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贵州省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 布病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布病疫情,高危人群感染状况,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养殖人群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确定为感染者采血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对既往感染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2010年贵州省诊断首例布病病例,截至2012年贵州省累计报告18例,病例报告区域不断扩大;除首例为接触牛感染外,其他病例均为接触羊感染;2008-2012年监测点采集血清7 081份,布病抗体阳性112份,阳性率为1.58%,其中接触奶牛阳性率2.82%,接触山羊阳性率0.26%;培养分离布病菌株共15株,经鉴定均为羊种3型。结论贵州省报告病例区域逐步扩大,病例发病以养殖山羊职业人群为主。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brucellosis and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high risk popul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the futur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bacterial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 first case of brucellosis was diagnosed in Guizhou province in 2010 and 18 cases were reported in Guizhou province as of 2012. The area of case reporting is expanding; Except for the first case of bovine contact infection, all the other cases were exposed to sheep infection. From 2008 to 2012, 7 081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112 were positive for brucellosis antibody. The positive rate was 1. 58%, among which the positive rate of contact cows was 2.82%. The positive rate of contact goat was 0.26; There were 15 isolated strains of brucellosis, all of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sheep species 3 types. Conclusion the reported cases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 cases was mainly in the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of goat breeding.
【作者单位】: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省科合S字(2007)1036号]
【分类号】:R516.7;R181.8
【正文快照】: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流行范围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1]。近年来,我国人间布病疫情持续上升,贵州省亦从布病疫情不明省份变为疫情发生区域逐步扩大态势[2,3]。现对2008-2012年贵州省布病监测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丽楠;;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监测[J];中外医疗;2009年16期
2 殷文武;孙辉;;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对策建议[J];疾病监测;2009年07期
3 陆全银;;2006-2011年台前县布病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晔;余晓花;贺天锋;;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年01期
2 黄文利;邱建平;吴成果;李珊珊;雷群建;梅连明;;重庆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及首例病例[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3期
3 张红岩;姜文国;颜丙新;;布氏杆菌人间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6期
4 马长胜;丁家波;杨宏军;何洪彬;宋玲玲;侯佩莉;仲跻峰;谢之景;;布鲁氏菌外膜脂蛋白OMP10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5 刘美琴;格日勒;毕彦伟;;锡林郭勒盟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年05期
6 文倩;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刘瑞;玛依拉;;布鲁杆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病季节的调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01期
7 李铁锋;李晔;王赢;;吉林省2012年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01期
8 杨小兵;汪鹏;熊燕;陶志阳;王高明;邢学森;;武汉市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病源追溯[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年01期
9 徐春志;方英;蔺俐仲;白璧;袁翠霞;李永明;;奶牛布鲁菌病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3期
10 邱德志;刘力;王新;;襄阳市首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敬祝;陈贵春;王定明;王月;王世香;李世军;;贵州省2008-2012年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A];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彭冬菊;;贵州省天柱县凤城镇圭研村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报告[A];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李世军;刘英;王月;黄艳;余春;周敬祝;马青;田克诚;唐光鹏;王定明;;贵州省2010-2012年间羊种布鲁氏菌分离株的遗传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A];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张仁俊;吉光辉;王世平;吴明汪;陶宏;谌文菊;郭黄吉;;遵义市布鲁氏菌病现状分析[A];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林华;具有限医疗资源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秀玲;多酸基荧光检测微球的制备及布鲁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建云;动物布鲁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福;布鲁菌新型亚单位疫苗BP26的动物免疫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叶力波·居努斯汗;布氏杆菌病误诊为脊柱结核7例原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莫莎;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布鲁氏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分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国峰;吉林省118例布氏杆菌病回顾性分析及梅花鹿作为布氏杆菌病新传染源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杰;布鲁菌MLVA和HOOF分型标准操作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孙金霞;突泉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薛红梅;青海省2006-2010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许邹亮;循环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布鲁氏菌分种的研究以及布鲁氏菌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1年
9 张煜;抗菌药物对布鲁氏菌最低抑菌浓度、防突变浓度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与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菌方法的建立及对比试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尚德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年06期
2 张士义,吕景生,赵永利,刘凤岐,何玉萍,毛开荣,吴福林,周齐,夏业财;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1995年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年02期
3 Q,
本文编号:1459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45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