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对人口健康影响研究评述
本文选题:气候变化 + 人口 ; 参考:《科技导报》2014年Z2期
【摘要】:综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口直接或间接的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影响范围变动,气温变动对非传播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对儿童、老年等脆弱人群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影响环境和农作物产量对人口健康产生的间接影响。随着气温升高,传播性疾病发病率提高,影响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扩大。热浪或寒潮都会增加不同类型非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带来负面影响。儿童、老年及其他体弱的人,面对气候变化,承受力弱,容易产生负面健康效应。气候变暖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农作物产量在气候变化时期波动性大,需要注意其对人体营养摄入的影响。最后提出本领域中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包括在研究方向方面,研究除疾病外的其他健康的影响、不同社会经济层次的研究对象、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在研究方法方面,建议加强实证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对干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rect or indirect health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pulation are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the incidence and variation of the range o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ransmitted disease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the direct effects on vulnerable populations such as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and the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by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crop yield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incidence of spread disease increases, and the space and time range of influence expands. Heat waves or cold surges can increas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ith negative effects. Children, the elderly and other frail people are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are prone to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Climate warming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air, water and soil, which may b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Crop yield fluctuates greatly in climate change period,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s influence on human nutrition intak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he health effects other than diseases,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levels,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empirical research, cross-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intervention theory and method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5119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72)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才斋奖学金项目(CZ201316)
【分类号】:R188;P4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冰婵;;近100年及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莫运政;郑亚安;陶辉;胥美美;李国星;董凤鸣;刘俊含;潘小川;;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相关性的时间序列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3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4 郭建平;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92年01期
5 杨坤;王显红;吕山;张玲;贾铁武;李兰花;邓瑶;周晓农;;气候变暖对中国几种重要媒介传播疾病的影响[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4期
6 路凤;金银龙;程义斌;;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2期
7 董凤鸣;莫运政;李国星;胥美美;潘小川;;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8 赵宗群,李东民,廖小燕,李群娜;气候变化对我国部分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5期
9 程义斌;金银龙;李永红;龚洁;杨念念;王玫;吴珍;;武汉市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03期
10 刘玲;张金良;;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董琼;;粮食产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杜娟;关泽群;;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3 郑有飞;牛鲁燕;;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白玉荣;吴振铃;刘彬贤;刘桂莲;;天津市花粉预报服务效益评估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5 马占云;熊伟;林而达;;基于GIS和作物模型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玉米秸秆产量区域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6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7 林苗青;杜勤博;梁宏升;;广东南澳县近5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8 李春玲;;1959~2008年兴宁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9 贾建英;郭建平;彭妮;;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10 孙丽;李岚;唐亚平;王艳丽;孙婧;;近50年辽宁省水稻产区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岩;马志红;;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翟治芬;严昌荣;刘爽;刘勤;;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评价研究进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迎家;白丽丽;;浅析中国大地构造学派成因[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5 陈正洪;叶殿秀;杨宏青;冯光柳;;中国各地非典型肺炎流行与气象、气候关系的比较研究[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6 蔡春丽;刘冲;;室内环境中危险化合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杨海兵;沈洁;贾秋放;张钧;;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心脑血管病单独和联合作用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王文毅;黄敏;李长军;王建源;薛小萍;杨洪昌;;山东省主要农林作物气象指标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9 廖万有;;气候变化对我国茶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卉;李智才;蒋云盛;;山西省降水特征变化规律及未来趋势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婷;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润元;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3 魏玉梅;二甲基甲酰胺(DMF)人群暴露评估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新旺;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婧;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夏天;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邱治军;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与演变规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林迟;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需求的环境作用与结构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静;重庆市地域性特色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牟村;湖南打鼓坪林场植被与植物群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平;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子良;耕地生产能力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田志君;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庄红娟;三峡库区草堂河流域生态系统胁迫特征与生态恢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飞鸽;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耿绍波;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肖艳春;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研究及家族史的相关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亮;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VIC模型的黑河流域陆气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存;查良松;;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程杨;杨林生;李海蓉;;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3 赵昕奕,张惠远;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农业产量的可持续性[J];地理科学;2000年03期
4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地理学报;2008年03期
5 蔡运龙;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年03期
6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7 肖荣炜,孙庆祺,陈云庭;南水北调是否会引起懾螺北移的研究[J];地理研究;1982年04期
8 田文寿;Martyn P.CHIPPERFIELD;吕达仁;;Impact of Increasing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 on Ozone Depletion and Temperature Chang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9年03期
9 柳燕;大气臭氧层、紫外辐射与人类健康[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8年03期
10 易彬樘,张治英,徐德忠,席云珍,付建国,罗军,袁明辉,刘少群,邝铿;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气候因素变化的相关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一汇;任国玉;赵宗慈;徐影;罗勇;李巧萍;张锦;;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年01期
2 齐美东;;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历程[J];特区经济;2010年12期
3 王绍武;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98年03期
4 吴正华;中国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J];学会;1999年05期
5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1期
6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7 许娟;近600年来北极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对比(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4年03期
8 李明志,袁嘉祖,李建军;中国气候变化现状及前景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多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3期
10 史威;张静;;中国气候变化与史前区域文化演变概貌[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正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张甲s,
本文编号:1837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83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