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以提高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SCT平扫后立即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使用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动态分析模块获得肿瘤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强化峰值(PEI),并根据色阶分别获取相应的伪彩图。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手术病理学明确诊断。结果:1手术病理:19例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12例(其中2例因图像伪影明显不计入研究),腮腺癌1例(排除研究)。2MSCT灌注TDC特征:9例腺淋巴瘤呈"快进快退"型,1例呈"快进缓降"型,6例多形性腺瘤均呈"缓慢上升"型。3腺淋巴瘤的BV和PEI值均高于多形性腺瘤,而TTP值低于多形性腺瘤(P均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BV和PEI值在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97,而TTP值在两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分类号】:R739.87;R730.44
【正文快照】: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是腮腺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据报道两者分别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0%和10%,分列第1、2位,近年来相关研究认为后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1-2]。外科手术仍是腮腺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多形性腺瘤有恶变倾向且术后易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吕衍春;范卫君;沈静娴;肖鹏;;133例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J];癌症;2007年11期
2 邹文远;张自力;刘源源;李胜;石思李;许启仲;钞俊;;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年08期
3 刘婷;;低剂量多时相CT增强结合5min延迟技术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5期
4 陈建华;沈剑敏;盛亮;李军苗;;腮腺腺淋巴瘤的CT动态增强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年12期
5 程琦;许实成;房文亮;赵英明;曹东兴;李志来;胡燕明;;CT灌注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10期
6 Zhi-Feng Xu;Fang Yong;Tian Yu;Ying-Yu Chen;Qiang Gao;Tao Zhou;Ai-Zhen Pan;Ren-Hua Wu;;Different histological subtyp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strategy[J];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张雪林;张静;张兴华;;判别函数在腮腺肿瘤CT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年05期
2 彭珂文;贾飞鸽;古治梅;孙冰;沈比先;高慧;;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比较[J];广东医学;2012年16期
3 张丹;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4期
4 陈海雄;胡秋根;周正根;;MRI在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许开元;肖丹丹;江海涛;何祥发;张雪林;王彬;高芳琴;;多层螺旋CT在诊断甲状腺微灶癌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4年30期
6 赵金荣;;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5年01期
7 彭利伟;刘静;左春然;李亚东;;腮腺区包块诊断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2年02期
8 张胜;马壮;余志刚;朱郁文;;手术治疗腮腺肿瘤17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年16期
9 蓝鹏;云素珍;张凌;金武龙;崔彩荣;申铁兵;孟秀英;李琼;;腮腺良恶性肿瘤CT影像色度学定量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蓝鹏;云素珍;张凌;金武龙;崔彩荣;申铁兵;孟秀英;李琼;;腮腺恶性肿瘤CT影像色度学定量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涛;三氧化二砷抑制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哲虎;519例延边地区唾液腺肿瘤统计分析[D];延边大学;2013年
2 张丹;涎腺疾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博;141例腮腺恶性肿瘤的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洪哠;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对腮腺区肿块诊断及手术切口设计的应用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余韵;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刘欢欢;374例唾液腺肿瘤临床病例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叶丽娟;CT联合超声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榜昆,关玉宝,袁小平,李海刚;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癌症;2003年02期
2 元建鹏,梁碧玲,谢榜昆,宋振超,钟镜联;MRI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J];癌症;2003年05期
3 生晶,田建明,邢伟,张火俊,王敏杰,萧毅;多层螺旋CT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4 王华;段青;;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汪国余;陈再智;吴玉林;;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8年09期
6 兰勇;龙晚生;易兰;李伟;张朝桐;谭国强;钟向阳;;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年02期
7 蒋元文;李炳翠;孙国良;周宏伟;张云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0年05期
8 翁汝涟,张国志,冯力;腮腺腺淋巴瘤19例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1999年04期
9 沈山,张国志;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10 李恒国;梁久平;卢绍辉;史长征;;腮腺肿块的螺旋CT常规与灌注成像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绍辉;甲状腺结节的常规与灌注CT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宁;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年05期
2 梅乐;裴宇文;游全贵;;咽部腺淋巴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3期
3 王剑;倪道凤;高志强;李五一;亓放;;腺淋巴瘤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03期
4 周琛云;;腺淋巴瘤3例超声表现及文献复习[J];华西医学;2007年03期
5 崔春玲;陈颖;濮杰;韩伟;;乳腺淋巴瘤1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金美花;柳海月;高岩;;20例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36期
7 陈新明;苏倩倩;;54例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湖北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8 倪型灏;;腺淋巴瘤37例病理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1988年04期
9 倪型灏;;37例腺淋巴瘤病理形态分析[J];浙江肿瘤通讯;1988年04期
10 倪型灏;;腺淋巴瘤37例病理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丽葵;;右侧颌下腺腺淋巴瘤一例[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于焕欣;王亚兰;赵彩霞;袁晓荣;孟令茹;;原发乳腺淋巴瘤临床治疗结果分析[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3 马富成;;乳腺淋巴瘤的声像图表现分析[A];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傅旭辰;周任远;王伟;施国伟;;前列腺摘除术+化疗治疗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论坛——暨第二次全国男科青年学术会议201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汪超军;蒋鹏;;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2012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孟凡海;;麻风病人双侧多发性腺淋巴瘤[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7 陈敏;邱月芳;常才;;乳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及与病理对照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夏镇斌;夏缨;;双侧腮腺腺淋巴瘤(附8例报告)[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郑玮;郭辉;李安华;刘隆忠;韩峰;王建伟;周建华;;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诊断——附54例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鞠桂芝;于雷;刘永哲;孙世龙;杨湘山;武宁;;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与电离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中国放射医学教育五十年暨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建;外科治疗在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何倩;腺淋巴瘤内磷脂酰胆碱的分布与其代谢及病理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3 刘永哲;抑癌基因p16、Bcl11b及Ikaros与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颖;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在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09年
2 姜翠;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3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66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