疗前后无骨性不对称畸形,而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患者正畸治疗后仍存在骨性不对称畸形,表明单纯的正畸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骨性不对称畸形,但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对其进行正畸治疗可能可以减少后期不对称畸形的发生。(3)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支长度的变化可能与髁突长度的变化有关,说明正畸治疗可能会通过改变咬合关系,重建咬合平衡,来使髁突进行改建,从而改善偏颌畸形。
【关键词】:安氏Ⅱ类亚类 下颌骨偏斜 三维测量 锥形束CT 正畸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2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前言12-14
- 第一部分: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形态结构的三维重建14-23
- 1.材料与方法14-17
- 2 结果17-21
- 3 讨论21-23
- 第二部分:三维重建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形态改变的研究23-32
- 1 材料与方法23-26
- 2 结果26-29
- 3 讨论29-32
- 全文总结32-33
- 参考文献33-39
- 文献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晨辉,徐小川;人体颞下颌关节盘抗力结构超微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0年04期
2 王学侠 ,徐宝琪;青少年正畸治疗前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的年龄和性别差异[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3 ;颞下颌关节外科国际研讨会及颞下颌关节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梁星峰,李祖富;调鉭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4年01期
5 张雷,霍永力,孙志干,王建华;弹性枢轴鉭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6 许跃,张志光,郑有华;突发性严重绞锁颞下颌关节的压力测量和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邓末宏;龙星;李健;蔡恒星;孟庆功;房维;;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8 艾晓武;汤涛;陈璐;;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临床研究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4期
9 王鸿玉;;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的复位[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07期
10 岳亚东;李素娟;陈艳丽;;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星;;颞下颌关节外科的进展[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奕;刘世森;林松杉;;主动咬合法复位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胡敏;;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胡敏;孙振宇;尹音;李冬霞;李传兵;田慧颖;;加速度负荷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志光;;颞下颌关节缺损修复与重建的应用进展[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全文;柳春明;宋慧锋;许明火;柴家科;刘灿;;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敏;;颞下颌关节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疾患[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傅开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对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判断和处理[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马文盛;;石家庄市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症状相关因素调查[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许跃;周雯燕;张志光;郑有华;;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颞下颌关节上腔流体三维运动仿真[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蒋天放 王刚;帕金森易误诊为颞下颌关节障碍[N];健康报;2013年
2 ;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家庭医生报;2004年
3 彭礼;值得注意的六大古怪症状[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睡觉磨牙是否蛔虫作怪[N];医药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雪芬;TLR4/PI3K信号通路在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炎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沈铭;1,25(OH)_2D缺乏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齐宏;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4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图像融合技术建立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5 陆金标;颞下颌关节盘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14年
6 付崇建;下颌和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和运动轨迹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许跃;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力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刘志明;人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化与疼痛的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付崇建;下颌和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和运动轨迹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10 张渊;量化的咬合接触与颞下颌关节应力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亭;PI3K/Akt信号通路在TNF-α诱导的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模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永辉;健康青年人颞下颌关节结构的MRI与CBCT测量分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虎;颞下颌关节弹响与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孙明旭;大张口状态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D];青岛大学;2015年
5 朗么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CBCT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5年
6 崔燕;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文霞;细胞松弛素B及单轴拉伸应力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李燕梅;山羊颞下颌关节盘及细胞自组装基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9 杨智惠;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姜林宏;p38 MAPK信号途径在颞下颌关节滑膜炎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1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55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