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三种根管封闭剂抗微生物性能及根尖区封闭性能的体外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18 05:17

  本文关键词:三种根管封闭剂抗微生物性能及根尖区封闭性能的体外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根管封闭剂 直接接触测试 抗微生物作用 侧支根管 根尖封闭 细菌微渗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生物陶瓷类封闭剂i Root SP、环氧树脂类封闭剂AH Plus和氧化锌丁香油类封闭剂(Zinc Oxide-euqenol,ZOE)的抗微生物作用、侧支根管以及根尖封闭性能,对三种封闭剂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临床根管充填时采用何种封闭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直接接触测试(Direct contact test,DCT):三种根管封闭剂与粪肠球菌(Enterococcu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悬浮液直接接触,24小时用10倍系列稀释法将菌悬液接种到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和log10转换。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α=0.05)(n=5)。2侧支根管封闭性实验:选取36个离体牙,距离根尖孔3mm处近中根面模拟侧支根管模型,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冲洗消毒、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n=12),即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根管充填后,使用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摄片,观察记录每组侧支根管充填数目及封闭剂材料进入侧支根管的深度。三组之间的侧支根管充填率进行χ2检验Fisher's Exact Test比较分析;三组之间封闭侧支根管长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α=0.05)。3细菌微渗漏试验:侧支根管封闭效果比较后,将牙根表面均匀涂布2次指甲油(除根尖孔、根管口外),离体牙安放在细菌渗漏模型中,模型上室放置粪肠球菌悬液,下室放置培养液。观察时间90天,每天记录样本是否浑浊。所得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对其进行比较分析(α=0.05)。对模型发生渗漏的天数做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按α=0.05检验水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扫描电镜观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观察部分:从各组微渗漏实验后的样本中选取牙齿,切片,保留根尖部分,切片过程中使用注射器喷生理盐水进行冷却,以免在切片中温度过热而影响实验结果。蒸馏水洗去表面污物,标本切片彻底干燥后,干燥标本、真空喷金,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摄片。结果1 DCT实验结果显示:i Root SP组及AH Plus组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相似,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i Root SP、AH Plus组对粪肠球菌抑制作用均优于ZOE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i Root SP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AH Plus组好,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i Root SP、AH Plus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ZO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侧支根管封闭效果结果显示: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的侧支根管充填率分别为91.7%、75.0%、1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之间封闭侧支根管长度为别为1.22±0.42mm、0.85±0.53mm、0.11±0.27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细菌微渗漏实验显示:在90天观察期间内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发生微渗漏率分别为50.0%、58.3%、1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 Root SP组、AH Plus组和ZOE组发生渗漏的天数分别为10~82天、6~76天、1~74天,中位数分别为82.00、69.00、23.00,均值为67.16、57.91、3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50倍数扫描电镜下显示:i Root SP组几乎无缝隙存在;AH Plus组可见少量缝隙存在;ZOE组可见大量缝隙存在;1000倍数扫描电镜下显示:i Root SP根管封闭剂封闭剂大部分渗入牙本质小管,AH Plus根管封闭剂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数量较多,ZOE根管封闭剂未渗入牙本质小管。结论1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i Root SP具有良好抑制微生物性能,优于环氧树脂类AH Plus,氧化锌丁香油类封闭剂ZOE抑菌性能最差。2综合侧支根管封闭实验、细菌微渗漏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陶瓷封闭剂i Root SP根尖区封闭性能优于环氧树脂封闭剂AH Plus,氧化锌丁香油封闭剂ZOE封闭性能最差。
【关键词】:根管封闭剂 直接接触测试 抗微生物作用 侧支根管 根尖封闭 细菌微渗漏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1.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三种根管封闭剂的抗微生物性能比较12-23
  • 1.1 材料、菌株、试剂与设备12
  • 1.2 实验方法12-15
  • 1.2.1 实验器皿处理及培养基配制12-13
  • 1.2.2 菌种复苏与传代培养13-14
  • 1.2.3 直接接触法及统计学方法14-15
  • 1.3 结果15-17
  • 1.4 讨论17-20
  • 1.4.1 抑菌实验方法讨论17
  • 1.4.2 抑菌实验菌种讨论17-18
  • 1.4.3 根管封闭剂材料的抑菌性能讨论18-20
  • 1.5 小结20
  • 参考文献20-23
  • 第2章 三种根管封闭剂根尖区封闭性能比较23-40
  • 2.1 材料、菌株、试剂与设备23-24
  • 2.2 侧支根管封闭实验24-25
  • 2.2.1 实验牙选择及处理24
  • 2.2.2 根管预备充填及统计学方法24-25
  • 2.3 细菌微渗漏实验方法25-28
  • 2.3.1 实验前期处理25-26
  • 2.3.2 细菌微渗漏模型26
  • 2.3.3 模型界面密封性及初始灭菌效果的检测26-27
  • 2.3.4 实验观察及统计学方法27-28
  • 2.3.5 扫描电镜观察28
  • 2.4 结果28-32
  • 2.4.1 侧支根管封闭性结果28-29
  • 2.4.2 细菌渗漏结果29-31
  • 2.4.3 扫描电镜结果31-32
  • 2.5 讨论32-38
  • 2.5.1 根管充填效果讨论33-34
  • 2.5.2 渗透实验方法讨论34-35
  • 2.5.3 渗透实验细菌示踪物讨论35-36
  • 2.5.4 实验材料讨论36-38
  • 2.6 小结38
  • 参考文献38-40
  • 第3章 综述40-51
  • 3.1 根管封闭剂40-43
  • 3.1.1 氧化锌丁香油类40-41
  • 3.1.2 氢氧化钙类41
  • 3.1.3 玻璃离子类41-42
  • 3.1.4 环氧树脂类42
  • 3.1.5 三氧化物凝聚物类42
  • 3.1.6 生物陶瓷类42-43
  • 3.2 根管封闭剂的理化性能43-47
  • 3.2.1 阻射性43-44
  • 3.2.2 封闭性44
  • 3.2.3 生物学性能44-45
  • 3.2.4 抗菌性45-46
  • 3.2.5 粘接性46-47
  • 参考文献47-51
  • 结论51-52
  • 致谢52-53
  • 导师简介53-54
  • 作者简介54-55
  • 学位论文数据集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正梅;凌均h,

本文编号:873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873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