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基于CBCT的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形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9:10

  本文关键词:基于CBCT的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形态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锥形束CT 即刻种植 骨壁 牙根


【摘要】: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种植成功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种植体在骨内长期生存,特别在上颌前牙美学区,人们更关心的是软组织和种植体美学形态的长久保持。临床观察到很多即刻种植后的病例发生软组织退缩,基台边缘暴露等问题,因此长期美学效果的稳定与维持,即美学并发症的预防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大量多中心研究分析后得出即刻种植失败主要受植体的直径、唇侧骨壁厚度和牙龈生物学类型的影响。目前,种植体颊侧的骨壁厚度和牙龈生物型是固定的,那么最终决定的因素就是种植体植入的三维位置。因此,获取上前牙区的骨壁厚度、牙与相应牙槽突的角度关系,将有助于上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方案的制定。之前有研究针对上中切牙的位置与上颌骨的关系进行了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agraphy,CBCT)的分析测量,但未对美学区所有上前牙进行研究。我们的实验对上颌前牙区进行整体测量比较,依据测量结果进行新的量化分类;此外,还针对每种分类提出了临床建议,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美学效果。本研究应用CBCT研究正常成人上前牙区的骨性解剖形态特点,测量上前牙唇、腭侧牙槽突骨壁厚度、牙与相应牙槽突的角度,依据即刻种植临床操作难度,将上颌前牙与牙槽突解剖关系进行分类。以期通过对上颌前牙与牙槽突解剖形态的深入研究,为美学区即刻种植的术前评估与术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颌前牙区牙槽突的解剖形态研究;第二部分为上颌前牙与牙槽突位置关系的研究。共筛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CBCT影像资料100例。第一部分:测量600颗上颌前牙唇、腭侧颈部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至牙槽嵴顶(alveolar bone crest,ABC)的距离,唇、腭侧牙槽突共6个部位的骨壁厚度,依据上述骨壁厚度的分布情况,提出上颌前牙区骨壁厚度分类法。第二部分:测量600颗上颌前牙牙长轴与牙槽突的角度,依据此角度分布情况,结合唇侧根尖区骨壁凹陷的发生几率,提出牙长轴方向分类法。结果:第一部分:1.唇、腭侧颈部CEJ至ABC的距离,在中切牙平均为1.92±0.86 mm、1.42±0.68 mm,侧切牙为1.89±0.91 mm、1.36±0.77 mm,尖牙为2.08±1.12 mm、1.54±0.88 mm。在不同牙位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唇侧此距离的平均值在50~59岁年龄组较19~29岁年龄组增加约1 mm。2.唇侧骨壁厚度在根中1/2处骨壁最薄,中切牙平均厚度为0.83±0.33 mm,侧切牙为0.58±0.40 mm,尖牙为0.67±0.41 mm。颈部CEJ下4 mm处骨壁次之,根尖处骨壁最厚。各牙位颈部CEJ下4 mm处和根中1/2处骨壁厚度于0.1~1.0 mm区间者分别为:66%,68%,53.5%;81%,91%,86%。3.腭侧骨壁厚度从颈部向根尖部逐渐增厚,根尖部骨壁在各牙位的平均厚度分别为7.76±1.44 mm、6.60±1.72 mm及9.81±2.65 mm,且≥6.0 mm者分别占81.0%、84.5%和82.5%。腭侧CEJ下4 mm处骨壁厚度分别为1.91±1.29mm、1.44±0.54 mm及1.48±0.59 mm,均主要分布在1.0~3.0 mm区间。根中1/2处骨壁均主要分布在2.0~3.0 mm区间。4.上颌前牙I、II、III类骨壁分别占85.5%、5.2%和9.3%,侧切牙区III类骨壁占21.5%,较尖牙(占5%)及中切牙(占1.5%)多见。第二部分:1.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的测量值未见负值,各牙位平均度数为17.32±6.31°,17.06±7.35°,19.52±6.28°。夹角均主要分布在10°~20°区间,其中尖牙有14.0%位于≥30°。2.牙长轴与牙槽突位置关系分别为A型11%、B型52%、C型37%,B型中30%存在唇侧根尖区骨壁凹陷,C型有77%存在根尖区骨壁隆起与较深的根尖上方骨壁凹陷。侧切牙的A型牙长轴方向占17.5%,较尖牙(7.0%)及中切牙(8.0%)多见。结论:1.上颌前牙唇腭侧颈部CEJ至ABC的距离随年龄有明显的增加。2.上颌前牙唇侧颈部CEJ下4 mm处及根中1/2处骨壁菲薄者占78.3%;腭侧骨壁向根方显著增厚,根尖处平均厚度达6 mm以上。3.在即刻种植,II类骨壁最为理想;I类骨壁最常见,通过调整种植方向及同期植骨效果佳;III类骨壁首选一期植骨及延期种植。4.上颌前牙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主要分布在10~20°间,角度越大发生唇侧根尖区凹陷的几率越高。5.在即刻种植,A型牙长轴方向的种植修复效果最佳,B、C型的植入除需参考牙槽突长轴方向外,需保护唇侧牙槽嵴顶菲薄的骨壁。
【关键词】:锥形束CT 即刻种植 骨壁 牙根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12
  • 前言12-16
  • 第一部分 上颌前牙区牙槽突的解剖形态研究16-43
  • 1 引言16
  • 2 资料与方法16-23
  • 2.1 研究对象16-17
  • 2.2 测量项目17-22
  • 2.3 统计处理22-23
  • 3 结果23-39
  • 3.1 可重复性检测23
  • 3.2 唇侧颈部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23-26
  • 3.3 腭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26-28
  • 3.4 唇侧骨壁厚度28-33
  • 3.5 腭侧骨壁厚度33-38
  • 3.6 骨壁厚度分类38-39
  • 4 讨论39-42
  • 4.1 上颌前牙颈部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39-40
  • 4.2 上颌前牙牙槽突骨壁厚度40-41
  • 4.3 上颌前牙牙槽突骨壁厚度与即刻种植41-42
  • 5 结论42-43
  • 第二部分 上颌前牙与牙槽突位置关系的研究43-56
  • 1 引言43-44
  • 2 资料与方法44-47
  • 2.1 研究对象44
  • 2.2 测量项目44-46
  • 2.3 统计处理46-47
  • 3 结果47-52
  • 3.1 可重复性检测47
  • 3.2 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47-49
  • 3.3 牙长轴方向分类49-50
  • 3.4 牙长轴方向分型50-51
  • 3.5 即刻种植风险评估51-52
  • 4 讨论52-55
  • 4.1 上颌前牙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52
  • 4.2 上颌前牙牙长轴方向与即刻种植52-53
  • 4.3 上颌前牙区解剖特点与即刻种植的风险评估53-55
  • 5 结论55-56
  • 全文小结56-57
  • 参考文献57-62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洪,吴萍,杨琴;青少年上颌前牙错位畸形的矫治[J];临床军医杂志;2000年03期

