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甘肃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疾病感染、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04 16:48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疾病感染、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2年

甘肃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疾病感染、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李健  

【摘要】:背景 中国自1985年报道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7934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38288例,死亡72616例。2006-2010年期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中,经异性途径传播由30.6%上升到54.9%,同性传播由2.5%上升到10.8%,注射吸毒传播由34.1%下降到22.1%。虽然我国艾滋病总体疫情呈低流行状态,但是影响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传播方式有较大改变,从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转向以性传播为主,性接触已经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丙肝和梅毒三种疾病均可通过血液、性行为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而造成感染,因此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暗娼、男男性接触者、吸毒人群作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即可通过一定的危险行为感染艾滋病并将艾滋病传播给他人,也可造成梅毒、丙肝的传播。所以分析这三类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认知、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这三种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甘肃省暗娼、男男性接触者、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不仅填补了甘肃省此类人群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为科学合理的制定甘肃省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的 1了解甘肃省暗娼、男男性接触者、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 2了解上述人群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控制三类人群中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流行,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2010年全国艾滋病网络直报暗娼、男男性接触者、吸毒人群哨点监测系统(主要为甘肃省14个市州的16个暗娼哨点、6个吸毒人群哨点、2个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中监测对象的行为学、血清学资料)。该资料由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专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 2研究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一般描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对HIV、梅毒、HC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各组间分布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1.甘肃省暗娼平均年龄为26.3±6.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5.6%,暗娼流动性较大,在当地工作时间一年以上者仅占23.9%。暗娼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5.6%,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69.1%。暗娼中梅毒阳性检出率为0.98%,丙肝阳性检出率为1.23%。外省暗娼、35以上年龄的暗娼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的暗娟感染梅毒、丙肝的危险性更大。 2.甘肃省吸毒者平均年龄为38.0±6.7岁,婚姻状况处于在婚者占66.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0.5%。吸毒人群艾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76.8%,注射吸毒的比例为14.2%,共针比例为23.1%。45.6%的吸毒者最近一月有过性行为,20.9%的吸毒者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6%,梅毒阳性检出率为3.17%,丙肝阳性检出率为10.60%。年龄、民族、来源场所类型、曾注射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梅毒、丙肝和HIV的危险因素,曾注射吸毒感染HIV的吸毒者是未注射吸毒的19.99倍。 3.甘肃省MSM人群平均年龄为26.7±7.5岁,20-29岁年龄组占一半以上。婚姻状况处于在婚者占1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7.7%。MSM居住相对稳定,在当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者仅占81.4%。MSM人群艾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88.6%。84.6%的MSM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44.4%的MSM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27.1%的MSM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MSM人群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9%,梅毒阳性检出率为9.5%,丙肝阳性检出率为0.9%。40岁以上年龄组MSM人群的梅毒和HIV阳性率最高,外省MSM梅毒和HIV的阳性率比本省高。结论 暗娼、吸毒者、男男性接触者这三类高危人群艾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行为的比例却低,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三类人群中户籍为外省者HIV、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率均高于本省,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吸毒人群是甘肃省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MSM人群中HIV、梅毒的感染呈现较高水平,MSM人群将是艾滋病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已婚MSM人群婚内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高,“同妻”将是受艾滋病影响的重要人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林鹏;Roger Detels;付笑冰;邓仲明;刘勇鹰;;场所与街头暗娼艾滋病知识、性行为比较和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2 沈鹏;王振维;潘传波;胡桂林;;重庆市主城某区MSM人群HIV/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08期

3 陈舸;郑健;潘蕴蛟;张春阳;林丽;;福建省某市男男性接触人群相关血清学监测及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4 凌华,钱天学,于友建,韩梅,王俊;重庆市2000年吸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1年09期

5 李宁;孙国清;;河南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07年09期

6 张伟东;姚建义;;1998-2007年中国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年11期

7 王云霞,杨正宁,秦光明,卿烈静,刘石柱,周枫,何益新,陈康林,阮玉华,邵一鸣;静脉吸毒人群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1期

8 闫红静;陈国红;曹淦;丁萍;施平;;江苏省推广实施娱乐场所行为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9 刘芳;贾曼红;罗红兵;梅静远;张腾;陆林;;299名街头暗娼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0 钟 娜,陆玉珠,王芳乾;3939例暗娼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燕;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燕飞;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刚;豆正东;吴忠恕;;芜湖市及其周边地区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学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2 孙谋好;赵昌军;;六安市商业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干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3 李艳;林鹏;Roger Detels;付笑冰;邓仲明;刘勇鹰;;场所与街头暗娼艾滋病知识、性行为比较和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4 汪方华;程晓莉;苏斌;计国平;;安徽省2008年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5 杨鲁光;宋秀萍;丁心平;孙良;段禹;范萍;;阜阳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行为以及HIV感染状况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6 陶爽飞;郑迎军;;枞阳县重点人群性行为学特征和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7 卢维平;刘风雷;孙治福;葛伟;杨林胜;;亳州市谯城区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据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8 林云明;;台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男男同性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1期

