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6 12:44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2年

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陆文娟  

【摘要】:目的:通过对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本情况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来了解河南省农村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并对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治机构的防治服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合的研究方式,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样本地区的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艾滋病防治机构就人力、财力、设备、艾滋病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样本县地区的居民就卫生服务利用、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高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结果: 1.县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整体学历、职称水平都明显优于乡村两级,乡村医生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学历、职称水平偏低的问题。 2.乡村医生自身技能水平偏低,又得不到足够的技能培训,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过低的工资待遇已经严重影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良好,房屋面积等基础建设已高于平均水平,村卫生室和县级以及乡级艾滋病防治机构的设备配置情况相比,设备配置上明显不及县级和乡级。 5.样本县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存在知识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大部分居民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传染但却不使用安全套。因此艾滋病宣传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不到位之处。 建议: 1.建议引进人才制度向乡镇两级倾斜,乡村医生尤其是年轻的乡村医生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 2.建议上级部门增加培训次数和深度,以此提高乡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胜任基本的日常工作。 3.建议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逐步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提供养老及医疗保障。 4.为保证艾滋病防治的质量,各级艾滋病防治机构应该按照其所承担的功能,进行与其规模、功能、服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5.建议政府各个部门加强合作,加大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对于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全民参与,将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飞跃;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政策研究[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2 吴尊友;大力开展我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0年01期

3 程垦华,胡兰英,李华君,李旭光,刘乐群;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效果调查与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6期

4 李保军;白广义;梁良;赵宏儒;张新;;河北省市、县两级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4期

5 羊海涛;艾滋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江苏卫生保健;2004年05期

6 王雪静,武桂英,龚幼龙,岳淑敏;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耐药结核病病人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3期

7 郭金玲;张亮;王宇明;孙亮;梁素英;李立;田庆丰;施学中;;艾滋病对农村高发地区患者家庭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03期

8 任苒;赵宇丹;;国民卫生账户在国家艾滋病防治资金筹集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01期

9 应亚珍;王禄生;陈华亭;;艾滋病防治经费管理研究:现状、问题及成因[J];卫生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杨红梅,吴尊友;艾滋病流行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成刚;我国艾滋病防治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郭金玲;艾滋病对河南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磊;深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控制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中南大学;2007年

2 王璟;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霞;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防治效果、满意度和反应性评价指标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任;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防治活动和经济学评价指标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绍奎;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需求评价与组织保障评价指标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6 代会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沈凤鸣;江西省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明霞;;肿瘤科护士的压力分析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朱宏斌;马鞍山市部分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现状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范定;;合肥市2004年性病/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4 王勇;何益新;马琳;韩从明;齐青山;何春玲;;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及HIV、梅毒感染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5 周丽鸿;王君锋;王晓滨;黄芬;;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综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6 计国平;王华东;凤翀;苏俊;冷静;徐乐峰;;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7 韩平;王燕;;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完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谢启文;;安置模式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以河南省“阳光家园”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段晓琼;高瞻;潘志红;杨秀华;李世林;李玉佳;汪学纯;陈利民;;成都市2010~2011年HIV确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5期

10 赖江玲;许瑛;;注射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危害及防护[J];包头医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健;曾菊梅;龙昌伟;肖少卿;柯贤洲;陈文胜;;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特征分析[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侯家祥;;试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及其策略[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本刊编辑部;;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徐春华;王永明;赖福才;;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控制HIV的行为干预[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朱广荣;王兴军;;关于北京市中学教师提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意向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虎;;贵州省镇宁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7 徐钟渭;谭永达;徐红;;进行HIV/AIDS阳性告知的实践与思考[A];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网络建设培训班艾滋病防治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姚露军;严丽英;;285例妇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分析[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HIV-1高暴露未感染人群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HLA分型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边学峰;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慧;我国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分析与需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4 郭浩岩;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疫情变化分析及防治经费分配与利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5 赵锐;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吴亚琼;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黎耀强;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静;湖北省随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严谨;河南省某村HIV/AIDS社会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波;南京地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周华;江苏省大丰市农村居民疾病负担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葛晓燕;模糊综合评价在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4 邵明晖;黑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姜思宇;从个人和家庭层面分析艾滋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6 胡超云;慈溪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及干预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玲;艾滋病流行地区县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续雅娟;2009年山西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宁德强;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韩翠以;广东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现状及队伍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雁;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3 倪明建,赵尔民;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5年02期

4 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5 吴向文,朱以平;卫生监督与预防保健体制现状及模式探讨[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6 代彬;佟新月;;中国公益草根组织能力建设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7 王永棣,张国忠,余祥庭,叶金华,罗铁辉;湖北的卫生人力资源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陈政,于竞进,郝模,汪华,于明珠,施培武,龚向光,罗力,岳建宁,罗实,杨峰,梁占凯,王敦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年05期

10 胡飞跃;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政策研究[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芹;上海市卫生系统反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亚玲;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李彬;村卫生室在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社会角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崔颖;西部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岩;农村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2 陆方;安徽省卫生系统反应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华;不同时期我国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杨丽;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目标[J];群言;2001年05期

2 李小明,席沧海,谢伟;妊娠期妇女艾滋病性病及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0期

3 吕柯;农民工的特点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4期

4 ;《中国艾滋病性病》稿约[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6期

5 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能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6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4年04期

7 ;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天津市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J];天津政报;2004年22期

8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5年04期

9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5年影响因子为1.094[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1期

10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刚;张万宏;石卫东;李士梁;杨涛;徐业华;邱红艳;王琍;;男-男同性恋人群利用VCT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琼海;蒋琼俏;裘丹红;沈伟伟;冯济富;林海江;;2007-2009年台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监测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4 王群;刘向阳;张丽红;胡静华;;性病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君炎;;对我国十年来艾滋病的回顾与思考[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孔杰;;吉林省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成就和发展[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7 刘勇;甘志;李庆祥;;1420男男性行为基本特征与HIV感染关系的分析[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鹃;汪洋;曾缓;;同伴教育在街头暗娼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N];青海日报;2009年

2 记者 苏桂秋;[N];大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杰斌;[N];桂林日报;2011年

4 记者 段金柱;[N];福建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欣;[N];青海日报;2009年

6 潘舒畅 叶振淼;[N];温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凯洋;[N];大众卫生报;2010年

8 ;[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蒋廷玉 陈晓明;[N];新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张晓艳;[N];新疆日报(汉);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天胜;基于社区的HIV抗体普遍检测和强化随访的效果研究及艾滋病阳性的老年人群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2 汪海波;开远市暗娼艾滋病性病感染率变化趋势及其流行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曹晓斌;我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4年入组治疗者随访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苏莹珍;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廖玫珍;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变化及抽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Walid Bin Hosain;中国与孟加拉国艾滋病预防策略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硕;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自身阳性状况知晓与性行为特征的关联[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华;艾滋病防控中的部门协作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苗慧;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自我认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桦;德宏州校外青少年非母婴途径感染艾滋病原因调查[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梁芸;南宁市低档场所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信、行的调查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建;乌鲁木齐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鹏翔;青岛市社区吸食新型毒品者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特征及HIV/HCV/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7 许磊;南汇地区建筑工人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及预防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玲;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凤霞;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及性传播感染危险因素及求医行为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冉嘉;重庆市劳教青少年脆弱性行为现状及社区干预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农村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41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