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伤害流行现况及干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01:38
本文选题:伤害 切入点:干预 出处:《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摘要】: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对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原因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只是在近期公共卫生部门才认识到伤害和暴力是可以预防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成为伤害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是以社区中多部门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特征。然而,文献检索显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相当有限。 目的 探索伤害在社区水平的流行现况和特征以及适合社区水平的伤害监测方法;探索高发伤害事故、高发场所和高危人群伤害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外部原因,运用适当的统计模型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伤害预防策略提出建议。 对象与方法 1、以上海市某街道的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被调查人员需在本街道至少居住两年以上。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入户调查问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社区伤害和暴力调查指南”以及“伤害外部原因国际分类”自行设计。一份是“某某社区伤害发生及居民相关认知情况调查表”,另一份是“某某社区伤害发生个案登记表”。每户家庭由出生日期与调查当日日期最接近者回答问卷,年龄须介于16—70之间。第一份问卷一户填写一份。第二份问卷由回答问卷者回顾家庭所有成员自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伤害发生情况,每一次伤害填写一份问卷。有效调查9760户家庭,共记录25209人。 2、所有在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到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使用“某某社区医院伤害报告卡”,所有因为伤害而就诊的患者均须填写此表,填表人为当班护士。 3、所有居住在该社区的居民及由于各种原因经过本社区管辖范围的人员。时间范围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由当地交警支队收集所有发生在本社区的交通事故案件,包括通过人员、对讲机、巡逻和110等接警,并填写“道路交通事故伤害信息采集表”。 4、研究社区所属的所有5所幼儿园,调查对象为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调查人数分别为966人和121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家长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伤害相关知信、行为与习惯、家居方面和幼儿伤害情况5个部分;教师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伤害相关知信和伤害源认知3个部分。 结果 1、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常住人口中,伤害发生率为0.52%,女性伤害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别没有显著性;65岁及以上年龄段伤害发生率最高,为1.15%,其次是45-64岁年龄组,为0.77%,伤害发生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差别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按文化程度分层,没上过学的一组伤害发生率最高,为0.85%,其次为小学毕业组,为0.73%,伤害发生率呈现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差别检验有显著意义。在各种伤害中,跌落伤的发生率最高,为0.25%;其次为交通伤,发生率为0.15%。道路和居家是伤害发生最高的场所,分别占37.12%和27.27%。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监测报告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伤者中以外省市户籍为主,占59.16%;职业分布统计结果显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最多,占31.49%。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是工业和建筑区域,占50.62%,居家伤害列第二为,为21.80%;伤害发生时从事的活动以正在工作为最高,占62.01%;伤害发生原因前两位为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和跌倒/跌落,分别占77.58%和16.90%。 3、“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表”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交通事故原因认定,第一位的为转弯的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或行人先行,选择百分比为30.59%;第二位为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选择百分比为12.88%;第三位为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选择百分比为8.77%。交通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的交通方式以驾驶客车最多,其次为驾驶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和骑自行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小于20岁组、外来务工人员、非机动车使用者和步行、乘车人比较容易发生伤害,甚至死亡。 4、对幼儿家长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伤害年发生率7.20%,男孩与女孩间和不同年龄间伤害发生差别没有显著性。非有意伤害占绝大多数,占94.69%;家中发生的伤害为第一位,占44.25%,其次是居住区和学校,分别为15.04%和14.16%;运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达47.79%,其次是旅游、基本日常生活和休闲/游戏;伤害性质以擦伤和表皮损伤最多,占54.87%;伤害机制跌落/跌倒居第一位,占54.87%,其次是物体或人撞击,占17.70%;头面部伤害发生几率最高,达40.71%,肩和上肢、下肢以及手指和脚趾所占比例均为19.47%;伤害程度以轻伤和浅表损伤为主,占56.64%。 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幼儿伤害发生越少。而人均月收入、父母是否上海户籍和母亲文化程度与幼儿伤害发生呈正关联,即人均月收入越高,幼儿伤害发生越多;父母是外地户籍,幼儿伤害发生较多;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伤害发生越多。居家环境评分和幼儿行为评分结果与伤害发生关系比较显示,伤害组幼儿居住环境得分低于非伤害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6、社区居民对各类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和可预防性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又很重要、又能够预防比例最高的伤害事故是煤气中毒和触电,分别为66.14%和63.30%,火灾排在第三位,为57.77%。比例排在后三位的是动物咬伤、运动/娱乐时受伤和犯罪,分别为21.13%、25.09%和33.28%。多水平模型评估显示家庭因素和户主因素对居家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家庭人口数、人均居住面积、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 结论 1、社区伤害事件普遍存在,社区干预项目应首先针对社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和高危场所,人群包括老年人、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业人员和儿童青少年,高危场所包括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内道路、家和工业建筑区域。急救教育应该作为公民普及教育的一部分,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规定切实保证每一位公民接受培训。 2、在交通事故涉及的人、车、道路三个环节中,干预的重点应放在人员方面,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和助动车驾驶员的干预。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定位在交通伤害发生不同阶段的宿主、病原体、媒介和社会与物质环境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寻求能够改变这些危险因素的方法。 3、居家伤害和幼儿运动中伤害应作为幼儿伤害预防的重点,特别是居家环境和运动保护方面。幼儿监护人对幼儿伤害预防的认知存在误区,应加强监护人干预,包括家庭聘用的保姆。 4、在目前国家或市级伤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利用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伤害数据,包括入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报告卡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以达到较全面了解社区伤害发生现况和特征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也必需考虑社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情况。 5、社区伤害预防必须有生态学的理念,既要关注个体因素,也要关注个体所处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策略和环境干预策略。教育策略应以理论框架为依据,环境改善或更新应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世雄,赵新才;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J];重庆医学;2004年07期
2 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ng;自杀行为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6期
3 周德定;卢伟;李延红;周顺福;喻彦;;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年03期
4 张胜年,卢伟,周顺福,陈绍明,杨斌杰,李强,陆建光,吴建平,鲍琼,宋桂香,袁东,李延红,周峰;上海市2000~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5 池桂波,王声ng;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7期
6 郝爱华;莫建军;耿玉田;荆瑞巍;曾光;;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703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70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