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状况的调查研究
本文选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切入点:歧视 出处:《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的:了解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产生的社会歧视的具体情形及水平;探索影响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引发的社会歧视的相关因素。 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乡村社区的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与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分别对导致两类人群不同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分析当地社区中影响歧视水平的主要因素。 结果:共调查PLWHAS194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90人;普通村民246人,男性141人,女性105人。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的社会互动,如直接身体接触及与饮食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而在帮助料理红白喜事等承载着道德张力的社会互动以及非直接身体接触中,呈现出较低程度的歧视;PLWHAS的身份公开程度与社会歧视水平有关(F值=7.686,P<0.01);PLWHAS所报告的导致社会歧视的核心情绪特点为“恐惧”。经多元回归分析:PLWHAS所感受到社会歧视水平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有:幸福感因子(忧郁或愉快的心境)、身份公开、社交范围、家庭人口数、幸福感因子(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感染途径、接受宣传;可归结为4个核心理论要素: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地位、对其他村民健康的威胁、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知、个性特征。普通村民对PLWHAS的社会歧视受到9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总体幸福感因子(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知识)、理智、本村疫情、幸福感因子(对健康的担心)、本村亲戚、防治态度、保守、接受宣传、AIDS防治知识得分;也可归结为4个核心理论要素:普通村民的个性心理特征、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宗亲关系强度。 结论: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在乡村社区中仍广泛存在,乡村社区中因艾滋病而引起的社会歧视不单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引发的社会排斥,其与村民的个性心理特征、乡村的传统社会文化及村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关。艾滋病患者本身身份的公开程度可能会增加社会歧视。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level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caused by AIDS in rural commun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discrimination caused by AIDS in rural communities.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discrimination felt by AIDS patients and PLWHASs in rural communities and the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ordinary villagers against PLWH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rimination level in the local community.Results: a total of 104men and 90 fema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PLWHAS194, and 246,141males and 105females in ordinary villagers.AIDS-related forms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are concentrated in individual leve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such as direct physical contact and diet-related social activities,And in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indirect physical contacts that help to take care of red and white events and other moral tensions,The low degree of discrimination in PLWHAS wa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P < 0.01). The core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PLWHAS which led to social discrimination was "fear".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7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cial discrimination level were: happiness factors (melancholy or happy mood, open identity, social range, family size, etc.)Well-being factor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trol, infection channels, acceptance of publicity; can be summed up in four core theoretical elements: the social status of AIDS infected, the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other villagers, the knowledge of AIDS prevention,Personality traitsThe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ordinary villagers towards PLWHAS is affected by nine main factors: general well-being factors (false knowledge of non-transmission routes, reason,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village, well-being factors (health concern, relatives of the village, prevention and cure attitude, conservatism, etc.)The scores of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were also summed up as four core theoretical elements: the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dinary villagers, the knowledge of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fear of disease and the intensity of kinship relationship.Conclusion: AIDS-related social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widely in rural communities. The social discrimination caused by AIDS in rural communities is not only the social exclusion caused by people's fear of AIDS, but also the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rs.Rural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e and villagers o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re related.The disclosure of the identity of people living with AIDS may increase social discrimin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1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英;付俊;刘家虹;龚俊平;卢飞豹;;医疗领域内艾滋病病人被歧视现状的定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2 Gilmore N J;耿稚江;蔡建邦;;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4年01期
3 徐世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年02期
4 孔海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的若干问题[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5年04期
5 Poiesz B ,佘清;进一步证明乙型肝炎疫苗不会传播爱滋病[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6年03期
6 张光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临床表现与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1986年02期
7 骆萍英;骆成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神经系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6年06期
8 孙国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及病因学概述[J];新乡医学院学报;1986年S1期
9 俞纯山;爱滋病的实验室检查[J];临床检验杂志;1987年03期
10 邵济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宏;吴昊;张彤;张可;赵艳;;HIV/AIDS并发贫血的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彭勃;李华伟;;中医药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思路和切入点[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3 石英;何太雯;杨娅玲;顾士民;沈银忠;卢洪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附15例报道[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南屏;李丹;赵刚;P.Altermeyer;Hoxtermann Stefan;Norbert Brockmeyer;;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HIV患者体内CD44~+T细胞的变化[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毛宇湘;牛黎明;陈泽;赵学民;王学平;池招民;王庆雷;米海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及感染者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剑波;孟祥;杨学华;张岩;陈学军;周志刚;郭华;岳松伟;赵青霞;孙燕;;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韩桂凤;徐守森;;体育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微格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徐立然;郭建中;张明利;;艾滋病中医症状文献分析与科学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洪峰;张爱华;张宛筑;袁飞;胡绍源;龚宁;;贵州省教育系统工作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调查和培训评价[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立华;唐英;黄朝阳;郭会军;;从中医整体论角度探讨艾滋病非CD4+T细胞的免疫补偿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火伦 邵天亮;法律何时对招聘歧视现象说不[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杨耕身;首例地域歧视案后更应关注的问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3 周青风;打破偏见和无知重建平等就业环境[N];法制日报;2007年
4 ;帕罗西汀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恐慌症的疗效观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孙妍;偏见不是歧视的根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6 罗艾桦;黄华华:招聘女工很麻烦,那你是怎么来的?[N];人民日报;2007年
7 陈汝健;狗年不招聘属狗的人,怪哉![N];西部时报;2006年
8 江西教育学院 韩春萌;学术等级歧视应当禁废[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桂亮;黑白宝宝标价悬殊[N];科技日报;2002年
10 严宝康;努力消除“社会歧视”[N];解放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红红;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宋扬;HIV-1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庄严;中国人群HIV-1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免疫优势表位的筛选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翟嵩;HIV-1特异性优势肽段CTL应答及HIV-1特异性Th细胞应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6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黄志勇;汞结合金属硫蛋白表征方法和铅同位素比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黄常勇;就业歧视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杨咏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王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05年
5 戚鸣;我国公职领域反歧视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7 周洪;HIV感染与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8 潘珂君;110例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雷;南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莫绍毅;HIV/AIDS患者的鼻咽喉临床表现[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0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73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