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后牙的力学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0:25

  本文关键词: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后牙的力学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髓腔固位冠 抗折强度 有限元分析 肩台 剩余牙体组织


【摘要】:髓腔固位冠依靠髓腔获得固位,常用于牙体缺损患牙根管治疗后的修复。这种修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剩余牙体组织,有利于修复体和和剩余牙体组织的抗力。但是在髓腔固位冠基牙预备时需要磨除部分牙体组织以获得修复体的就位与固位,这就造成了剩余牙体组织抗力的减弱,产生固位形与抗力形的矛盾,如何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兼顾固位形与抗力形,始终是困扰临床修复医师的难题。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较活髓牙更容易发生折裂,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抗折性能对比传统桩核冠修复方式有无差异,目前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口腔力学相关研究方法对比髓腔固位冠与传统桩核冠修复下颌后牙抗折性能方面的差异,并探索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基牙预备优化设计方案,以期为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后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抗折强度试验比较髓腔固位冠修复与传统桩核冠修复下颌后牙抗折性能的差异,同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边缘设计、不同髓室壁厚度、不同髓室底厚度的下颌后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实验一:髓腔固位冠与传统桩核冠修复下颌后牙的抗折性能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修复下颌前磨牙和磨牙的抗折性能。方法:将30颗下颌前磨牙和30颗下颌磨牙随机分为三组:髓腔固位冠组、桩核冠组、天然牙对照组(n=10)。对冠修复组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和基牙预备,完成之后采用CAD/CAM技术制作e.max全瓷冠,随后对所有样本进行5000个周期的冷热循环。随后进行抗折强度加载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以及折裂模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下颌前磨牙,髓腔固位冠组、桩核冠修复组、天然牙组的折裂负荷值分别为479.05±180.56N,510.10±190.96N,997.10±166.25N,两种冠修复方式组的平均折裂负荷值要明显低于天然牙组(P0.010),但两种修复方式之间的抗折强度无显著差异(P=0.702);对于磨牙,髓腔固位冠组、桩核冠组、天然牙组的折裂负荷值分别为953.30±256.41N,725.15±205.51N,11 54.05±262.27N,桩核冠组与髓腔固位冠修复组(P=0.045)和天然牙组(P=0.001)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而髓腔固位冠修复组与天然牙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关于折裂模式,无论是下颌前磨牙还是下颌磨牙,髓腔固位冠和桩核冠修复组多发生不可修复性折裂模式,天然牙组多为可修复性折裂模式。结论:髓腔固位冠为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磨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修复选择。对于下颌前磨牙,髓腔固位冠没有表现出优于传统桩核冠修复方式的抗折性能。实验二:不同边缘设计形式的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后牙的应力分析研究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磨牙牙体缺损时,不同边缘设计对牙体组织和修复体所受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四种边缘形式(平面对接式边缘、直角肩台、135度肩台、凹面形边缘)的下颌前磨牙和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模型。加载点为牙齿长轴(?)面交点,力量大小为1 OON,方向为与牙齿长轴平行、与牙齿长轴成45。。计算分析四种边缘设计形式的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结果:①沿牙齿长轴方向加载,应力集中出现在前磨牙修复体和牙齿颈部的舌侧边缘:磨牙颈部的近中和远中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和直角肩台的颈部应力分布要比135度肩台和凹面形边缘的应力分布均匀。②施加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应力主要集中在前磨牙的颊侧边缘和磨牙的颊侧以及近中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较其他三种边缘形式的应力分布要更为均匀。牙齿和修复体的最大应力值均明显高于与牙齿长轴平行加载情况下的应力值。③无论施加与牙齿长轴平行还是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平面对接式边缘的牙齿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均最小,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要大于牙齿颈部的应力值。④平面对接式边缘牙釉质的应力水平高于牙本质。结论:髓腔固位冠修复采用平面对接式边缘和直角肩台优于其他边缘设计。实验三:不同髓室壁厚度对下颌后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影响研究目的:研究髓室壁厚度对下颌前磨牙和磨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四种髓室壁厚度(1.0mm、1.5mm、 2.0mm、2.5mm)的下颌前磨牙和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模型。加载点为牙齿长轴与(?)合面交点,力量大小为1 00N,方向为与牙齿长轴平行、与牙齿长轴成45。。计算不同加载条件下不同髓室壁厚度的牙体组织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沿牙齿长轴方向加载,下颌前磨牙髓室壁处的应力集中出现在舌侧,下颌磨牙的应力集中在近中和远中髓室壁。②施加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下颌前磨牙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颊侧髓室壁,下颌磨牙的应力集中出现在颊侧和近中髓室壁。③无论施加与牙齿长轴平行还是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髓室壁的应力值都是随着髓室壁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髓腔固位冠修复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剩余髓室壁牙体组织,其修复下颌前磨牙后的牙体组织应力值明显高于下颌磨牙。实验四:不同髓室底厚度对下颌磨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影响研究目的:研究髓室底厚度对下颌磨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髓室底厚度(0.5mm 1.0mm、1.5mm)的下颌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模型。加载点为牙齿长轴与牙合面交点,力量大小为100N,方向为与牙齿长轴平行、与牙齿长轴成45°。计算不同加载条件下不同髓室底厚度的牙体组织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沿牙齿长轴方向加载,应力集中在髓室底的近中和远中线角处;②施加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应力主要集中在髓室底的颊侧和舌侧区域;③无论施加与牙齿长轴平行还是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随着髓室底厚度的增加,髓室底处的应力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髓室底的厚度对髓腔固位冠修复后基牙髓室底部的应力分布影响不大。
【关键词】:髓腔固位冠 抗折强度 有限元分析 肩台 剩余牙体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5
  • 前言15-17
  • 实验一:髓腔固位冠与传统桩核冠修复下颌后牙的抗折性能的对比研究17-26
  • 1. 材料和方法17-21
  • 2. 结果21-24
  • 3. 讨论24-25
  • 4. 结论25-26
  • 实验二:不同边缘设计形式的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后牙的应力分析研究26-35
  • 1. 材料和方法26-29
  • 2. 结果29-32
  • 3. 讨论32-34
  • 4. 结论34-35
  • 实验三:不同髓室壁厚度对下颌后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影响研究35-39
  • 1. 材料和方法35-36
  • 2. 结果36-37
  • 3. 讨论37-38
  • 4. 结论38-39
  • 实验四:不同髓室底厚度对下颌磨牙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影响研究39-43
  • 1. 材料和方法39-40
  • 2. 结果40-41
  • 3. 讨论41-42
  • 4. 结论42-43
  • 全文小结43-44
  • 参考文献44-48
  • 综述48-55
  • 参考文献52-55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55-56
  • 致谢56


本文编号:721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721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