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观测及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观测及临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翼腭间隙 通道 CT影像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摘要】:背景翼腭间隙是面侧深区的一个骨性腔隙,通过9个自然通道与颅腔内、外相通,肿瘤等诸多病变可发生或侵犯此间隙,然后再沿翼腭间隙通道进一步蔓延。螺旋CT具有强大的三维重建功能,如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特别是螺旋CT对骨性结构的良好显示能力,使翼腭间隙通道及其周围结构在CT影像上能够完整地显示,其微细结构也能够较清晰显示。目的利用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翼腭间隙通道及其病变在CT影像上的位置、走行、长度、管径和开口的大小及变化,以及翼腭间隙通道与蝶窦等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等,为翼腭间隙及其周围区域病变相互蔓延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施行头面部螺旋CT扫描的成年人(18岁),无翼腭间隙及其通道病变者的正常影像100例和有病变且住院治疗者的异常影像100例。将被检查者的全部原始影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使用ADW 4.2重建软件的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重建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翼腭间隙通道及其病变的形态变化,利用三维重建工作站的软件系统,测量翼腭间隙通道及其病变的长度、管径及开口的大小等。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1.圆孔自前下向后上连通翼腭间隙与颅中窝,前、后口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47±0.74)mm、(3.18±0.58)mm、(4.06±0.85)mm,,前口直径与后口直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圆孔与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窦旁性、完全窦内型和部分窦内型,发生率分别为23%(46/200)、36%(72/200)、41%(82/200),三者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翼管自前向后连通翼腭间隙与破裂孔,前口、中部、后口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56±0.70) mm、(1.41±0.54) mm、(1.64±0.51) mm、(14.50±1.50) mm,前口、中部、后口直径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翼管与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窦底性、完全窦内型和部分窦内型,发生率分别为15%(30/200)、29%(58/200)、56%(112/200),三者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蝶腭孔自外侧向内侧连通翼腭间隙与鼻腔,前后、上下径分别为(6.35±1.71)mm、(5.27±1.24)mm,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蝶腭孔与鼻道的位置关系分为开口于上鼻道、中鼻道和上、中鼻道,发生率分别为67%(134/200)、4%(8/200)、29%(58/200),三者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眶下裂自后下向前上连通翼腭间隙与眶腔,长度、最大宽径、最小宽径分别为(28.16±1.03) mm、 (6.01±0.33) mm、(1.32±0.41) mm,最大宽径与最小宽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5.翼上颌裂自内侧向外侧连通翼腭间隙与颞下窝,前后径、上下径分别为(3.68±0.65) mm、 (22.96±2.12)mm,上下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腭大管和腭小管均自上向下连通翼腭间隙与口腔,腭大管的上口、中部、下口直径分别为(2.71±0.60) mm、(3.25±0.87) mm、(7.01±1.53) mm,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腭小管的上口、中部、下口直径分别为(0.91±0.30)mm、(0.95±0.33) mm、(1.31±0.57) mm,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腭大、小管的长度分别为(12.68±2.22) mm、(14.20±2.96) mm,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7.腭鞘管和犁鞘管均自前上向后下连通翼腭间隙与咽腔,腭鞘管、犁鞘管的长度分别为(11.17±0.35) mm、(11.38±0.54) mm,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腭鞘管的前口、中部、后口直径分别为(2.01±0.33)mm、(1.04±0.19) mm、(1.59±0.24) mm,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腭鞘管与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窦底性和部分窦内型,发生率分别为89%(178/200)、11%(22/200),两者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8.翼腭间隙受鼻咽癌侵犯的患者中,是否存在翼腭间隙通道的再次转移的生存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侵犯翼管、圆孔,使其狭窄与对管道无影响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建技术,直观、立体显示了翼腭间隙通道及其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是研究翼腭间隙及其周围结构病变相互蔓延的重要手段。2.翼腭间隙通道及其病变的CT三维重建观测,可以早期发现翼腭间隙及其周围结构的骨质变化,及时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翼腭间隙 通道 CT影像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2.2;R816.98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16
- 结果16-29
- 讨论29-38
- 小结38-39
- 附图39-53
- 参考文献53-57
- 综述:翼腭间隙及其通道的解剖学研究57-69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70-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付升旗;李炳宪;范锡印;刘恒兴;郭进学;王华;;翼腭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J];解剖学杂志;2006年06期
2 王华;苗莹莹;付升旗;范锡印;陶晶;邓晓慧;;翼腭间隙的断层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张凡;王烨;马天虹;;翼腭间隙的断层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04期
4 付升旗;范锡印;刘恒兴;郭进学;;翼腭间隙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06年03期
5 付升旗;苗莹莹;范锡印;王华;陶晶;郭进学;;翼腭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09年05期
6 余强,罗济程,王平仲,石慧敏,孙大熙;正常翼腭间隙的CT表现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1995年02期
7 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陶晶;王庆志;;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年06期
8 王平仲,余强,石慧敏,罗济程,孔大熙;口腔颌面部肿瘤侵犯翼腭间隙的CT检查和诊断[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升旗;范锡印;陶晶;;翼腭间隙通道的CT影像三维重建观测[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玲;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观测及临床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641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64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