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qacEΔ1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抗力的观察
本文选题:耐消毒剂基因 切入点:铜绿假单胞菌 出处:《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qacEΔ1基因的情况及qacEΔ1携带菌株对消毒剂抗力。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基因扩增法,对广东省部分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从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6株携带qacEΔ1基因,阳性率为86.67%。经有效碘浓度为200 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7 min,qacEΔ1基因阳性菌株存活率为7.7%;qacEΔ1基因阴性菌株存活率为0.0%。经浓度为300 mg/L苯扎氯铵作用7 min,qacEΔ1阳性菌株存活率为11.5%;qacEΔ1基因阴性菌株存活率为6.7%。经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作用10 min,qacEΔ1阳性菌株存活率为19.2%;qacEΔ1基因阴性菌株存活率为10.0%。结论广东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率较高,qacEΔ1基因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所试验的3种消毒剂的抗力稍高于qacEΔ1基因阴性的菌株。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rrying qacE 螖 1 gene and the resistance of qacE 螖 1 to disinfectant. Methods quantitative germicidal test and gene amplification were used. A laboratory study on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some hospitals of Guangdong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26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found to carry qacE 螖 1 gene from 30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positive rate was 86.67.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ositive strains of QAC E 螖 1 gene was 7 minutes after exposure to iodophor disinfectant solution with effective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200 mg/L.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negative strain was 0.00.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ositive strain was 11.55 QacE 螖 1 positive strain treated with 300 mg/L benzalkonium chloride for 7 minutes. The survival rate of negative strains was 6.7. The survival rate of positive strains was 19.2qacE 螖 1 when exposed to 500 mg/L available chlorine disinfectant solution for 10 minutes. Conclusion the disinfectant resistance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Guangdong hospital is carried by the disinfectant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ith positive QAC E 螖 1 gene to the three disinfectants tested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qacE 螖 1 negative strains.
【作者单位】: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12296)
【分类号】:R1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本,刘衡川,张朝武,张玉润,卢惠,黄明清;大肠杆菌O157:H7对含氯消毒剂连续消毒抵抗力的变化及与质粒pO157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5期
2 黄支密,糜祖煌,石晓霞,仵蕾,秦玲,吴晶,陈榆,单浩,史伟峰;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7期
3 王凤霞;金凤玲;姚立琼;朱海平;陈保锦;易思华;刘志武;;qacE△1-sul1阳性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剑洪;方小武;陈伟辉;霍骏业;张炽伦;;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类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检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费春楠;刘军;沈們;纪学悦;邱立军;;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见消毒剂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2期
3 黄宏耀;杨宏伟;侯玲俐;莫非;;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基因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10期
4 张本,刘衡川,张媛,李福平,涂国平;大肠杆菌O157:H7对消毒剂抗力与其质粒pO157、染色体DNA关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5 王卫华;陈洁;汪丽;毛雄英;吕婉飞;许小敏;邓在春;;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比较[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4期
6 邓笑伟;刘长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和I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05期
7 金凤玲;朱海平;陈保锦;王凤霞;姚立琼;李莉;刘志武;;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与qacEΔ1-sul1基因检测[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8 陈炎添;熊燕;苏雪棠;谭雪萍;廖隆祥;杨慧敏;陈青龙;;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荟萃;2012年19期
9 宋红梅;金玉怀;李丽婕;范尉尉;徐保红;李丽萍;;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分离株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7期
10 赵洁;安秋凤;李献起;魏元博;;有机硅在抗菌整理剂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4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娜;复方邻苯二甲醛杀灭医院感染菌效果及其杀菌机理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2 付丽萍;含氯消毒剂(施康)对鲍曼不动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家安;临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院内感染株耐药基因检测[D];青岛大学;2009年
4 吴生根;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碘伏和戊二醛抗性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凤霞;革兰阴性MDR菌株qacE△1-sul基因及其耐药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刘芳;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赵媛媛;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佳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9 胡永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基因及同源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大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诗铎;临床菌株耐药性产生和播散的机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2期