2 高翔;杨萍;赵云刚;;埋伏上颌前牙64例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乔毅风;吴征元;张思雄;;上颌前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3期

4 余立强,马亚青;上颌前牙小牙畸形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5 甘云娜,王忠义,沈丽娟,赵桂文,叶晓兰;西安市居民上颌前牙天然色度值的采集和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年08期

6 杨欣;翟敬云;;上颌前牙脱位再植成活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7 王岭枫;;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埋伏上颌前牙19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8 张志媛;辛海涛;寇亚莎;苗沛;吴玉禄;;外部激励对上颌前牙振动频率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9 雷畅;;上颌前牙修复的审美观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4期

10 刘祖东;;上颌前牙缺失锥形种植体在修复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印明;尚铭;;陈旧性上颌前牙断冠再接术38例疗效观察[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张志媛;辛海涛;寇亚莎;赵艳芳;;外部激励对上颌前牙振动频率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吴立鹏;刘艳杰;王建平;;水平力作用下上颌前牙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房伯君;所伟;;阻生埋伏上颌前牙的系列治疗[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宋宏伟;赵梅兰;刘晓晔;;上颌前牙的性别判别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汤楚华;施生根;师苏萌;李丹;;上颌前牙唇侧软组织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7 范高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治疗体会[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丽娇;上颌前牙固定修复病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康;牙龈诱导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D];青岛大学;2015年

3 刘慧凤;基于CBCT的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形态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张翼;上颌前牙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何国金;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病例分析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李雪燕;锥形束CT观测上颌前牙牙根形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周茜;上颌前牙牙周附着水平与振动频率相关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8 刘金;山东地区成人上颌前牙与牙槽骨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沈建伟;上颌前牙与前磨牙唇侧骨壁厚度的CBCT测量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顾近鸾;山东地区人上颌前牙解剖牙冠的宽长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8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618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