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滑动法关间隙两种方法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本文关键词:正畸滑动法关间隙两种方法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元分析 正畸 滑动法关间隙 一步法 两步法
【摘要】: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一步法与两步法滑动关闭牙间隙时前牙的移动趋势,探索组牙控根移动方法,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BCT扫描1名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获得包括上颌骨、牙齿在内的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分离牙齿、牙周膜、上颌骨,导入PROE软件进行实体化处理,获得包含6颗前牙的一步法模型和包含4颗前牙的两步法模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滑动法分别在牵引钩高度为2、4、6、8、10、12、14 mm时加载1.47 N力,对比两种模型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分析组牙控根平移的理想牵引钩高度;比较两种模型控根滑动法关闭牙间隙时牙齿的初始位移。结果:前牙在控根平移时,唇颚向,一步法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初始位移分别为15.75×10-6和23.18×10-6 mm,两步法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初始位移分别为29.26×10-6和46.76×10-6 mm,即相同加力条件下两步法的前牙初始位移约为一步法同名前牙的2倍;一步法尖牙无法实现控根移动。在冠根向,牵引钩高度过小,不能控根压低前牙,过大则产生伸长效应。在一步法与两步法中切牙控根移动时,均向根方压低,位移接近,分别为-218.55×10-6mm和-216.55×10-6 mm;侧切牙位移在一步法为-185.12×10-6 mm,而两步法为-45.33×10-6 mm。结论:一步法滑动关间隙的牵引钩高度在8.5mm左右时,可对前牙产生控根内收、压低效应,但尖牙不能达到控根移动,始终为倾斜移动,尖牙倾斜后不利于控根移动;两步法关间隙的牵引钩高度在9mm左右时,可产生控根内收、压低效应;两步法滑动关间隙内收的初始位移大于一步法。因此,在前牙控根内收时,两步法滑动关间隙较一步法更有优势。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正畸 滑动法关间隙 一步法 两步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前言8-10
- 第一章 滑动关闭拔牙间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0-15
- 1.1 材料和方法10-13
- 1.1.1 数据采集10
- 1.1.2 牙及牙周组织模型10-12
- 1.1.3 MBT托槽模型12-13
- 1.1.4 弓丝模型13
- 1.2 结果13-15
- 第二章 滑动关闭拔牙间隙两种方法对比研究15-32
- 2.1 材料和方法15-17
- 2.1.1 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设定15-16
- 2.1.2 载荷条件16
- 2.1.3 接触定义16
- 2.1.4 模型设定16
- 2.1.5 网格划分16-17
- 2.1.6 计算分析17
- 2.2 结果17-27
- 2.2.1 Y轴方向(唇舌向)一步法模型的前牙初始位移17-20
- 2.2.2 Y轴方向(唇舌向)两步法模型的前牙初始位移20-22
- 2.2.3 Z轴方向(冠根向)一步法模型的前牙初始位移22-25
- 2.2.4 Z轴方向(冠根向)两步法模型的前牙初始位移25-27
- 2.3 讨论27-32
- 第三章 全文小结32-33
- 参考文献33-35
- 第四章 综述35-42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3-44
- 致谢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樊继宏;李鉴轶;刘畅;赵卫东;黄文华;邱小忠;张美超;;用激光扫描三维重建骨的图像[J];解剖学杂志;2006年04期
2 李鉴轶;赵卫东;余正红;聂兰英;张关超;唐雷;欧阳钧;;膝关节关节软骨的三维构建[J];解剖学杂志;2007年06期
3 李鉴轶;张美超;赵卫东;黄文华;樊继宏;;激光三维扫描重建骨形态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5年03期
4 郭建;王诗浩;周靖;梅霞;崔昆;何鹏;朱飞;;利用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重建心血管模型的方法[J];激光杂志;2014年09期
5 李鉴轶,张美超,赵卫东,黄文华,樊继宏;激光三维扫描重建骨形态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向东;李勤;秦建增;钟世镇;;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下颌角整形术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鉴轶;人体膝关节相关数字解剖学研究及在体稳定性测试系统的建立[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连志强;骨骼材料与结构的性能仿真及重建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永福;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手术矫形的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苏卫华;救援后送机器人对人体的作用力分析和新型执行机构结构与运动综合[D];天津大学;2013年
5 陈学华;创伤性泪道损伤有限元分析、影像解剖及手术治疗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8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72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