9 李季青;彭春林;;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浅谈[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惠;曾缓;汪洋;;168位街头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与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易先国;丁贤彬;吴国辉;周超;郑青川;王小明;;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及心理状况调查[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朝阳;李灿东;黄世庚;吕京和;杨雪梅;;福州地区吸毒人群性别差异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琼海;蒋琼俏;裘丹红;沈伟伟;冯济富;林海江;;2007-2009年台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监测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琳;蔡文德;吴肖冰;谭京广;石向东;甘永霞;程锦泉;;2006~2007年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STD/AIDS感染情况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5 张明利;郭选贤;苏芳静;赵文峰;;HIV/AIDS者生存质量相关问题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怡强;;绍兴县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状况相关的高危因素分析[A];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网络建设培训班艾滋病防治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7 张国航;李飞;;MSM人群的网络使用与性活动发生方式变化[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文育锋;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歧视态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俊杰;动力学模型在我国艾滋病五类高危人群传播规律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臧春鹏;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苏莹珍;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孙静;湖北省随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彦春;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成刚;我国艾滋病防治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庄勋;建筑劳务输出人员和渔民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华;江苏省部分地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卫明;用同伴推动抽样法对南京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进行抽样调查[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黎;江苏省艾滋病疫情的估计和预测[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马玲;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楼青;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夏俊瑞;七城市同性恋酒吧中MSM人群高危性行为及其生活质量调查[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胡玲;艾滋病流行地区县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郝瑞岗;太原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重辉;临汾市男男性接触人群HIV、TP及HCV感染现状及性行为特征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续雅娟;2009年山西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刚,吴忠恕,豆正东;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2 汪方华;程晓莉;苏斌;计国平;;安徽省2008年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3 路华,张丽江,李树林;乌鲁木齐市部分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性病知识及性行为调查[J];地方病通报;2003年04期

4 俸卫东;翁毓秋;韦琳;韦启后;单桂苏;;广西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5 方鹏骞;李翠;;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6 尹平;李柯;李新利;张万宏;陆芳;陶芳芳;;同伴教育对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7 吕繁;沈洁;;适应防治形势变化 调整艾滋病疫情监测策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8 张周斌,徐慧芳,高凯,熊远,毕惠祥;广州市1999~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年06期

9 王晔,付笑冰,林鹏,吴宝燕,刘勇鹰,许锐恒,李艳,李桂娇,邓爱萍;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10 许锐恒;;遏制艾滋病流行,履行减少危害策略[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明,席沧海,谢伟;妊娠期妇女艾滋病性病及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0期

2 吕柯;农民工的特点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4期

3 ;《中国艾滋病性病》稿约[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6期

4 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能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4年04期

6 ;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天津市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J];天津政报;2004年22期

7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5年04期

8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5年影响因子为1.094[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1期

9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年05期

10 ;2007年版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艾滋病性病》主要评价指标[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刚;张万宏;石卫东;李士梁;杨涛;徐业华;邱红艳;王琍;;男-男同性恋人群利用VCT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琼海;蒋琼俏;裘丹红;沈伟伟;冯济富;林海江;;2007-2009年台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监测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4 张君炎;;对我国十年来艾滋病的回顾与思考[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群;刘向阳;张丽红;胡静华;;性病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刘勇;甘志;李庆祥;;1420男男性行为基本特征与HIV感染关系的分析[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孔杰;;吉林省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成就和发展[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8 李鹃;汪洋;曾缓;;同伴教育在街头暗娼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N];青海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欣;[N];青海日报;2009年

3 记者 苏桂秋;[N];大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杰斌;[N];桂林日报;2011年

5 记者 段金柱;[N];福建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凯洋;[N];大众卫生报;2010年

7 潘舒畅 叶振淼;[N];温州日报;2010年

8 ;[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蒋廷玉 陈晓明;[N];新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张晓艳;[N];新疆日报(汉);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海波;开远市暗娼艾滋病性病感染率变化趋势及其流行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曹晓斌;我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4年入组治疗者随访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3 王硕;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自身阳性状况知晓与性行为特征的关联[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廖玫珍;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变化及抽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苏莹珍;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Walid Bin Hosain;中国与孟加拉国艾滋病预防策略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华;艾滋病防控中的部门协作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苗慧;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自我认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桦;德宏州校外青少年非母婴途径感染艾滋病原因调查[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梁芸;南宁市低档场所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信、行的调查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建;乌鲁木齐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鹏翔;青岛市社区吸食新型毒品者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特征及HIV/HCV/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7 许磊;南汇地区建筑工人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及预防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玲;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凤霞;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及性传播感染危险因素及求医行为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冉嘉;重庆市劳教青少年脆弱性行为现状及社区干预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疾病感染、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64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