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1.描述分析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害及时空分布特点。2.探索导致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的相关危险因素。3.分析病原血清型循环变迁情况及流行优势株。4.提出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和建议。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报告信息,统计分析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死亡率和构成比、病原学监测结果等描述性指标和广西手足口病三间分布特征。2.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两家医院在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为病例组,选取同一医院的非手足口病病例为对照组。采取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3.时空聚集性研究:将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得到每个县区级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并将数据导入GIS系统中,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手足口病发病率等级地图。采用SaTScan 9.4.2软件对广西2008年至2015年的113个县区的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4.现场标本采集及问卷调查:对医院重点场所开展采样工作,送往实验室检测;便利抽取家长进行手足口病认知调查;用便利抽取的方法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标准认知调查。研究结果1.总发病情况及构成。2008-2015年广西自治区手足口病各年总发病人数分别为27676例、45649例、164192例、141966例、231973例、211404例、335559例、203496例,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7.63/10万、94.78/10万、338.13/10万、308.43/10万、499.42/10万、451.52/10万、711.08/10万、428.05/10万。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361915例,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比重为43.16%,占丙类传染病的比重为71.28%。其中重症10613例,占报告总数的0.78%。死亡506例,病死率为0.037%,重症病死率4.75%。2.三间分布情况。从时间分布看,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各年、月均有发病报告,呈现隔年流行强度增强的趋势。4-7月为发病高峰,9-11月出现发病小高峰。从地区分布看,病例呈点多、面广、高度散发,局部有聚集性的特征,高发区以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百色市、玉林市为主,8年累计发病数均超过10万。从人群分布看,男女发病性别比例为1.58:1,病例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构成比分别为78.49%和18.65%。小于5岁儿童占92.64%,其中1-3岁年龄组发病最高。3.时空聚集情况。聚集时间基本集中在每年的4-6月,仅2013年聚集时间较长(5-10月),涵盖了广西的两个高发阶段。各县区的发病率有所差别,但存在明显的高发区域,人群密集处易发生流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全州县、兴安县为主的桂北地区,以柳州各城区与南宁管辖区为主的桂中地区,以百色、田阳县、田东县为主的桂西地区,以东兴市为主的桂南地区,及以北海各城区为主的沿海地区;低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岑溪市、苍梧县等为主的桂东地区和以灵山县、浦北县为主的桂南地区。4.病原学监测结果及血清型循环变迁情况。2008-2015年广西共检测病例43409例,其中轻症33664例,重症死亡9745例,阳性率分别为72.51%、81.12%。轻症病例中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构成比分别为25.84%、24.22%和49.95%。重症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57.22%、70.54%。EV71大致每隔1-2年会变迁为优势流行株,是导致广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饭前洗手是手足口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吸手指、去公共游乐场所、到过其他地方、邻居有手足口病例、同一班级有手足口病例是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6.现况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内阳性标本主要集中于在手足口病患儿与家长的手以及手足口病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的了解颇为欠缺;临床医生在重症诊断及早期识别中的判断仍有欠缺。结论1.2008-2015年间,广西手足口病呈隔年流行增强趋势,双年份流行危害较重,重症死亡病例较多。且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呈季节性流行,4-7月为发病高峰,9-11月出现小高峰。2.手足口病高危职业人群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地区的重症死亡比例高于城镇。3.EV71约每隔1-2年会变迁为优势流行株,且重症死亡病例与EV71感染高度相关,EV71是导致广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4.广西手足口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局部有聚集性特征、呈明显的地域性高发。5.暴露于公共游乐场所,医院手足口诊室和病房是感染手足口病的高危危险因素。患儿与家长的手传播手足口病风险较高,家长手足口病健康意识薄弱。临床医生误诊手足口病的可能性较低。6.结合本研究结果及广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控策略: (1)控制传染源:广泛宣教,提高意识;托幼学校,做好晨检;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与救治;加强监测,早期预警。(2)切断传播途径:行为干预,切断传播;重点场所,加强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幼托医疗机构人群宣教;农村地区家长普及知识;清洁行动,提高环境卫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5.1;R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梅芳;;护理暴力的防控策略[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4期
2 尚菊;杜兴;金晓莉;;手术室相关的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7期
3 王慧琴;房桂兰;;两起人禽流感防控策略之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12期
4 ;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简讯[J];中国肿瘤临床;2011年18期
5 ;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简讯[J];中国肿瘤临床;2011年20期
6 张朝阳;;关于实行“三位一体”县域慢病防控策略的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09期
7 何维;;建立符合国情、有效的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策略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J];前进论坛;2010年01期
8 阿丽塔;欧阳昭连;王敏;孙晓北;李扬;池慧;;欧盟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及其经验[J];医学与社会;2011年11期
9 孔鹏;孟庆跃;贾莉英;;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的评析及选择[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10期
10 本刊编辑部;王德顺;;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皓仪;曾保忠;王余平;;顽固性仔猪腹泻探源与防控策略[A];第十届(2012)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2年
2 唐玲;刘天强;李茂;阳涛;肖丹;;饲料中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防控策略[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冯书章;刘军;孙洋;周博;;炭疽流行现状、流行趋势与防控策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4 唐玲;刘天强;李茂;阳涛;肖丹;;饲料中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防控策略[A];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C];2013年
5 陈国胜;;从动物疫病区化管理看我国疫病防控策略[A];禽类新发传染病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周绪正;张继瑜;李冰;魏小娟;牛建荣;李金善;李剑勇;杨亚军;;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苍蝇的防控策略[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适时调整防控策略重点 全面做好甲感防控救治[N];青岛日报;2009年
2 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秋季猪易发病原因及防控策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3 山东省禽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禽病检测中心 李玉峰;春季鸭主要疫病的防控策略[N];山东科技报;2014年
4 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猪回肠炎的防控策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5 武汉绿常青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卢惟本 万熙卿 周鹏;猪场传染病混合感染类型与防控策略(上)[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6 伟嘉集团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朱中平 刘自逵 罗柏荣;冬季哺乳子猪腹泻原因及防控策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闫松;甲型流感防控策略调整时间待定[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超;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72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17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