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结核病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耐多药 结核病 链霉素 异烟肼 乙胺丁醇 利福平 katG基因 embB基因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耐药结核病尤其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生和流行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当前结核病控制的主要任务,而了解结核病耐药疫情基线数据和流行病学特征是制定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重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WH0/IUATLD)为了解全球耐药结核病总的分布情况,于1994年启动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计划,在1994~2002年间,对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抗结核一线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耐药性的调查,覆盖全球约50%的人口,其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耐(多)药结核病呈不断蔓延扩散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上升尤为显著。我国属于耐药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被WHO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和MDR-TB的“热点”地区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常经济和卫生、医疗条件等较差的地区,耐药结核病疫情尤为严重,同时结核病疫情和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重庆地处西南,农村人口多,经济不够发达,近10年尚无大样本量的耐(多)药结核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报道,因此了解本市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基线资料和流行病学特征对于促进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即是对在2003年~2006年在重庆市法定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所和胸科医院)连续收集的痰培养阳性的1089例结核病病例的耐药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异烟肼(Isoniazide,INH)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WHO推荐使用的一线抗结核组合药物之一。近年WHO/IUATLD在全球的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球INH平均耐药率为5.6%,大多数国家和地区INH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SM和EMB)中,INH耐药率在各国和地区均排列第一或第二位,我国INH耐药率为17.6%,耐药水平较高。全球平均EMB耐药率为0.8%(0~24.8),尽管总体耐药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我国EMB耐药率(1.5%)显著高于全球平均EMB耐药水平。INH和EMB耐药率的高企和升高,将明显影响WHO推荐的以此为主要组合药物方案治疗结核病的疗效。从降低耐药结核病病人死亡、减少传染源、缩短传染期的角度来看,早期诊断、早期选择敏感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病例是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和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以培养为基础的药敏检测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1~3月)才能得到结果,难以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和EMB耐药的分子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阐明,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结核分枝杆菌内编码活化INH所必需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的katG基因(尤其katG315)的变异是INH耐药性产生的最主要分子机制,但katG315在不同地区的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异,从26%至95%不等。结核分枝杆菌中编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的embB基因突变(尤其306位密码子)是引起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的最主要原因, embB306突变覆盖约50%~70%的EMB耐药菌株,是目前与EMB耐药最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部分地区已将katG315和embB306突变作为耐药分子标记物,采用PCR-FRLP和PCR-SSCP等方法进行临床INH和EMB耐药菌株的检测,实现了INH和EMB耐药病例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证明katG315、embB306分别在INH、EMB耐药结核杆菌中突变率较高的地区,这些快速、价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是可行的。由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基因型来推测细菌耐药的表型,且katG基因和embB基因变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重庆地区尚无这两个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突变谱、突变率的研究报道,katG315和embB306是否是本地区INH耐药、EMB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分子机制?是否可分别用于筛选或检测INH耐药、EMB耐药结核病的分子标记物?有待研究阐明。本研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采用测序方法分别对重庆不同耐药组合的97株结核分枝杆菌中的katG基因和101株结核分枝杆菌中的embB基因的多态性及它们与耐药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将有助于阐明以上问题。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一、第一部分重庆市2003 ~2006年结核病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1.重庆市结核病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27.6%(301/1089)和7.3%(79/1089);其中初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22.7%、4.1%,复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56.2%、26.5%。整体耐药水平与国内外监测结果比较,处于中等水平。 2. SM、INH、RFP、EMB耐药率分别是16.3%、14.0%、10.7%和4.7%;近3年RFP、EMB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3.耐(多)药病例分布无明显性别和年龄特征,但与用药史、经济条件差(居住乡村、可支配年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存在较强联系。提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应重点加强直接面视下督导短程化疗(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 course, DOTS)方案的实施和经济条件较差的结核病病例的规律全程治疗。 4.耐药病例的分布特征提示:重庆地区可能存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应加强结核病的耐药监测尤其分子水平的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大规模的扩散,对于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 二、第二部分重庆市97株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315突变特征及其与异烟肼耐药相关性的研究 1.重庆地区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katG315突变谱包括S315T、S315N和S315三种类型,总突变率为75.5%(37/49),其中81.1%(30/37)为S315T突变型,INH敏感菌株中未见katG315突变。katG315突变是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2.以katG315突变做为诊断INH耐药菌株的标记物,与传统药敏试验比较,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7.6%(85/97),其他各项评价指标均提示:在本地区,该指标用于INH耐药菌株的快速诊断具有较好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3. katG315在高度耐药(1ug/ml)和耐多药菌株中的突变率分布分别显著高于低度耐药(0.2 ug/ml)和单耐INH菌株,且与耐药数量有关,一定程度上表明katG315突变与耐药程度有关。 4. katG突变率分析显示:katG315变异是本地区INH耐药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24.5%的INH耐药株未见katG315变异,表明在本地区还存在其他INH耐药的分子机制,对于本地区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第三部分重庆101株结核分枝杆菌的embB306突变特征及其与乙胺丁醇耐药相关性的研究 1. embB306在EMB耐药菌株中突变率有明显地域差异,重庆地区EMB耐药菌株中embB306突变率66.7%,34/51显著高于EMB敏感菌株的突变率(6.0%,3/50)(P〈0.01),与传统药敏实验比较,embB306突变作为EMB耐药标记物检测EMB耐药的灵敏度为66.7%(34/51),特异度为90%(45/50),准确度为78.2%(79/101)。提示在没有更好标记物情况下,embB306突变应用于本地区的EMB耐药菌株的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2. embB306在EMB耐药MDR菌株中突变率为84.0%(21/25)显著高于非MDR菌株中的突变率(50.0%,13/26),且突变率随耐药数量增加而增加,提示embB306突变与耐药程度有关。 3. embB突变谱较广泛,embB306突变覆盖66.7%(34/51)的EMB耐药菌株,提示embB306突变是本地区EMB耐药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他分子机制可能与大量稀少突变及其联合作用有关。 总之,通过本研究获得了重庆结核病耐药基线资料和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明确了KatG315和embB306突变分别是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INH、EMB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它们作为INH、EMB耐药快速检测的分子标记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结果对于本地区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2;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司书毅;肖春玲;;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年02期
2 梁建琴,吴雪琼,曹立雪,李洪敏,张俊仙;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型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3 王u&民!101149北京,张福生,端木宏谨!101149北京;山东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12期
4 李群,王晓萌,何海波,何铁牛,韩永兴,孙颂文,姚强,朱一凡,徐旭卿;WHO浙江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12期
5 葛超荣,林瑞炮,陈智;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性与rpoB及katG基因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04期
6 李国明,吴兴荣,张缇,周丽平,李克国,刘勋,李爱国,戴宪法,袁方玉;湖北省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12期
7 刘宇红,姜广路,赵立平,付育红,李云絮,毕志强,王u&民;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与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04期
8 梅建;薛桢;沈鑫;沈国妙;桂晓红;沈梅;高谦;;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2期
9 胡忠义!200031,靳安佳,景奉香,王莉莉!200031,王芳;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基因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钟球,钱明,李建伟,陈启亮,卓文基,江勇,黄树智,陈燕梅;广东省WHO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54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54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