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摘要】:研究目的 调查新市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保障“新市民”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选择泰安地区经过市政府规划,进行拆迁改造的社区,采取整群抽样选取华新社区、池子崖社区、天平街道办事处下属社区,然后进行入户调查。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面访和现场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填写。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00份,经过核查,最后实际有效问卷为1856份,有效率92.8%。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3.0、PEMS3.1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Cronbach’s α系数等于0.907,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KMO=0.936,Bartlett’sTest检验p0.01,有很好的量表效度。 2.“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焦虑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心理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男女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根据年龄分成6组,其中≥66岁组得分最高,≤25岁年龄组得分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各民族之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离异组和丧偶组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各组之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和睦情况得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3.5按教育程度分为5组,得分随着教育水平的增高而降低。各组间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6非城镇居民得分高于城镇居民。两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7无工作或失业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其他两组。不同工作情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8根据职业不同一共分为7个组,不同职业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9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分为7组,收入1000-2000元组和收入8000元组得分较低。家庭收入情况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10根据迁入时间分为5组,迁入6-10年组得分最低。然后随着年数的增多,得分增高。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126-35岁得分最高,≥66岁组得分最低。各年龄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不同婚姻状况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不同迁入时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吸烟、饮酒、休闲活动、慢性病对生活质量的得分有影响。 结论 1、本调查量表在“新城市居民”群体中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新城市居民心里健康的研究。 2、“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其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差,说明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新城市居民”心理压力显著增高,心理压力的增高导致身心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迁入城市以后,随时间的延长,“新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提示我们一次性的补偿措施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关部门在制定社保、医保、就业等相应政策的时候,应考虑到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从而保障这部分居民的身心健康。 4、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增大、离异、教育程度偏低、家庭不睦程、迁入居住地时间增加、未留有耕地、休闲活动少等。 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增大、吸烟过多、饮酒过多、未留有耕地、患有慢性病、休闲活动少、对居住地和迁补偿不满意等。 对策与建议 1、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赔偿标准,补偿办法要多样化。 2、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发展能力。 3、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 4、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职能进行强化,并配备相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5、要求卫生服务机构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以前的个体防治疾病方式转向综合防治和群体干预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建华,梁胜林;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2 吴琼;董玉军;任显峰;辛丽梅;党同梅;秦丽;;交变磁场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9期
3 刘萍;黎义锦;蔡巧玲;龚五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和生活质量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许婷婷;葛国文;段国华;;人文护理对临终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5 李春香;;健脾益胃养心汤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年01期
6 陈丽云;武晓泓;蔡娅;周霓忻;陈福顺;骆峻;范群;刘超;;传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7年10期
7 余华;许秀峰;宋建华;;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8期
8 钟小勤;李晓霞;;死亡教育对住院肿瘤患者生死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9 高健;王欣;桥本公雄;赵金龙;贾梦;王泓午;;书法绘画练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徐克静;王海军;;生活质量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本健;陈菊凤;赵凤戎;孙连军;;不同性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董晓坤;刘萃侠;吴振云;;行为类型与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何才通;;饮食 运动与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海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关注[N];无锡日报;2005年
2 苏福;吉林边防总队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方娟 苏玲;关注心理健康 让孩子健康成长[N];巢湖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关注心理健康: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N];岳阳晚报;2010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成人”比成材更关乎幸福[N];文汇报;2011年
9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曹卫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11年
10 杨丽;结婚比同居更有益女人心理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淑霞;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照顾及主观幸福模式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罗兴伟;慢性乙肝患者和配偶的疾病认知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忠虎;我国艾滋病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干预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明中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10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6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2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27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