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诱捕器与幼虫监测法监测伊蚊效果比较的研究
本文选题:伊蚊诱捕器 + 幼虫监测法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及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的重要媒介。登革热是一种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根据疾病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可以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每年DENV感染患者达到5千万到2亿,每年登革热死亡超过2万人。登革热成为了全世界最严重的蚊媒传染病之一。ZIKV自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后,只在非洲和少数亚洲国家散在发病。2007年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联邦的雅浦岛上首次爆发了ZIKV疫情。2013-2014年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也爆发了ZIKV感染疫情。2015年5月,巴西东北部出现了大量发热、头痛、皮疹以及肌肉关节痛类似登革热症状的病人,后被证实为ZIKV感染。截至2016年2月,巴西感染ZIKV人数超过40万,疫情扩散到美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自ZIKV爆发以来,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多,并证实多例小头畸形婴儿母亲为ZIKV感染者,而且在婴儿脑脊液及脑组织中检测出ZIKV。孕妇ZIKV感染可能与新生儿的小头畸形有关。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以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为主。随着全球人员交流及货物贸易的加强,我国每年都报告有登革热病例,并以每隔4-6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广东省是我国的南方省份,常年雨量充足,温度较高,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地区,占全国登革热病例超过70%。2014年广东省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上报病例超过4万人。ZIKV与DENV同属于黄病毒属黄病毒科,有相同的传播媒介。在ZIKV疫情大肆扩散的背景下,广东省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登革热和ZIKV感染目前没有有效可用的疫苗,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登革热及ZIKV感染的疫情防控主要依赖蚊媒密度的监测、积水的清除与成蚊的消杀。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DENV和ZIKV传播的主要媒介。在我国,又以白纹伊蚊为主。伊蚊的监测是有效预警登革热、ZIKV感染发生,控制疫情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对蚊媒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幼虫监测法,诱卵杯法,粘捕法,成蚊引诱装置,人工小时法,诱蚊诱卵器法等。目前国内蚊媒监测主要应用人工小时法,幼虫监测法。人工小时法,人暴露小腿,等蚊子叮咬,然后用捕蚊器或吸蚊管人工捕蚊。人工小时法以人作为诱饵,在发生蚊媒传染病地区,易使操作者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不同的操作人员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捕蚊熟练程度不尽一致,对结果影响较大。传统幼虫监测法也有很大局限性:工作量大,耗时费力;不考虑容器大小,幼虫数量及房屋的大小;受房主配合程度制约;伊蚊主要滋生地分布在户外。2003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立丰等发明了一种诱蚊诱卵器,通过与传统幼虫监测指标比较显示,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es and ovitrap Index, MOI)和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房屋指数(House Index, HI)及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 CI)存在正相关关系,且MOI与BI相接近,适用于常规蚊媒监测。但有研究表明,诱蚊诱卵器对于伊蚊的引诱能力不够理想。