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2011-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病学特征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20期
【摘要】:目的分析溧阳市2011-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信息,对溧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溧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77例,年均发病率11.84/10万,2013年发病率较2011、2012年明显升高;发病高峰位于6-7月和11月份;发病存在较强的地区聚集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周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职业构成以在校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87.72%。结论 2013年溧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呈流行状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差异,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适时开展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加强免疫是阻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mumps in Liyang city from 2011 to 2013 and to establish the strateg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mp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incidence of mumps in Liyang city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277 cases of mumps were reported in Liyang city from 2011 to 2013.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mumps was 1184 / 100 000. The incidence of mumps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2011 and 2012, the peak was in June, July and November. The incid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from the age of 5 years to the age group, and the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was mainly in th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young children, accounting for 87.72%.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status of epidemic mumps in Liyang City in 2013 is obvious seasonal, regional and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the epidemic of mumps by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for key pop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immunization with mumps vaccine.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12.1;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君;黄辉;黄辞冬;;2005-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7年08期
2 田际雄;李跃;侯启年;王铸;吴炜;袁继卫;;张家界市永定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3 熊田甜;周小涛;朱奕;李苑;吴泰顺;马智超;;2008-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08期
4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J];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峰;余龙;张唯;;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吴润秋;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一例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3 黄长江,王尚舜;国产冻干麻疹-风疹二联活疫苗临床安全性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4 戴振威;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5 任军,王建军,许明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6 陆志坚;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管理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沈永刚,刘丹青,赵月萍,陈晓琴,唐继海;安徽省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及效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8 王平,赵武,汪道发,张健敏,洪峰;铜陵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9 王家超,张桂林,肖红,但孝兵;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基因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陈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与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2 毛熙伟;;核苷(酸)类抗病毒2年后改成中成药抗病毒治乙肝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3 潘永平;樊晓慧;邱梦标;粟庆娟;毛红霞;熊水印;龚辉;;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早期应答的关系[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年中;陈莹;郑丽君;王金花;;短程间歇化疗致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A];浙江省结核病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海云;高元美;张荣华;张维华;;健康教育干预对狂犬病预防效果观察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荣华;张维花;李海云;孙美;郭永歌;;纯化vero细胞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预防狂犬病效果观察[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奎鹏;薛昀;;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1例病例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钟松阳;毛晓华;周美娟;;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122例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心春;廖明凤;朱秀云;张洁云;陈涛;张明霞;顾美红;张帆;余卫业;周伯平;周伯平;;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10 刘国军;庞凤;赵德民;宋永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加权;热休克蛋白47在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孟庆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物质能量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傅传喜;S_(79)株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群免疫保护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6 金晶兰;联合分析HBV感染相关表达谱和DNA甲基化谱[D];吉林大学;2012年
7 任杰;健康传播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王镇;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志勇;流行性乙型脑炎PCR检测病毒和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宝音仓;苏荣扎布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亚峰;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2 姜丙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继发低氧血症证候规律及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潘金仁;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水痘疫情预测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兰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许飞龙;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与HAART治疗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杜旦;兰州市乙肝患者和家庭成员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KAP现况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8 任坤海;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基因型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骏飞;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朱玉;单纯ARIMA模型和ARIMA-GRNN组合模型在猩红热月发病率中的预测效果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大鹏;樊春祥;曹玲生;王华庆;周玉清;梁晓峰;;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J];疾病监测;2007年05期
2 徐福根,许二萍,黄诚孝,陈康凯,黄利明,杨洛贤,闻洪根,干伟群,张群勇,王来根,范力强;不同月龄婴儿接种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0年02期
3 田际雄;李跃;侯启年;王铸;吴炜;袁继卫;;张家界市永定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4 王树巧,顾祖万,张亚达,刘惠珍,谢广中,方天郎,孙木兴,朱建慧;国产腮腺炎和进口麻风腮疫苗免后腮腺炎HI抗体比较[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年02期
5 申振元;陈正利;马桂芳;陈益洲;朱谦;;2005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8期
6 王树巧,涂秋凤,方卫华,李红,徐闻清,周顺德,王飞霞,吴俊发,夏国光,黎敏昌,谢广中;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年03期
7 蔡一飚;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1年06期
8 王玲,吕宏亮,王世文,王玉琳;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流行病学及疫苗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2年01期
9 陈志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J];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02期
10 郭青;张春曦;王丽萍;梁晓峰;;全国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疫情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伦生,沈春安;1952~1998年随州市传染病变化趋势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李启泉,任勇;孝感市1977~1999年传染病谱变迁[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S1期
3 杨兴堂;宝山某医院十年传染病报告综合评价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0年03期
4 洪荣涛,许龙善,黄文龙,章灿明,江爱民;福建省2002年传染病疫情态势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5 刘海萍;连云港市连云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及医院漏报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6 陆滨,杨海,倪兰;医院传染病报告趋势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6期
7 王希英,高明香,刘振宝;昌乐县1999~2002年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年05期
8 毛立雄;江山市居民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9 郭秀芳,隋英杰,袁新风;基层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12期
10 孙来玉,陈树珍;淄博市临淄区外来人口传染病流行情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兰娟;;重大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高凤英;;传染病统计分析及防治措施[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张月霞;;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报告率影响因素及对策[A];中南地区第八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宝河;史文宝;;中缅管道工程缅甸境内施工期间传染病风险及控制措施的研究[A];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向梅;;传染病的防治措施[A];2013年河南省传染病护理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林坤立;谢东生;陈金玲;陈彩燕;倪玉飘;;2008~2010年茂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A];2011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7 何夏婷;王文娟;周李承;黄彤文;杨家琦;;深圳市2011年口岸检疫发现的确诊传染病概况以及风险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苏海军;;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王志芬;左泽锦;;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周义芬;陈太梅;;重庆市涪陵区2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白剑峰;2002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公布[N];人民日报;2003年
2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冯冰;“传染病频发”存在“认识错位”[N];人民日报;2005年
3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冯冰;这两年传染病咋这么“厉害”?[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张吉娜;禄丰县多管齐下严防春季传染病[N];楚雄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郭晓宇;“非典”等传染病应于两小时内报告[N];法制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严华 记者 孙玉春;合肥严防传染病侵袭农民工[N];工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均珠;九月,,我省乙类传染病死亡数大幅下降[N];贵阳日报;2006年
8 潘少波;广西传染病报告数成倍增长[N];健康报;2007年
9 郑灵巧;传染病死因排位降至第八[N];健康报;2007年
10 周芳;麻疹等8种传染病同比下降[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薇荣;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及三种预测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昊阳;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李亚品;传染病信息实时采集与应急处置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4 殷菲;时—空扫描统计量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长春市宽城区2004年-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动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龙江;我国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现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志明;晋城煤业集团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及其时间序列模型预测[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卫红;驻马店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状况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5 张海滨;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数据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6 张薇;兰州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爱华;泰安市1961-2005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轶;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舒国通;以不同人群为基础的传染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冯玮;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概况及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0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00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