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设计要点及临床病例报告
本文关键词: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设计要点及临床病例报告
【摘要】:背景:由于龋病、牙周病、外伤、不合理使用牙齿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牙列缺损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普遍存在的现象。后牙作为发挥咀嚼功能最主要的器官,由于使用率较高,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发生病变的概率较大。根据Kennedy分类可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为游离端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口腔的咀嚼功能。游离端牙列缺损是临床上较难修复的一类牙列缺损。游离端的牙列缺损的修复多采用活动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其中的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相对于种植修复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简单易行,对本身口腔内软硬组织破坏性小,也比较经济实惠。游离端缺失的情况因人而异,剩余天然牙的条件、牙周支持组织的情况、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等因素,均对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合个人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可摘义齿,合理的设计是关键,牙体预备、制取印模、加工制作等方面也同样重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设计方案及效果评价。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修复科就诊多数后牙缺失的KennedyⅠ、Ⅱ类患者8例,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5例,根据患者主诉结合详细的口腔检查,确定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修复治疗方案进行牙体预备制取选择压力性印模,常规制作义齿,3-12个月后回访,根据临床检查和患者满意程度评价修复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进行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均较好的恢复了牙弓的完整性和面部外形及美观。其中6例戴用义齿后适应性较好,义齿固位、支持、稳定效果俱佳,仅经过1-2次复诊调改后取得满意修复效果;2例因后牙缺失数目较多,牙槽嵴吸收程度较重,义齿固位效果尚佳,但支持和稳定作用稍差。因压痛多次复诊,经反复调合及局部缓冲调磨后最终获得满意修复效果。结论: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必须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合理制定固位、支持、稳定作用俱佳,适合患者条件的义齿设计方案,既可以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确保修复的成功率,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义齿设计至关重要,只有在合理制定固位、稳定、支持作用俱佳,适合患者条件的义齿设计基础上,通过完善各个修复治疗步骤,方能恢复和改善口腔的生理功能,确保修复的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游离端牙列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6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
- 一、临床病例选择11-12
- 二、临床病例12-21
- 病例一12-13
- 病例二13-14
- 病例三14-16
- 病例四16-17
- 病例五17-18
- 病例六18-19
- 病例七19-20
- 病例八20-21
- 三、质量控制21-22
- 结果22-23
- 讨论23-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附录31-36
- 综述 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修复36-43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伟丽,刘学恒,张晓英;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J];伤残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2 许全林,周寅;可摘局部义齿误吞食道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韩义丹,张世宇;误吞可摘局部义齿1例报告[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年04期
4 肖学明;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戴入的临床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3期
5 余辉;预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年01期
6 李晶,刘建勋;锤造金属颌面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6期
7 黄志英,张嘉莉,马驰,邓凯莹;可摘局部义齿使用与护理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4年01期
8 谭珍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调查[J];口腔医学研究;2004年05期
9 迟梅,杨鸿波;护理工作中健康宣教对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年06期
10 车彤;预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体会[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观测仪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虎;;可摘局部义齿的运动及生物力学分析[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聂爱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护理[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经由;龚红;刘朝晖;董敏;雷逸灵;;可摘局部义齿戴用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行为的效果评价[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董华;;铸造与弯制技术结合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倪道情;;把科学和美学融入RPD[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胡滨;张富强;朱敏;;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菌斑的细菌学初步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李雅瑾;李玉桂;彭东;;健康指导与患者行为方式对可摘局部义齿清洁的影响[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徐晓琦;;可摘局部义齿折裂的设计因素[A];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斌;阎莉;王子铁;陈蕾;;铸造基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琳;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琳;铸造(牙合)面式可摘局部义齿应用于牙列缺损伴(牙合)龈间隙不足修复的临床体会[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2 何磊;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设计要点及临床病例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范长斌;分割式及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磊;观测器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阿不拉江·阿那也提;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健康影响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曹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龋风险预测[D];山东大学;2013年
7 邱憬;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8 赵红梅;不同材料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前后语音效果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刘仁杰;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唐颖;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套筒冠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72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