本实验室在诱蚊诱卵器的基础上,根据白纹伊蚊易受黑色物品吸引,孳生在潮湿阴凉场所,产卵于清水上粗糙表面物体等生活习性,设计了新型的伊蚊诱捕器,经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验证,表明新型伊蚊诱捕器比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诱捕效果更好。然而,新型伊蚊诱捕器得出的MO1指标与常用的幼虫监测法得到的BI、CI及HI指标的关系仍然不清楚,这限制了伊蚊诱捕器作为蚊媒监测方法,当蚊媒过高时的预警作用。此外,新型伊蚊诱捕器作为一种新的蚊媒监测方法,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现场的适应性,成本效益情况,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1、同时采用幼虫监测法和伊蚊诱捕器方法同时对一现场进行1年的监测,两种方法指标进行相关关系探究,评价新型伊蚊诱捕器反映蚊媒密度情况。为新型伊蚊诱捕器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对调查现场伊蚊孳生容器类型进行分析,了解当地伊蚊主要孳生地类型,使降低伊蚊密度的措施更加有针对性。3、了解现场工作人员对两种蚊媒监测方法的评价,进一步评价两种方法的成本、方法固有缺陷、现场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蚊媒密度情况、现场工作人员对两种的态度等情况。研究方法:1、幼虫监测法:选择广州市白云区1农村为监测现场。监测期间,对住户内外积水容器进行检查,记录每户中积水容器的数量,及伊蚊幼虫阳性容器的数量。按照积水容器的使用用途及来源,将积水容器进行以下分类(1)盆景、水生植物;(2)贮水容器;(3)闲置的容器;(4)假山水池、敞开的沟渠;(5)自然环境中的积水;(6)废弃垃圾。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2、新型伊蚊诱捕器监测:在放有白色滤纸的伊蚊诱捕器加入60m1过夜自来水。伊蚊诱捕器放置在住宅外果园树下、沼泽附近等阴凉、背风、水平地面,平均每5户人家放置一个伊蚊诱捕器,果园,菜地等地方每隔10m布放一个,同时用手持GPS定位布放伊蚊诱捕器的具体位置,每次监测伊蚊诱捕器放置位置相同。伊蚊诱捕器布放4天,每半月进行一次监测。回收伊蚊诱捕器时,记录每个伊蚊诱捕器中捕获的白蚊伊蚊成蚊及虫卵的数量。记录阳性伊蚊诱捕器中死亡或存活蚊子数量,记录有效回收的伊蚊诱捕器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诱蚊密度指数、诱卵密度指数等指标。3、定性研究方法:采用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蚊媒监测工作人员为访谈对象。事先拟定好的问题提纲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完成两种监测方法的时间、人力安排,对两种监测方法本身的了解和评价,两种监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两种方法反映蚊媒密度情况等。根据受访者的意愿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不同意录音的进行详细的访谈笔录。4、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上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定性研究分析方法:访谈逐字逐句转录成文字,录入访谈笔记,将文稿整理成word文档。采用ATLAS. ti 6定性分析软件,根据已拟定的代码对文档进行编码,并对新出现的观点创建新的代码,对代码按主题进行归类分析说明。结果:1.1、监测一般情况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一共布放3983个伊蚊诱捕器,有效回收3816个伊蚊诱捕器,总有效回收率为95.81%。其中,成蚊和(或)卵阳性诱捕器数量为812个,总阳性率为21.28%。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共连续进行24次幼虫监测法,共入户调查2123户人家,检查积水2932个,其中有1010个积水伊蚊幼虫阳性,总阳性率为34.45%。1.2、研究现场天气情况当地全年温暖,10月份气温开始下降,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为9.42℃。3月份气温开始上升,7、8、9月份平均气温超过30℃。雨季主要分布在4-9月份,旱季主要在10-3月份。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一年降雨量为1686.8mm。1.3、伊蚊孳生容器类型全年积水容器中,闲置的容器共1974个,占67%;贮水容器共454个,占16%。废弃垃圾类共264个,占9%。假山水池、敞开的沟渠类型积水共123个,占4%。水生植物与自然积水数分别为63和54个,分别约占总量的2%。废弃垃圾积水的伊蚊幼虫阳性率最高,为39.4%,水生植物有38.1%幼虫阳性,自然积水幼虫阳性率为37.0%,闲置容器幼虫阳性率为35.6%,贮水容器幼虫阳性率为29.3%,而假山水池、水渠幼虫阳性为21.1%。4-9月雨季积水阳性率比旱季积水阳性率高(43.6% vs 10.7%,x 2=283.29,P0.01)。平均每户人家积水量与降雨量存在相关性(r=0.75,P0.01)。