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恒牙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其牙周愈合的临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3:16

  本文关键词:恒牙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其牙周愈合的临床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撕脱性损伤 特征 牙再植 牙根吸收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摘要】:牙齿完全脱离牙槽窝的一类外伤叫做牙齿撕脱性损伤。撕脱性损伤多伴有牙髓和牙周膜的严重的损伤。表现为牙槽窝变得空虚并常伴有牙槽骨的骨折。由于撕脱性损伤牙齿再植治疗后牙根吸收率高,从而影响患牙的留存率。关于牙撕脱性损伤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如何保存完全脱位牙齿的牙周膜活性和对牙根表面进行处理中:比如使用蜂胶、牛奶、HBSS(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平衡溶液保存牙齿或再植时应用激光、釉基质蛋白、氟化物溶液等对脱位牙牙根表面进行处理,但均没有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近几年来,有学者尝试将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作为种子细胞添加至脱位牙的牙槽窝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以上均为动物实验或采用离体牙模型取得的结果,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都无法真实反映临床中牙撕脱性损伤的特征和问题。基于伦理和临床操作时间的限制,牙周膜干细胞至今未应用于临床牙撕脱性损伤的治疗中。为探究临床恒牙撕脱性损伤的特征,提高临床患牙的牙周愈合率。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恒牙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将我院急诊科2012—2014年2年来发生的完全脱位的恒牙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收集病人的ID号、年龄、性别、外伤牙位、牙根发育程度、脱位后再植时间、保存方法及软组织的受伤情况、牙根吸收情况、是否伴有牙槽骨骨折等资料。着重探究牙齿撕脱损伤的临床特征和对可能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进行分析。结论:牙齿脱出时间、根尖发育程度是影响患牙再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邻牙伴随伤和牙槽骨骨折与其牙根吸收无明显关联。临床中恒牙脱位时间过长且干燥保存是导致再植牙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及时救诊的意识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是解决牙齿再植后预后不佳的根本途径。第二部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撕脱性损伤患牙再植后牙周愈合的影响基于第一部分的结果,和前期课题组动物实验结果的指导。我们将患者自体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应用于临床延迟牙再植的治疗中。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将自愿参加试验的患者分为两组:复合自体PRF再植组和常规再植组。通过自我评分、临床检查和影像检查对两组患牙的牙周预后进行评价。结论:PRF能够缓解牙再植后的不适症状,明显促进再植牙牙周愈合。和常规组相比,PRF组能够明显减少患牙牙根位点吸收率。小结:通过临床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完全脱出患牙牙根发育程度,脱出时间是影响患牙预后的重要因素。牙齿长时间干燥后再置于生理溶液中无法取得理想的再植效果。证明牙周膜细胞的活性是影响撕脱性损伤患牙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患牙伴随其它牙齿及牙槽骨损伤需要延长固定时间,但与其牙根吸收无关。加大牙外伤宣传教育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是取得撕脱性损伤患牙理想预后的根本途径。应用自体PRF能够有效降低完全脱位再植牙牙根吸收率的发生,改善临床不适症状。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观察。
【关键词】:撕脱性损伤 特征 牙再植 牙根吸收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4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文献回顾12-22
  • 1. 撕脱性损伤流行病学现状12-13
  • 2. 牙撕脱性损伤预后及影响因素13-19
  • 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概况及应用19-22
  • 第一部分 恒牙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特征22-35
  • 1 材料22-24
  • 2 方法24-25
  • 3 结果25-31
  • 4 讨论31-35
  • 第二部分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撕脱性损伤患牙再植后牙周愈合的影响35-52
  • 1 试验设计类型35
  • 2 材料35
  • 3 方法35-43
  • 4 结果43-49
  • 5 讨论49-52
  • 小结52-54
  • 参考文献54-62
  • 附录62-77
  • 附录 1:(图 2-6)附15名患者CR片:62-66
  • 附录 2:66-67
  • 附录 3:典型临床病例67-77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本文编号:566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566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