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3 22:26

  本文关键词: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颊旁间隙 安氏Ⅱ1错牙合 拔牙与非拔牙 软硬组织 姿势性微笑


【摘要】:目的:运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面部微笑像分析,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及颊旁间隙的变化。探讨影响颊旁间隙改变的相关因素,为正畸临床的动态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1.1样本选择从2011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并完成治疗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中进行分组随机抽样。患者的主诉主要集中在前牙较突,面部不美观。样本纳入标准:1年龄为18-25岁,身体健康,发育正常。2第一磨牙远中关系,5°ANB9°,上前牙唇倾。3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4初诊时为恒牙列,无先天性缺失牙、多生牙、埋伏牙等,治疗前无恒牙拔牙史。5初诊时无既往正畸治疗史、颌面部手术史、外伤史。6治疗前后的正面姿势微笑像及X线头颅侧位片,相关测量标志点清晰可辨。所有患者自愿参加调查并签知情同意书。1.2样本分组拔牙组:拔除四个前磨牙18人(男7人,女11人,平均年龄21.7±0.7y)非拔牙组:17人(男7人,女10人,平均年龄23.8±1.2y)2研究方法2.1矫治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在上下颌牙齿正确的位置上粘贴直丝弓托槽,按照由细到粗,由圆到方的顺序逐渐换用弓丝。拔牙组排齐整平牙列后,在不锈钢方丝采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内收前牙,调整磨牙关系且配合Ⅱ类牵引最后进行精细调整,达到个别正常牙合结束治疗。2.2矫治时间:拔牙组矫治时间平均22.00±1.03m,非拔牙组矫治时间平 均18.71±1.10m,治疗结束时,所有受试对象治疗完成时患者呈I类尖牙、磨牙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齐,牙尖交错,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3头颅侧位片拍摄采用本院芬兰产CRANEX#174;D头颅侧位片定位机,放大率11.1%。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由同一名技师拍摄头颅侧位片,要求取站立位,FH平面平行于地平面,引导患者于正中牙合位轻轻咬合,舌及口唇周围组织自然放松,平静均匀呼吸,不咀嚼、勿作吞咽动作。4姿势性微笑图像的获取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端坐姿势,两眼平视正前方,嘱受试者口唇自然放松闭合,达到休息位,然后引导其自然微笑,如微笑不自然则可发英文字母“E”音进行模拟微笑练习,直至达到姿势性微笑位时由同一拍摄者用进行拍摄。然后将图像输入计算机,以JPEG格式保存。5项目测量所有治疗前、治疗后头颅侧位片及面相均由作者本人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分析。姿势性微笑像由自行研发的Smile Measure软件进行姿势性微笑相颊旁间隙面积比的测量,颊旁间隙面积比(BCAR)为双侧上颌可视后牙颊面与口角间的面积与微笑面积之比。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 8.06软件进行定点测量,测量过程中校正放大率;每个测量项目均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经过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呈I类尖牙、磨牙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齐,牙尖交错,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分析数据显示1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颊旁间隙面积比统计结果拔牙组治疗前为4.43±0.61%,治疗后增大为4.82±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拔牙组治疗前为4.48±0.53%,治疗后减小为4.27±0.53%,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非拔牙组治疗前后改变量分别为0.33±0.07%、-0.3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软硬组织的统计结果拔牙组U1-NA、U1-NA距、U1-SN、L1-NB距、全面突角(G-TN-Pog R)、上唇突距(TUL-ELine)、下唇突距(TLL-ELine)治疗后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1-L1、ANS-Go/N-Me、上唇长、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治疗后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L1-NB、L1-NB距、L1-MP、下唇突距(TLL-ELine)治疗后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1-L1、Wits值治疗后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非拔牙组治疗前后U1-NA改变量分别为-13.76±1.49、-1.84±1.65;U1-NA距改变量分别为-4.05±0.49mm、0.81±0.39mm;U1-SN改变量分别为-14.41±1.66°、-1.18±0.56°;L1-NB改变量分别为-2.50±1.74°、7.43±2.13;L1-NB距-1.80±0.45mm、2.09±0.625mm;L1-MP改变量分别为-1.96±1.71°、7.54±2.19°;U1-L1改变量分别为15.59±2.23°、-5.15±2.23°;上唇突距(TUL-Eline)的改变量分别为-2.20±0.32mm、-0.07±0.35mm;下唇突距(TLL-Eline)的改变量分别为-2.57±0.317mm、-1.26±0.29mm;上唇长的改变量分别为0.75±0.19mm、0.03±0.11mm;下唇倾角的改变量分别为5.00±1.46°、-2.04±1.67°;鼻唇角的改变量分别为2.39±1.76°、-2.74±1.66°;上下唇角的改变量分别为10.45±3.12°、-0.93±1.77°;全面突角改变量分别为-1.77±0.39°、0.11±0.39°;ANS-Me/N-Me改变量分别为0.0056±0.0017、-0.0006±0.00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改变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颊旁间隙与软硬组织的相关性颊旁间隙面积比与后面高比呈正相关(P0.05)。颊旁间隙面积比与U1-NA度、U1-NA距、U1-SN度、L1-NB距、下唇突距(TLL-ELine)、L1-NB度、L1-MP度、上唇突距(TUL-ELine)呈负相关(P0.05),而与U1-L1、下唇倾角呈正相关(P0.01)。结论:1拔牙组矫治后颊旁间隙增大,非拔牙组颊旁间隙无变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颊旁间隙的大小有影响。2正畸矫治中需要考虑颅面的垂直生长型及上下切牙的唇倾度,以控制颊旁间隙的大小来获得迷人的微笑。
【关键词】:颊旁间隙 安氏Ⅱ1错牙合 拔牙与非拔牙 软硬组织 姿势性微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12-13
  • 前言13
  • 材料与方法13-19
  • 结果19-22
  • 附图22-24
  • 附表24-31
  • 讨论31-36
  • 结论36-45
  • 参考文献45-49
  • 综述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患者微笑美的影响49-57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祥荣;;错牙合畸形经舌侧与唇侧非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38期



本文编号:727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727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