1.4、蚊媒变化情况当地BI在2014年7月份上半月为93.14,蚊媒密度一直上升,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106.67。10月份开始迅速下降,在11月份下降到10以下,12月至2015年3月上半月,BI一直维持在小于5的低水平。3月下半月蚊媒密度开始上升,4月份底BI为38.89,5月份为104.21,到6月一直维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幼虫监测法的另外两个指标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拥有与BI相似的变化趋势。在2014年7月份,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0.74、41.55的高水平,8月份有所下降,但仍然在35以上,随后逐步下降,到10月上半月降为9.13,12月至3月上半月,MOI一直为O。EDI、MDI与MOI变化趋势相似,EDI波动范围较大。1.5、幼虫监测法指标与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相关性MOI与BI相关(r=0.92,P0.01);MOI与CI存在线性(r=0.96,P0.01);MOI与H1相关(r=0.95,P0.01)。MDI与BI、CI、HI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7、0.90(P均小于0.01),EDI与BI、CI、HI相关系数分别0.66、0.65、0.66(P均小于0.01)。幼虫监测法指标与MOI、MDI具有较高相关性,而EDI与幼虫监测法指标相关性较差。2.1、定性调查一般情况选取14个基层卫生机构人员14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9人,年龄25—32岁,平均28.21±2.19岁。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年限3.43±1.79年。受访者全部为本科学历,医师12人,其中两个新毕业生,尚未考取医师资格。平均访谈时间为36.57min。2.2、幼虫监测法与诱蚊诱卵器法日常监测时间、人力安排情况参与者认为幼虫监测每次调查需要联系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协助,小区住户需要物业保安的带领,一同完成入户工作。一个监测点的入户调查工作,需要5—10个人半个工作日来完成。而诱蚊诱卵器法—般安排1—2本单位工作人员,外出一到两个小时完成诱蚊诱卵器的布放。2.3、幼虫监测法与诱蚊诱卵器法方法本身的评价受访者表示幼虫监测法有以下优点(1)宣传教育的作用;(2)在检查时,可以同时翻盆倒灌,清除蚊媒孳生地;(3)了解整个社区的蚊媒孳生情况。1人提出调查布雷图指数,只是判断积水幼虫是否阳性,并没有对积水中的幼虫进行定量计数,将所有幼虫阳性容器等同看待,不能反映幼虫和成蚊的数量。不少受访者表示,孳生蚊媒的积水主要存在于户外,真正户内孳生的蚊媒很少,户内的阳性积水少。参与者认为诱蚊诱卵器的瓶孔设计是圆锥管型的,因此捕获的成蚊难以逃脱,而且可以通过透明的瓶身观察捕获的成蚊和所产的卵的生物学特征分辨是否白纹伊蚊。有受访者提出(1)诱蚊诱卵器的瓶身以及瓶孔可能太小;(2)而且瓶子放置的清水也可能缺乏吸引力;(3)诱蚊诱卵器法要求放置3天,时间较长;(4)诱蚊诱卵器法布放位置不同,社区不同,不能比较;(5)诱蚊诱卵器法没有与居民有交流,没有宣传教育作用。2.4、两种监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访者提出(1)幼虫监测法实施需要与街道、小区物业等多部门共同协调合作。(2)真正的入户率其实不高;(3)结果易受调查人员态度,技能情况影响。(4)高频率的调查很难避免重复入户,这也会引起居民的反感。受访者认为诱蚊诱卵器实施时有以下问题:(1)布放区域有限制,不适用于建筑、人口密集区域;(2)反映蚊媒需要布放一定数量的诱蚊诱卵器;(3)诱卵的数量少时不容易发现,需要较长时间放置孵育蚊卵。2.5、两种监测方法反映蚊媒密度情况2名受访者表示传统幼虫监测法基本能反映蚊媒的密度。4名受访者表示由于入户率不高,入户范围较小,数据作用有限。8名受访者指出蚊媒孳生积水主要存在于户外,传统监测法入户调查得到的布雷图指数低,不能反映蚊媒密度。1人认为积水是否存在幼虫只是定性判断,将所有幼虫阳性的积水等同看待,不能反映幼虫及成蚊密度。受访者中,有6人认为诱蚊诱卵器基本与监测环境相符,能反映蚊媒密度。其中5人觉得诱蚊诱卵器的阳性率太低,不接近实际情况。1人提出环境中的积水作为蚊媒孳生地与诱蚊诱卵器是竞争关系,环境中积水的多少可能对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的结果有影响。结论:1、伊蚊密度从三月底开始上升,5月到9月维持在高密度水平,10月蚊媒密度开始下降。12月至3月初蚊媒密度低。2、调查现场伊蚊孳生容器主要来源为闲置容器、贮水容器和废弃垃圾积水,水生植物并不是伊蚊主要孳生环境。3、伊蚊诱捕器指标与幼虫监测法指标反映蚊媒密度变化趋势一致。其中MOI与BI、CI、HI具有较高的相关性。4、幼虫监测法人力成本较高,定性判断容器是否幼虫阳性、伊蚊主要孳生户外、入户难度大等影响其效果。但幼虫监测法进行同时,可对居民宣传教育、清除积水和了解社区主要伊蚊孳生情况。5、伊蚊诱捕器人力成本低,但伊蚊诱捕器不适用于建筑、人员密集区域。伊蚊诱捕器瓶身和瓶孔可能存有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伊蚊诱捕器效果在基层现场监测工作人员中存在争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8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ServiceM·W;翟兆涛;;捕集蚊类幼虫的水底化学光诱捕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5年05期