2 周庭权;黄文祥;贾蓓;;细菌对消毒剂抗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年01期
3 张本,刘衡川,林怡伶,佘彬;常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1年03期
4 班海群;李新武;张流波;;消毒剂的使用对细菌耐药的潜在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03期
5 周国芹,晋清云,田莲芳,程庆科;新洁尔灭溶液容器的细菌污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1期
6 吴爱平,吴学贵,章勇;医院消毒方法的评价与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2期
7 陈昭斌,张朝武,叶梅君,殷强仲,余倩;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调查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6期
8 张晓炜,郭拥军,田继红,郑佳,董云秋,肖韵英,董宝坤;3种外科手消毒剂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8期
9 黄支密,陆亚华,诸葛青云,单浩,邹玉秀,熊春林;多重耐药MRSA耐消毒剂基因及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检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05期
10 孟祥红;董梅;孙红宁;佟爱华;雷红;何菊芳;;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忆琳;苏怡;沈伟;侯立光;应庆如;;耐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抗力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年01期
2 陆烨;虞晓珍;陆龙喜;;内镜中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消毒剂抗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07期
3 谈智;陈越英;徐燕;吴晓松;沈元;戎毅;王晓蕾;;1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对对氯间二甲苯酚抗力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年06期
4 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闫博;;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与对消毒剂抗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6期
5 黄昕,易霞云,吴安华,吕一欣,冯丽;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9期
6 彭晓勇;;山区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10期
7 徐燕;吴晓松;谈智;陈越英;戎毅;王晓蕾;孙俊;;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年05期
8 陈求欢;伍立锋;林志藩;吴基任;梁晓涵;;API法与国标法检测饮用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3期
9 潘先惠,苏r,黄薇,黄葵,李涛;应用多管法检测游泳池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6年06期
10 庄文平;朱德全;;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毅;余兰;;老年病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2 张民权;许小敏;廖萍华;;烧伤病房中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郭泽兴;李红玉;;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建秋;谢亚芬;郑爱华;;我院烧伤病房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姚慧琳;;铜绿假单胞菌DHA-1型AmpC酶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段宏宪;亢峰;李喜梅;赵樱桃;;285例医院感染病例临床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陈辉;;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李平;金炎;王勇;张淼;范会;;医院感染与医院环境细菌污染的关系及消毒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赵艳春;李六亿;杨淑蓉;贾健侠;赵秀莉;严岩;孙立颖;;S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与控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俞云松;;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流行情况与抗菌药物选择[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岩;坚持足底按摩增强抵抗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2 袁晔;HLA-B基因“表现”好坏影响人对HIV的抵抗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李尤佳 戴秀娟;夏日炎炎防感冒[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潘 杨;夏季消暑8不宜[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喻英谷 本报记者 钟 文 周慧敏;从政治高度关注企业家健康[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晨谷/辑;早餐宜热不宜干[N];健康时报;2004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李海清;秋季饮食细盘点[N];健康时报;2008年
8 温爱霞;提高免疫力要注意生活细节[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薛京;盛夏吃“冰”易中暑[N];健康时报;2008年
10 金祺;驻颜之术唾手可得[N];保健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杰;中国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胡洪波;机械通气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皮博睿;多重耐药菌消毒剂抗性和精氨酸代谢移动元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吴娴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谢多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铜绿假单胞菌对邻苯二甲醛与碘伏抗性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简翠;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庭权;1.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qacA的流行病学研究 2.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芳芳;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5 张丽荣;儿科抗生素使用及其致病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冬玲;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邱侠;管腔型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探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8 王延东;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抗性检测与抗性诱导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汪明明;氧净牌家居洁净氧颗粒消毒效果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陈敏;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内窥镜污染与消毒现状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66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