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生物型及其特征间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牙周生物型及其特征间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口内以及模型测量,进一步分析牙周生物型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口腔美学修复、种植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预后的判断以及疗效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40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志愿者,男性16名,女性24名,年龄范围23-34岁,平均年龄26.3岁,共纳入120颗上颌前牙。运用牙周探诊法预先判断受试牙位的牙龈厚薄,运用锥形束CT间接显影方法对受试者的上颌前牙区正中矢状面上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牙槽嵴顶上1mm、3mm、5mm处牙槽骨厚度,牙根与牙槽骨所成交角、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进行测量。通过口内以及模型测量获得附着龈宽度、牙冠宽长比、唇侧游离龈缘曲度的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牙周探诊法区分厚龈型与薄龈型两组之间牙龈厚度的差异,以及牙龈厚度1mm与牙龈厚度1mm两组间牙周生物型特征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牙周生物型各特征与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具有相关性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大小。结果:1.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平均厚度为1.08±0.34mm。牙周探诊法区分的厚龈型(平均牙龈厚度为1.18±0.33mm)与薄龈型(平均牙龈厚度为0.93±0.31mm)之间牙龈厚度存在差异性。2.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平均厚度为0.79±0.29 mm。71%测量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1mm,28%牙槽骨厚度介于1mm至2mm之间,仅1%牙槽骨厚度2mm。3.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交角均值为18.01±8.96°。24%测量位点的角度10°,35%的角度介于10°至20°之间,41%的角度20°。4.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与牙龈厚度(r=0.293)、牙根牙槽骨交角(r=0.330)具有正相关性。唇侧牙龈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均为唇侧牙槽骨厚度的影响因素。并且相较于牙根牙槽骨交角,唇侧牙龈厚度对唇侧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更大。5.厚龈型(牙龈厚度1mm)与薄龈型(牙龈厚度1mm)两组相应的牙周生物型特征之间具有差异(P0.05)。相较于薄龈型,厚龈型其下具有更厚的牙槽骨,更宽的附着龈,牙冠外形更方圆,牙龈缘形态更扁平,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更短。牙冠宽长比、附着龈宽度、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游离龈缘曲度均与唇侧牙龈厚度具有相关性。附着龈与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与唇侧牙槽骨厚度具有相关性。附着龈与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均为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运用唇侧放置阻射剂的CBCT间接显影方法能够准确显示并获得出唇侧牙龈组织、牙槽骨的厚度及形态特征。临床运用牙周探诊法可以对牙龈组织厚度进行定性分析。上颌前牙唇侧牙龈组织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分别与牙槽骨厚度具有相关性,且均为牙槽骨厚度影响因素。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薄,牙根与牙槽骨存在一定角度且角度10°所占比例较少。相较于薄龈型(牙龈厚度1mm),厚龈型(牙龈厚度1mm)其下具有更厚的牙槽骨,更宽的附着龈,牙冠外形更方圆,牙龈缘形态更扁平,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更短。牙冠宽长比、附着龈宽度、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游离龈缘曲度均与唇侧牙龈厚度有相关性。附着龈与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与唇侧牙槽骨厚度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牙周生物型 牙龈厚度 牙槽骨厚度 种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1.4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符号说明13-14
- 前言14-17
- 材料与方法17-20
- 1. 研究对象17
- 2. 纳入标准17
- 3. 排除标准17
- 4. 材料和设备17
- 5. 研究方法17-19
- 6. 统计学处理19-20
- 结果20-27
- 1.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20-21
- 2.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21-22
- 3. 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位置22-23
- 4.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分析23
- 5. 牙周生物型各特征23-27
- 讨论27-33
- 1. 不同牙龈厚度测量方法及其特点27-28
- 2. 牙周探针法对牙龈厚度判定的准确性28
- 3.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28-29
- 4.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29
- 5. 牙根牙槽骨交角29-30
- 6. 唇侧牙龈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与唇侧牙槽骨厚度相关性30-31
- 7. 牙周生物型的相关因素31-33
- 结论33-34
- 附图34-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综述45-55
- 参考文献51-55
- 学位论文评论及答辩情况表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淑娟;潘卫红;占柳;;唑来磷酸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2 ;更正[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3 雷明;屈志国;吴司勤;;抑制牙槽骨吸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S4期
4 徐莉,B. G. Loos;牙槽骨吸收与吸烟状况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5 ;体外冲击波诱导牙槽骨再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年05期
6 杨涛源;王冠勋;马瑶;王景云;;机械应力与牙槽骨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09期
7 钱毅;李矛;刘琪;;人健康和牙周炎性牙槽骨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初探[J];口腔医学;2013年07期
8 王银龙,孙少宣,周健;局部性牙槽骨萎缩的牙槽骨扩展术[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6年01期
9 张贤华;与牙槽骨吸收相关的骨特异蛋白[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2期
10 陈静;何惠明;凌伟;付钊;;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司勤;张勇;;抑制牙槽骨吸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口腔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胜;倪连松;李安乐;;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研究[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树元;拔牙后何时镶牙最合适[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刘克礼;烂牙根 莫乱拔[N];家庭医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秀兰;产黑色素卟啉单胞菌诱导骨吸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国芳;淫羊藿苷、黄芩苷和大黄素抑制牙槽骨吸收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3 李祥伟;缓释辛伐他汀明胶软膏促进牙槽骨再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洁;牙周生物型及其特征间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柠;下颌第二磨牙牙根解剖形态对局部牙槽骨吸收影响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杨梅;低强度超声对大鼠牙槽骨改建过程中COX-2和VEGF表达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汪卫国;压力刺激对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环氧合酶-2分子表达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刘琳;下颌前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与牙周支持面积、体积关系的三维测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冯格;低强度脉冲超声在Beagle犬牙槽骨及颌骨缺损模型中促进骨质修复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灵芝;炎症对大鼠牙槽骨骨重建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苗沛;固定桥修复前后牙槽骨组织改建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雷利红;1、EphrinB2/EphB4参与牙槽骨吸收过程的作用初探 2、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仲杰;环磷酰胺促牙周炎发病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1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2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