2 杨振洲,贾瑞忠;有害生物控制中光诱捕器的使用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3 任旭琦;刘彬;向文龙;黄穗平;廖玉学;陈清;俞守义;;伊蚊诱捕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年05期
4 尉吉乾;沈颖;莫建初;王道泽;张莉丽;徐文;;风吸式飞虫诱捕器防治斑潜蝇的效果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年02期
5 宋关鸿;一种简单、有效的以干草浸出液和异丙醇引诱的CDC光诱捕器诱捕妊娠库蚊的效果[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5年05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强;韩宝瑜;杨坚;;信息素色板诱捕器的密度与防效的相关性[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金明;林文彩;吕要斌;贝亚维;郦卫弟;张治军;谭文青;;诱捕器形状对小菜蛾性诱剂效果的影响试验初报[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益民;;简易瓜/果实蝇诱捕器的制作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丽莉;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于毅;;一种改进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尔祥;胡新月;叶贞清;蓝松涛;蓝净江;;YW-2、4环保型昆虫诱捕器诱捕昆虫效果试验初报[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6 郭尔祥;胡新月;叶贞清;蓝松涛;蓝净江;;YW-2-4环保型昆虫诱捕器诱捕昆虫效果试验初报[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舒畅;陈凤英;余发根;徐国平;何寿斌;;不同规格和孔径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效果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8 郭线茹;陈智;原国辉;蒋金炜;;植物性昆虫引诱物质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蕾;青岛瑞海达商贸公司推出新型高效飞虫诱捕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西木 编译;鳞翅目害虫水体诱捕器研发成功[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李洪波邋夏达旦 通讯员 范小丽;“这样的服务,我们很喜欢”[N];丽水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娟;稻田装上诱捕器害虫乖乖当俘虏[N];农民日报;2013年
5 张勇;四川自贡用性别技术除虫[N];农资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陆旭升 实习生 陈旭亮;农业高新园区:留给明天更多的绿[N];金华日报;2005年
7 抚宁县科技局 郭丽萍 刘艳红;大盆小管齐上阵 科学捕虫促丰产[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杨睿;建水大力推广蔬菜新技术[N];红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欧林;引入“美人计” 杀虫变“绿色”[N];嘉兴日报;2006年
10 王威邋通讯员 叶力;5000亩农田防虫害用上“科技武器”[N];宁波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建华;伊蚊诱捕器与幼虫监测法监测伊蚊效果比较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赵帅;诱芯诱捕器自动计数系统的研发[D];广西大学;2013年
3 任旭琦;伊蚊诱捕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蒋tR;郴州烟—稻轮作区有机晚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2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072308.html