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15:53

  本文选题:麻疹 + 流行病学 ; 参考:《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课题选择上海市卢湾区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回顾性资料收集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卢湾区麻疹疫情的发病趋势、传播模式、流行特征;对卢湾区一般人群进行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了解麻疹免疫水平;对母亲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了解母亲及其新生儿麻疹免疫水平,分析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性。目的是对卢湾区麻疹流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探索预防控制麻疹传播的有效策略,尤其是探索婴儿麻疹免疫预防策略,以期对今后预防有所启示。本项研究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回顾性资料收集,对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6年麻疹发病和死亡状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卢湾区1956~2006年的50年中先后发生3次大流行,共发生病例114685例。1958年麻疹发病率达4317.4/10万,为历史之最。疫苗前期,平均年发病率高达1000/10万以上,死亡率以1957年最高为22.70/10万;开展免疫接种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死亡率保持在10/10万以下;至八十年代,年发病率控制在4/10万以下,死亡率0.05/10万以下,病死率0.2%以下,1986年及其后,卢湾区已无麻疹死亡者;九十年代至今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5年麻疹流行,发病率2.50/10万,达20年来之最。发病季节高峰由冬季后移至春季3~5月。在各个时期,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但也是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成人发病率变化不大,但发病数构成比在计划免疫期达70%以上。麻疹发病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8:1。职业分布目前以工人和职员为多见。现阶段卢湾区麻疹流行特征为成人高发,是消除麻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在现有免疫程序基础上,扩大免疫,对成人适时加强免疫。 第二部分: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免疫效果分析。对既往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卢湾区1965年起推广使用麻疹疫苗,1994年至今,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的较高水平。自1986起开展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监测,免疫人群抗体阳转率在97%以上,初免抗体四倍增长率保持在97%以上。免疫后6年阳性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卢湾区1987年起开展一般人群麻疹抗体检测,各年人群抗体阳性率均在98%以上,卢湾区人群对麻疹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发病率与接种率两者呈高度负相关,近20年卢湾区麻疹发病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第三部分:上海市卢湾区现阶段人群麻疹免疫力调查。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一般人群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分析各年龄组人群免疫水平和特征,并对接种麻疹疫苗人群进行免疫效果观察。调查显示卢湾区现阶段一般人群麻疹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1.21%,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走势呈“V”形。6~7月龄婴幼儿抗体水平极低,15~岁及20~49岁抗体阳性率不高,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应关注婴儿母传抗体不足的问题。建议成年女性在孕前进行一次加强预防接种以提高婴儿母传抗体水平。建议扩大麻疹免疫接种规划,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成人免疫程序,对15~49岁成人适时加强免疫,有效保护易感人群。 第四部分:母亲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和相关性研究。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其所娩新生儿血清麻疹抗体。结果表明母亲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84.51%,新生儿阳性率73.24%,本地户籍母亲阳性率84.38%,外地户籍母亲阳性率84.62%。母亲及其新生儿麻疹抗体均为阳性的占69.01%,二者均阴性的占11.27%。母亲的麻疹抗体水平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两者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主张通过提高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来提高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婴儿麻疹发病,降低小月龄婴儿发病率的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Shanghai Luwan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field , and analyses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immune effects of measles in 50 years in Luwan District by means of ret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and serologic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 The measles immune level of measles in Luwan District is studied ,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infant measles antibody is analyzed .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Luwan District in the period from 1956 to 2006 was more than 70 % .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asles was more than 1 / 100 000 .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asles was more than 1 / 100 000 . In the early 1990s ,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was more than 1 / 100,000 .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asles was more than 1 / 100 000 .


The second part : Analysis of measles immune effect in 50 years in Luwan District , Shanghai . The measles vaccine was popularized in the Luwan District since 1965 . Since 1986 , the rate of vaccination has remained above 99 % . Since 1986 , the rate of vaccination has remained above 99 % .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body in the immunized group is above 97 % .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body in the pop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s above 98 % . The incidence rate and the rate of vaccination are highly negative . In recent 20 years , the measles incidence in the Luwan District is at the lowest level .


In the third part , the measles immunity investigation at present in Luwan district in Shanghai was investigated . The serum measles antibody level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as measured by seroepidemiological metho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was 81.21 %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in each age group was 81.21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in mother serum was 84.51 % , the positive rate was 73.24 % , the positive rate of local resident mother was 84.38 % , the positive rate of maternal measles antibody was 84.62 % .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书强;周桂清;黄水根;辛力;李朝亮;彭云;;免疫后麻疹120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陈伟华;胡忠兰;李军;;郴州市2005年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3 林伟波;郑良忠;邱志远;;揭阳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4期

4 吴劲;徐殷;;鹰潭市199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江西医药;2006年S1期

5 杜雯;边永玲;徐飞;吴升伟;戴丽芳;朱青;;贵州省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程爱萍;;新发麻疹9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8期

7 姜坤;周颖;邱雅君;;东辽县2005—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年08期

8 吴红宇;黎大林;;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9 王庆;孙木;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北京市西城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2期

10 马旭;;慈溪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霞;王羽;高俊峰;;448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夏盛椿;程鸿;;南京市199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泽军;沈壮;贺雄;黄若刚;滕仁明;宁芳;李晓梅;丁立新;林长缨;;北京市一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孙立臣;隋焕君;付春祥;李玉秋;;113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5 孙立梅;郑慧贞;李灵辉;吴德;;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赵恩嘉;朱云龙;李会忠;;唐山市城乡老年车祸流行病学分析与未来老年车祸的预防对策[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7 朱晓东;周晓苓;朱建幸;;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周艳峰;刘兴华;;211例儿童眼外伤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冬娟;潘伟毅;吴瑞红;吴江南;;福建省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10 庞龙;陈志强;邱波;;西藏林芝地区479名幼儿眼科体检常见眼病流行病学分析[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灵巧;消除麻疹三年冲刺怎样展开[N];健康报;2010年

2 慰鄂;防麻疹:开窗通风打疫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王有国;麻疹病毒自述[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耿兴敏;2010,中国打响消除麻疹攻坚战[N];中国妇女报;2010年

5 季壮壮;婴儿早春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季壮壮;小心早春婴儿麻疹[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郑灵巧;麻疹监测网络捕获输入病毒[N];健康报;2009年

8 蔡fg东;让孩子远离麻疹病毒威胁[N];健康报;2006年

9 谭西顺;警惕麻疹兴风作浪[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市疾控中心 仲秋;麻疹的临床症状及预防[N];无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成国;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麻疹病毒分子进化及肠道病毒鉴定分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胡钰;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鑫;麻疹病毒通过受体SLAM对昆虫细胞的感染及其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俞雪莲;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边疆;吉林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淑华;计划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与预防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孙晓红;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主要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伟;骨盆环损伤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喜悦;小反刍兽疫(PPR)ELISA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兆南;吉林省2004年—2006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郑敬彤;长春地区麻疹野毒株H基因与F基因变异情况及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马春燕;麻疹感染与糖代谢相互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范丽霞;青海省2000-2011年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谢天胜;浙江省一起麻疹爆发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陆璐;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杨;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血清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杨以平;重庆市主城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耿胜竞;疫苗时代儿童麻疹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淑霞;1963~2010年聊城市麻疹疫情变迁及原因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5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1915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