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部分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本文关键词: 菜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血清流行病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小兴安岭部分林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98例小兴安岭林区人群的菜姆病抗体水平,对血清菜姆病抗体IgG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98例调查人群中,莱姆病抗体IgG总阳性率为33.9%,滨南林场感染率最高,达35.7%,其次为罕达汽,感染率为35.6%,七二七最低,为30.5%;男性血清262份,女性血清236份,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34.3%与33.4%;年龄分组,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37.2%;患病人群血清119份,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为50.4%,明显高于调查人群莱姆病抗体IgG总阳性率。结论小兴安岭林区是莱姆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林区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相当严重,应引起重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ection of Lyme disease in some forest areas of Xiaoxing'an Mountains. Methods the antibody level of Lyme disease in 598 people in Xiao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was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Sero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Lyme disease antibody IgG was 33.9, the infection rate reached 35.7m in Binnan Forest Farm, and the second was Kanda Chi.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5.6m, the lowest was 727, the lowest was 30.5, the positive rate of Lyme disease antibody IgG was 34.3% and 33.4 in 262male serum and 236female serum,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Lyme disease antibody Ig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group,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 was in the age group of 4049 years old. The positive rate of Lyme disease antibody IgG was 50.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Lyme disease antibody IgG in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Conclusion Xiaoxinganling forest area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foci of Lyme disease,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Lyme disease in forest population is quite seriou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
【作者单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第261医院实验室;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类号】:R18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月萍,周国萍,张晓芳,和娟惠,范丽华,谷存国,陈爱亮;黑河地区小兴安岭林场首次分离培养出伯氏疏螺旋体[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2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王玉福;曹务春;;吉林林区动物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8期
3 李志清;宫占威;费晋秀;石胜刚;刘涛;冯晓妍;杨广;;陕西省部分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晋秀;李志清;郭宏林;燕娜;刘涛;;医护人员莱姆病科普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11年07期
2 李志清;王倩云;上官改珍;燕娜;李旭光;;农村居民莱姆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12年02期
3 牛庆丽;关贵全;杨吉飞;付钰广;马米玲;李有全;刘军龙;郝雪峰;罗建勋;殷宏;;采用PCR方法对我国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年12期
4 侯学霞;刘义;郝琴;陈继永;耿震;宋春英;陈建;丁健青;于凤泰;贾艳合;赵志武;万康林;;天津市蓟县地区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5 王化勇;耿震;李立琴;侯学霞;杨育松;郝琴;满永振;王全意;;密云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年02期
6 岳建宁;石燕;;青海省部分林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年04期
7 耿震;侯学霞;郭建华;黄鑫;王春生;王博;杨修军;郝琴;;吉林省长白及通化县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年06期
8 刘义;陈建;陈继永;郝琴;宋春英;耿震;于风泰;侯学霞;贾艳盒;赵志武;丁健青;万康林;;天津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3期
9 侯学霞;耿震;郝琴;张洋;万康林;;中国6省莱姆病螺旋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初步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11期
10 田丽丽;马建新;窦相峰;梁妍;黎新宇;张秀春;吕燕宁;李伟红;关增智;李旭;任海林;王全意;;一起莱姆病合并恙虫病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宝福凯;伯氏疏螺旋体的莱姆关节炎相关毒力因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2 耿震;莱姆病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标准化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蕊;血清伯氏疏螺旋体IgM抗体阳性及弱阳性的葡萄膜炎病例的临床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学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启恩;朱羽凡;张泮河;吴晓明;杜勇;;我国莱姆病地理分布的初步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3 贾月萍,佟玉品,曾丽苹,李红卫;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工程抗原ELISA法检测莱姆病特异IgG抗体[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4 孙毅,许荣满,郭天宇,张泮河,曹务春;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J];昆虫学报;2002年05期
5 艾承绪,温玉欣,张永国,王绍山,邱贵城,史志学,陈忠权,李得友,刘晓东;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87年02期
6 张哲夫,万康林,张金声,朱桂凤,窦桂兰,李牧青,郑理,梁军钢,侯学霞,王宏英;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7 冯方波,张薇芬,周国萍,,张首印,袁玉民,吴宜恕;北京地区莱姆病的发现及临床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年01期
8 万康林,张哲夫,张金声,窦桂兰,王宏英,侯学霞,朱桂凤;中国20个省、区、市动物莱姆病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年05期
9 万康林;中国莱姆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年06期
10 杜占森,王春生,杨修军,万康林,刘冷,冯忠斌,王琦;吉林省野鼠家畜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国玲,郑理,徐洪涛,徐剑琨,严旭玲,刘光中,张哲夫,张金声,候学霞,张宝棠,胡家辉;江苏省首次从褐家鼠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J];江苏医药;1993年12期
2 田虹,韩勇,姜鹤;贵阳航空口岸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年03期
3 李红兵;胡玲美;魏安明;张志强;刘华;鲁志新;;东北三省部分地区人群几种蜱媒传染病抗体的调查[J];沈阳部队医药;2003年05期
4 汪桂清;;不同途径接种伯氏疏螺旋体的相对感染性[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2年03期
5 侯振江;皮镇江;;莱姆病螺旋体实验室检查[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9年02期
6 John F Bruno;William D McCaig;叶莺;林春芳;;一种高致病性伯氏疏螺旋体克隆株在欧洲和北美肆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9期
7 姜理平;郑寿贵;莫世华;叶晓东;占利;王志刚;;浙江省在鼠形动物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8 郁庆福,任少珍,王桂英,周明娥;甄庆托儿所菌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1979年02期
9 杜勇,唐士元,吴晓明,张启恩;伯氏疏螺旋体在全沟硬蜱体内的分布与经卵传递[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0年06期
10 张泮河;张启恩;柴光军;刘玉堂;朱羽凡;;改进莱姆病螺旋体培养基的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吉飞;李有全;刘志杰;关贵全;汪月凤;马米玲;刘爱红;任巧云;陈泽;苟惠天;杜鹏飞;罗建勋;殷宏;;基于不同目的基因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安京媛;姚桂玲;李全民;周国萍;艾承绪;;北京西山地区莱姆病媒介蜱及蜱体伯氏疏螺旋体实验观察[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方新民;邓永芳;董晓薇;;宁夏回族自治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4 王琼秋;刘伯庶;张荣华;张凤英;;云南省红河州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褚宸一;詹琳;赵秋敏;王玉福;曹务春;;吉林省珲春地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调查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善超;刘群;张维;刘晶;;北京地区犬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林红;张彦平;唐青;赵秀芹;陶晓霞;西条政幸;;河南省新疆出血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尹爱红;傅继华;王玫;王少军;王玉露;苏生利;康殿民;;山东省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VM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9 杨莲茹;关平原;杨晓野;王建国;禹旺盛;王志;旭日干;;舍饲绒山羊布鲁氏菌病和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石玉玲;李林海;陈清;楚心唯;王云龙;马清钧;曹诚;俞守义;;不同地区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震宇;莱姆病的发现和流行[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2 记者 楚燕邋通讯员 陈敏 苏成豪 陈
本文编号:1535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53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